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下星期有一场辩论赛,题目是课外阅读是否 有利于成绩,我是正方有利于,哪位高人帮帮我吧,谢谢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1-05-13
现在,新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提出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小学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可是,我们在落实这一要求时,却遇到了莫大的阻力。因为,当今一个家庭只生一个孩子,作为父母的最强烈愿望莫过于是望子成龙。在许许多多家长的眼里,希望孩子读好书,考出好成绩,能考上大学或考到博士,这才是培养孩子成材的一条主要途径。因而,在家长眼中,孩子只要读好课内知识,考出好成绩,这才是真正学到知识。成绩成了衡量孩子能力的尺子。

最近,我在新一轮的班级里开展扩大课外阅读课的实验时,常会遇到一些学生家长的疑惑:孩子的课内知识都掌握不了,还学什么课外阅读;把学习时间花在看什么课外书,孩子的成绩会下降的;搞什么实验,什么素质教育,能否提高孩子的成绩才是真正提高孩子素质。是呀,虽然现在教育界素质教育的号子喊得很响,但各种考核、评比乃至学校间的较劲,仍以分数为主,平时付出的辛劳远比不上一次考试分数的荣耀。面对这些问题,作为课题实验操作者的我也曾困惑过,难道我们所做的一切是吃力不讨好吗?难道开展课外阅读课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难道开展课外阅读课对学生的能力、素质没有帮助吗?

我顶着巨大的压力,磕磕绊绊地坚持了两年多的实验,并经过一年半的追踪调查,我发现确实有相当多的学生,语文表达能力有所提高(相当于占本班同学的五分之四以上),但仍有五分之一左右的学生的表达能力还无明显的进步,而且就在这五分之一左右的学生中,他们的学习成绩也无显著的提高。同时,班级也出现这么两类人:一类很爱看课外书,在学习上也不用花太多的时间,照样能取得好成绩,并有所提高。而另一类同学很不爱自觉去读课外书,虽能认真勤奋学习课内知识,但其学业成绩仍未见有所提高。针对这一问题,我想谈一点看法。

一、社会的发展需要新生代的孩子有丰富的相象力、创造力,高能力的人,而非是高分低能的人。

从教十几年里,我认为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要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能提出自己的见解,一个不会提问的学生,往往是最平庸的。社会的发展在于不断的创造。如果没有疑问,就没有新的见解,社会就得不到新的创造,从而得不到发展。而开展课外阅读实验,正能弥补课内重传授知识轻能力培养的不足性。这一观点我曾在《读有选择,导有目的》一文中作过论述,这里就不再多说了。

还有一个例子更能说明高分低能最终是会遭到社会发展的淘汰。据社科院对少年大学班的跟踪调查、报告:少年大学生虽具有高智商,以高分、超低年龄的优势考入大学,而自理生存等能力却很低,知识面不开阔,各类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不强。最终,这些大学生因适应不了社会的发展,而被淘汰了。可见,只拥有高分数的教育也不见得是成功的教育。

二、传统的课内教学,只考出好成绩的教育观念已适应不了社会的发展。

纵观国内外的教育,已走出了传统的象牙塔似的结构,逐渐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和人们生活各个方面关系越来越密切。特别是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社会要求学校培养智力水平更高,眼界更开阔,适应性更强,更富创造性的人才。素质教育已成为各国教育界极为关注的问题。进入八十年代以来,全世界各国越来越感到以传授专业知识为主的传统教育已经不能适应社会需要,而把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作为一个主要的教育问题来研究。我们开展课外阅读的实验,正是为适应全新的社会教育需要而设置的。因为可以这么说:小学语文是工具,是基础,特别在字、词、句等方面的理解、运用是十分重要的,这些基础知识又是一个人一生中学习新知识的最基本工具。一方面,据统计:七十年代以来,全世界每年出版图书达五十万种,每一分钟就有一种新书出现。培养孩子较强的驾驭和独立吸收知识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使孩子从小就能从浩翰的知识海洋里广收博取,高效率地建立未来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现代科学发展的趋势,促使许多相邻学科以及不同学科间的互相渗透、互相联系越来越广泛、深入。一个仅有记闻之学,而无熟练的技能技巧、敏锐的洞察力、高度的抽象思维能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人、不会自己学习的人,就很难适应社会而生存。而通过学习课外书籍,让孩子在阅读课外书时,能自己通过头脑去探索知识,发现事物的起因和事物的内在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从而达到能举一反三,掌握自己学习的本领。从这一方面来看,课外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三、如何处理课外阅读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课外阅读与学业成绩之间的联系成功与否,关键还在于方法。正如人们常见的烹调作业。我们也常试过自己煮一道好吃的名菜,却因方法掌握不了,而成了一锅糊。而烹任大师使用的也只是我们日常做菜中同样的原料,通过各自不同的煎、炸、熘、炖、蒸、煮、烤、烧、焖、煨、扒、烩、熏等种种烹调方法,以及烹任大师的高超手艺,获得了与家常菜肴大不相同的色香味俱全的烹调艺术品。可见,方法的好坏是取得二者关系协调的关键。这里,我想顺便谈谈自己在开展实验过程中处理这问题的点滴体会。

1、要读好书,老师和家长应指导孩子看一些有益于掌握课内知识的辅助课外读物和一些健康有益的书。家长与老师要关心、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向他们有针对性地推荐好书。

2、要合理安排课外阅读时间。在调查中,众多的家长认为,必须首先保证在完成功课的基础上才读课外书,才不致于影响学习。我想这一观点很值得我们借鉴和研究。

3、读课外书时要“精读”,不要只看情节。好的章节要多读、细读,从而培养孩子的学习、理解、想象、思维、创造等能力。这一点大多做得不够,还需继续深入研究。我想,如果能做到这点,课外阅读一定是能提高孩子的学业成绩的。

4、教师要多指导学生怎样读课外书,怎样写读书笔记,怎样写心得体会,提高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从而为提高学生的成绩打好坚实的地基。

当然,若能在短期内提高学生的成绩,这是领导、老师、家长、学生都所期望的事。不过,若把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拿来搞题海战术,在短期内,表面上能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但若从素质来看,学生的素质未必能得到提高。可见,这并不是一件合算的教育。从长远的教育观来看,课外阅读是新一代受益终身的事,确实是值得去做的事。那么,通过扩大阅读能否于短期内既提高学生的素质,又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跟踪调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