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语》这部国别史的著作

请问,有谁能帮忙找一下关于它的资料呢?非常感谢

《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史,记事年代起自周穆王,止于鲁悼公(约前1000
—前440),内容涉及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以记载言论为主,但
也有不少记事的成分。这部书不是系统完整的历史著作,除《周语》略为连贯外,其余
各国只是重点记载了个别事件。可能作者所掌握的原始材料就是零散的,他只是将这些
材料汇编起来,所以各国史事的详略多寡也不一样。其中《晋语》九卷,占全书近半;
《周语》三卷;《鲁语》、《楚语》、《越语》各二卷;《齐语》、《郑语》、《吴语》
各一卷。
司马迁说:“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报任安书》)认为《国语》是写
《左传》的左丘明所写,后人多有异议。现在一般认为产生于战国初年,作者不详。
《国语》也包含了许多政治经验的总结,其思想倾向略近于《左传》,只是不像
《左传》那样鲜明突出。《周语·召公谏弭谤》一篇,记周厉王以肆意残杀为消弭不满
言论的佳方,使“国人不敢言,道路以目”,结果被民众驱逐而流亡。文中提出“防民
之口,甚于防川”的道理,相当深刻。
总体上说,《国语》的文字质朴,远不如《左传》有文采。但其中也有比较精彩的
部分。如《晋语》中记“骊姬之难”前故事,较《左传》记载更详尽曲折。有一节写优
施和骊姬合谋陷害太子申生,威逼大臣里克勿加干涉,很好地描摹出人物情态。优施请
里克饮酒,半中间起舞而歌《暇豫歌》,暗示里克变故在即,要善于自保,尔后又写道:
优施出,里克辟奠,不飧而寝。夜半,召优施,曰:“曩而(尔)言戏乎?抑有所
闻之乎?”曰:“然。君既许骊姬杀太子而立奚齐,谋既成矣。”里克曰:“吾秉君以
杀太子,吾不忍。通复故交,吾不敢。中立其免乎?”优施曰:“免”。
里克胆小怕事,为了保全性命抛弃了故交太子申生,保持中立,优施和骊姬便为所
欲为。另如“齐姜醉遣重耳”等,也比《左传》中有关部分具体生动。
《吴语》和《越语》在全书中风格较为特殊。它以吴越争霸和勾践报仇雪耻之事为
中心,写得波澜起伏,很有气势。其中写到吴王夫差发兵北征,与晋人争霸中原,事情
尚未成功,后院起火,传来了越王勾践袭击吴都姑苏的消息。夫差急召大臣合谋,采用
王孙雒的建议,连夜布成三个万人方阵,中军白旗白甲,左军红旗红甲,右军黑旗黑甲,
望去“如荼”、“如火”、“如墨”。晋军“大骇不出”,吴王乘势要求晋君让他当盟
主,然后连忙撤兵,班师回吴。这一段写得有声有色,宛如后世小说笔法。

参考资料:http://www.hornbill.cdc.net.my/e-class/800/zgwxs/010.htm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5-08-28
《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史,记事年代起自周穆王,止于鲁悼公(约前1000
—前440),内容涉及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以记载言论为主,但
也有不少记事的成分。这部书不是系统完整的历史著作,除《周语》略为连贯外,其余
各国只是重点记载了个别事件。可能作者所掌握的原始材料就是零散的,他只是将这些
材料汇编起来,所以各国史事的详略多寡也不一样。其中《晋语》九卷,占全书近半;
《周语》三卷;《鲁语》、《楚语》、《越语》各二卷;《齐语》、《郑语》、《吴语》
各一卷。
司马迁说:“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报任安书》)认为《国语》是写
《左传》的左丘明所写,后人多有异议。现在一般认为产生于战国初年,作者不详。
《国语》也包含了许多政治经验的总结,其思想倾向略近于《左传》,只是不像
《左传》那样鲜明突出。《周语·召公谏弭谤》一篇,记周厉王以肆意残杀为消弭不满
言论的佳方,使“国人不敢言,道路以目”,结果被民众驱逐而流亡。文中提出“防民
之口,甚于防川”的道理,相当深刻。
总体上说,《国语》的文字质朴,远不如《左传》有文采。但其中也有比较精彩的
部分。如《晋语》中记“骊姬之难”前故事,较《左传》记载更详尽曲折。有一节写优
施和骊姬合谋陷害太子申生,威逼大臣里克勿加干涉,很好地描摹出人物情态。优施请
里克饮酒,半中间起舞而歌《暇豫歌》,暗示里克变故在即,要善于自保,尔后又写道:
优施出,里克辟奠,不飧而寝。夜半,召优施,曰:“曩而(尔)言戏乎?抑有所
闻之乎?”曰:“然。君既许骊姬杀太子而立奚齐,谋既成矣。”里克曰:“吾秉君以
杀太子,吾不忍。通复故交,吾不敢。中立其免乎?”优施曰:“免”。
里克胆小怕事,为了保全性命抛弃了故交太子申生,保持中立,优施和骊姬便为所
欲为。另如“齐姜醉遣重耳”等,也比《左传》中有关部分具体生动。
《吴语》和《越语》在全书中风格较为特殊。它以吴越争霸和勾践报仇雪耻之事为
中心,写得波澜起伏,很有气势。其中写到吴王夫差发兵北征,与晋人争霸中原,事情
尚未成功,后院起火,传来了越王勾践袭击吴都姑苏的消息。夫差急召大臣合谋,采用
王孙雒的建议,连夜布成三个万人方阵,中军白旗白甲,左军红旗红甲,右军黑旗黑甲,
望去“如荼”、“如火”、“如墨”。晋军“大骇不出”,吴王乘势要求晋君让他当盟
主,然后连忙撤兵,班师回吴。这一段写得有声有色,宛如后世小说笔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6
http://www.ruiwen.com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2004-08-26
古代国别体史料汇编。旧传春秋时左丘明撰,现一般认为是先秦史家编纂各国史料而成。全书共21卷,分《周语》、《鲁语》、《齐语》、《晋语》、《郑语》、《楚语》、《吴语》、《越语》八个部分,《晋语》最多。全书起自周穆王,终于鲁悼公,以记述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各国贵族言论为主,因其内容可与《左传》相参证,所以有《春秋外传》之称。

《国语》的思想比较驳杂。它重在记实,所以表现出来的思想也随所记之人、所记之言不同而各异。如《鲁语》记孔子语则含有儒家思想;《齐语》记管仲语则谈霸术;《越语》写范蠡尚阴柔、持盈定倾、功成身退,带有道家色彩。《国语》与《左传》、《史记》不同,作者不加“君子曰”或“太史公曰”一类评语。所以作者的主张并不明显,比较客观。

就文学价值说,《国语》虽不及《左传》,但比《尚书》《春秋》等历史散文还有所发展和提高,具体表现为:①作者比较善于选择历史人物的一些精彩言论,来反映和说明某些社会问题。如《周语》“召公谏弭谤”一节,通过召公之口,阐明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著名论题。②在叙事方面,亦时有缜密、生动之笔。如《晋语》记优施唆使骊姬谗害申生,《吴语》和《越语》记载吴越两国斗争始末,多为《左传》所不载,文章波澜起伏,为历代传诵之名篇。又《晋语》记董叔将娶于范氏,似绝妙的讽刺小品。③所载朝聘、飨宴、辩诘、应对之辞。有些部分写得较精练、真切。由于原始史料的来源不同,《国语》本身的文风不很统一,诚如崔述所说:“周鲁多平衍,晋楚多尖颖,吴越多恣放。”(《洙泗考信录·余录》)

现存最早的注本,是三国时吴国韦昭的《国语解》(其原序中提及东汉以来各家注本均已散佚),有天圣明道本(宋明道二年取天圣七年印本重刊)和公序本(宋代宋庠《国语补音》本,庠字公序,故称)。其后有清代洪亮吉《国语韦昭注疏》、汪远孙《国语校注本三种》、董增龄《国语正义》及近人徐元诰《国语集解》。

参考资料:江天暮雪 告诉我的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5-08-28
《国语》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国别史,作者左丘明 。《国语》记载史实的时间,上起西周周穆王征犬戎(约公元前976年),下至韩、赵、魏灭智伯,共约500年间的历史。 《国语》的写作风格以记实为主,注重客观描写,它不像《左传》、《史记》那样,在文中加“君子曰”、“太史公曰”以表明作者立场之类的评语,而是通过客观具体的描述,让读者自己去细细品味,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国语》以记述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各国贵族言论为主,通过各有风格、各有特色的语言来塑造人物性格,表述不同人物的思想及命运,记载波澜壮阔的历史大事。用语言记史,生动、精练,为历代所称道。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