骊山有什么传说呢?

历史上什么重要的事情都与骊山有关?

骊山仙女。

骊山以它特有的温泉和风景而闻名于世,西周末年的周幽王与爱妾褒姒主曾在这里演出了一场兴起烽火戏诸侯的历史悲剧,从而葬送了西周王朝。相传秦始皇生前在骊山与神女相遇,游览当中欲戏神女,神女盛怒之下,朝他脸上唾了一口,这样秦始皇很快生长了一身的烂疮。

虽然这是一个神话故事,但隐隐约约可以看出秦始皇与骊山似乎有些缘份。他的墓地也选在骊山之旁,秦始皇为什么特别迷恋骊山这块风水宝地呢?古人把墓地的选择看作是一件造福于子孙后代的大事,尤其象秦始皇这个企图传之于万世的封建帝王,自然对墓地的位置更加重视。

他之所以要安葬在骊山,据北魏时期的郦道元解释:"秦始皇大兴厚葬,营建冢圹于骊戎之山,一名蓝田,其阴多金,其阳多美玉,始皇贪其美名,因而葬焉"。

郦道元的观点受到学术界多数学者的肯定。但有些学者曾对其提出异议,认为秦始皇陵选在骊山之阿一是取决于当时的礼制,二是受"依山造陵"传统观念的影响。

扩展资料:

骊山位于西安临潼区城南,属秦岭山脉的一个支脉,毗邻华清池,如今两个景点已经合并。 山中分为东,西绣岭,西绣岭集中了骊山的大部分景点,其中包括烽火戏诸侯的“烽火台”和西安事变中的“兵谏亭”。

骊山脚下就是著名的“华清池”,傍晚夕阳下,在山上的“晚照亭”俯瞰华清池和整个临潼,就是关中著名景色之一的“骊山晚照”。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确有其事,而骊山烽火台却非当年。徒步一个多小时看一下烽火台聊寄古思到底值不值得,见人见智。

上古时期,共工战败头撞不周山,以致天塌地陷,天河之水注入人间,女娲不忍生灵受灾,于是在骊山炼石补天,使万灵得已安居。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的故事也发生与此,周幽王并不是沉溺美色的亡国之君,而是为了爱情敢不顾一切!“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结连理枝”的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也始于此。除了诸多爱情故事外,更有杨广插旗,西安事变等诸多政治故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骊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12
  骊山传说:
  上山有台阶路3200多米,先来到骊山半山腰“斑虎石”处,便见兵谏亭,是为纪念西安事变而建。过后,可往西直上山峰至“晚照亭”。站在亭的北侧,整个华清池近在眼前,一目了然。再往前便到西绣岭第三峰上的老君殿。老君即老子,为骊山著名道教官观。相传,唐玄宗两次在此见到老君降临阁内,故此称之为降圣阁,也叫朝元阁。殿内原供奉白玉老君像,“安史之乱”时,像的正身被烧裂,双手也被盗,现玉像保存在西安碑林博物院内。由老君殿转往东,就到西绣岭第二峰上的“老母殿”。此殿是为历史传说中的女娲而建的。
  再往东便到西绣岭第一峰上的烽火台。历史上“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的典故就发生在这里。相传,周幽王为博取爱妃褒姒一笑,曾在这里举烽火戏弄诸侯。当犬戎攻入骊山,幽王再下令点燃烽火,各诸侯却无人来救,幽王被杀,褒姒被掳,西周灭亡。过了烽火台后往东即到东绣岭上的“石瓮寺”。因寺的西面岩石受流水冲击而形似瓮,故得名“石瓮寺”。据传,该寺建于唐开元年间,用造华清宫所剩的材料予以修建的。接着来到位于东西绣岭之间的石翁谷中的“遇仙桥”。据说,此桥为唐代所建,是一座长5 米,宽2.4米,高5米的单孔石拱桥。相传,古代有一考生,赴京赶考行至此桥,得仙人指教,幸运考中,此桥由此名“遇仙桥”。
  骊山简介:
  骊山(lí shān),又称“郦山”。是秦岭北侧的一个支脉,东西绵延20余公里,最高海拔1256米,远望山势如同一匹骏马,故名骊山。骊山是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森林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骊山温泉喷涌,风景秀丽多姿,自3000多年前的西周就成为帝王游乐宝地。周、秦、汉、唐以来,这里一直是游览胜地,曾营建过许多离宫别墅,吸引着各代游人。这里有被称为关中八景”之一的“骊山晚照”;烽火戏诸侯的“烽火台”;纪念西安事变的兵谏亭;纪念女娲补天的老母殿等。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1
上山有台阶路3200多米,先来到骊山半山腰“斑虎石”处,便见兵谏亭,是为纪念西安事变而建。过后,可往西直上山峰至“晚照亭”。站在亭的北侧,整个华清池近在眼前,一目了然。再往前便到西绣岭第三峰上的老君殿。老君即老子,为骊山著名道教官观。相传,唐玄宗两次在此见到老君降临阁内,故此称之为降圣阁,也叫朝元阁。殿内原供奉白玉老君像,“安史之乱”时,像的正身被烧裂,双手也被盗,现玉像保存在陕西博物馆内。由老君殿转往东,就到西绣岭第二峰上的“老母殿”。此殿是为历史传说中的女蜗而建的。
再往东便到西绣岭第一峰上的烽火台。历史上“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的典故就发生在这里。相传,周幽王为博取爱妃褒姒一笑,曾在这里举烽火戏弄诸侯。当犬戎攻入骊山,幽王再下令点燃烽火,各诸侯却无人来救,幽王被杀,褒姒被掳,西周灭亡。过了烽火台后往东即到东绣岭上的“石瓮寺”。因寺的西面岩石受流水冲击而形似瓮,故得名“石瓮寺”。据传,该寺建于唐开元年间,用造华清宫所剩的材料予以修建的。接着来到位于东西绣岭之间的石翁谷中的“遇仙桥”。据说,此桥为唐代所建,是一座长5 米,宽2.4米,高5米的单孔石拱桥。相传,古代有一考生,赴京赶考行至此桥,得仙人指 教,幸运考中,此桥由此名“遇仙桥”。据史书记载,秦始皇赵政[6]即位的次年即开始修陵园。到公元前208年完工,历时39年。(另两资料:一、他在位37年,而为其修建陵墓的时间就长达36年;二、秦始皇陵于秦始皇即位起开工修建,前后历时38年之久)。当时的丞相李斯为陵墓的设计者,由大将军章邯监工。共征集了72万人力,动用修陵人数最多时近于80万,几乎相当于修建胡夫金字塔人数的8倍。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09-14
骊山西绣岭第一峰上的烽火台。历史上“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的典故就发生在这里。相传,周幽王为博取爱妃褒姒一笑,曾在这里举烽火戏弄诸侯。当犬戎攻入骊山,幽王再下令点燃烽火,各诸侯却无人来救,幽王被杀,褒姒被掳,西周灭亡。过了烽火台后往东即到东绣岭上的“石瓮寺”。因寺的西面岩石受流水冲击而形似瓮,故得名“石瓮寺”。

其他的···1、女娲补天的传说:
相传,天地混沌初开之时,火神祝融与水神共工起了纷争,大打出手,撞到了撑天的不周山,顿时天崩地陷,洪水肆虐,山林起火,龙蛇猛兽出没人间,人类面临大灾难。女娲心痛不已,她采来了东海之水,捡来了五色石子,熔化成浆来补天,首先补好了天,接着又用同样的方法,在正月二十日这天补好了地,此后,每当农历正月二十都要是吃烙馍,过“补天,补地”节,这个风俗流传至今。女娲补好天地后又斩擒龙蛇,堵住洪水,终于使天地恢复了往日的生机,但炼石的火堆却无法熄灭,女娲用了很多办法却失败了,后来女娲的坐骑,骊马纵力一跳,扑在火堆上,火终于熄灭了,但那匹骏马却再也没有站起来,渐渐化成一座山,这就是骊山。
2、遇仙桥传说
相传明朝一书生赴京赶考,行至此谷感其风景幽美,宿于石瓮寺观景,第二天在此桥上遇到了前往蓬莱的八仙,求得指教,金榜题名,封为翰林,此桥由此得名。
3、神女泉来历
骊山温泉也叫神女泉,这也有一段传说。据说在一个月夜,秦始皇在温泉旁遇一美丽少女,上前动手动脚,少女啐了他一脸唾沫,秦始皇脸上顿觉疼痛难忍,只好跪地求饶。神女见他真的忏悔,便把温泉水撒到他脸上,治好了脸上的伤痛。从此骊山温泉又叫神女泉。
第4个回答  2013-09-14
骊山传说
shadow
© 2013 Baidu - Data ©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骊山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上山有台阶路3200多米,先来到骊山半山腰“斑虎石”处,便见兵谏亭,是为纪念西安事变而建。过后,可往西直上山峰至“晚照亭”。站在亭的北侧,整个华清池近在眼前,一目了然。再往前便到西绣岭第三峰上的老君殿。老君即老子,为骊山著名道教官观。相传,唐玄宗两次在此见到老君降临阁内,故此称之为降圣阁,也叫朝元阁。殿内原供奉白玉老君像,“安史之乱”时,像的正身被烧裂,双手也被盗,现玉像保存在陕西博物馆内。由老君殿转往东,就到西绣岭第二峰上的“老母殿”。此殿是为历史传说中的女蜗而建的。
再往东便到西绣岭第一峰上的烽火台。历史上“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的典故就发生在这里。相传,周幽王为博取爱妃褒姒一笑,曾在这里举烽火戏弄诸侯。当犬戎攻入骊山,幽王再下令点燃烽火,各诸侯却无人来救,幽王被杀,褒姒被掳,西周灭亡。过了烽火台后往东即到东绣岭上的“石瓮寺”。因寺的西面岩石受流水冲击而形似瓮,故得名“石瓮寺”。据传,该寺建于唐开元年间,用造华清宫所剩的材料予以修建的。接着来到位于东西绣岭之间的石翁谷中的“遇仙桥”。据说,此桥为唐代所建,是一座长5 米,宽2.4米,高5米的单孔石拱桥。相传,古代有一考生,赴京赶考行至此桥,得仙人指教,幸运考中,此桥由此名“遇仙桥”。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