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怎样教育孩子发言稿

家长怎样教育孩子发言稿

怎么教育孩子?要注意什么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1-18
现在我们绝大多数的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孩子从小就成为了家庭关注的中心,从小就被家长赋与了很高的希望。而我们这一代家长大多是从多子女的时代过来的,都有意无意地延续着从多子女时代带来的教育理念。这些教育理念对今天的孩子是否还有效,究竟该如何教育现在这个时代的孩子,很多家长都存在着疑惑。今天在这里我和大家一起分析一下当今时代孩子的特点,讨论究竟该如何教育我们这个时代的孩子,应该如何给孩子创造出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首先我先问大家几个问题:

1、有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家长?

2、有没有觉得自己不知道该如何去爱自己孩子的?

3、有没有对自己目前家庭教育的结果感到不满意的?

我们可以看出,当今时代的家长都是非常爱自己的孩子的,但多数家长却并不会爱,对孩子的表现又往往不太满意。为什么会这样呢?今天我就这个问题和大家一起做个分析。

我们先来看一下当今社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为什么我要先提出这个问题?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教育出来的孩子是种教育产品,而这个产品迟早要进入社会接受检验,我们这一代家长都已经越来越多地感受到来自社会竞争的压力了。竞争是残酷的,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如果我们不首先了解社会需求,教育出来的孩子很快就会被社会所淘汰。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主要有几个方面:

1、良好的心态和心理素质。一个具有良好心态和心理素质的人,才有能力面对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不被压垮。

2、强烈的终身学习欲望和较强的学习能力。人类近五十年的发展成果,比此前一千年成果的总和还要多得多,这就要求每个现代人都要会学习、肯学习,否则很快就会落伍。

3、敏捷高效的思维和决策能力。现代社会需要能够敏捷高效思考,迅速有效做出决策的人,不会思考,没有决策能力的人,在快节奏的社会中成功的可能将大大降低。

4、丰富的想象力。有人说过,“没有想象,就没有我们人类世界”。这句话说得非常有道理。人类社会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和人类具有的丰富想象力是分不开的。在未来社会,一个没有想象力的人,将永远是打工者。

5、团队合作能力。个人英雄主义的时代已经结束,团队合作时代已经来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代社会仅凭一个人的力量将寸步难行。小到手表生产,大到航空航天,没有合作将没有发展。

除此以外,现代社会的人才还要具有:

6、自信心和毅力

7、自理能力和自立能力

8、人际交往能力

作为家长,我们还应时时留意到社会的发展趋势。今年高考后就传出了一个令人感到震惊的消息:中国香港大学拒收了11名内地高考状元,11名内地高考状元因为面试不过关被拒之门外。一时激起纷纷议论,网上相关的评论创下了教育类评论的纪录。这件事也使我们有理由相信,不久的将来,内地大学也会传出类似的消息。作为家长,我们都应该清醒地看到这种变化,否则您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孩子,可能在培养时就已经被淘汰了。

今天我们进行的是一场如何正确教育孩子的讲座,但在讲这种成功的教育理念之前,我想先和大家讲一下失败的教育经验,也就是说,为什么很多家长的教育会失败。

为什么要这样呢?独生子女的时代,“一个教育不好,全军覆没”。家长们不断尝试着各种教育理念,各种教育方法,但往往是,看到别人教育成功的例子越多,就越觉得自己的孩子不行,好象所有的教育方法用在自己孩子身上都无效。有没有这种感觉的家长呢?我们做一个现场调查,有这种感觉的家长我们举一下手好吗?

不少家长在试完了各种方法之后,最后选择了放弃,结果就从“望子成龙”变成了“防子成虫”。为什么会这样呢?

很多时候,我们做家长的只顾去研究别人是如何教育成功的,却从来没意识到,当我们采用了成功教育方法教育孩子时,又犯了失败教育的错误时,教育成功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了。因此,在和大家分享成功的教育理念之前,我想先和大家分享一下失败的教育原因。

失败家庭教育的家长往往容易犯这些错误:

1、过高的期望

独生子女时代是“一个教育不好,全军覆没”,孩子从小被赋与了高期望值。在高期望值的意识下,家长不断给孩子制定出高标准、严要求的标尺。孩子考了第一,不许再考第二,考了全班第一,还要考全校第一,有的家长甚至把一句广告语当成了对孩子的要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第一”、“更好”的要求中,标尺始终掌握在父母的手中,孩子们如同在黑暗中行走,总也看不到光明,总也无法满足父母的要求,于是最后自我放弃。

2、过度的溺爱

有些家长从小对孩子过度溺爱,对孩子的物质要求一味满足,“只要你学习好,要什么都行”。还有的家长,自己小时候吃的苦太多,有种补偿心理,于是一味满足孩子的要求。这样的孩子孩子往往不明白父母为他们的辛勤付出,认为父母满足他们的愿望是理所当然的,结果孩子变得不懂得关心人。
3、过度的保护

现在都一个孩子,很多父母怕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受到伤害、吃亏,于是本能地对孩子进行保护。两个孩子打架闹着玩,孩子没有隔夜仇,家长却反目成仇;学校要组织孩子春游,家长们怕出事闹到学校,老师为难,孩子生怨;孩子打了别人,家长一声训斥,“就知道给我添乱,回家学习去!”孩子没事了,家长是又赔理又道歉又包赔医疗费。

孩子从错误中学到的东西要远比从正确中学到的牢固得多,很多家长却在用自己宽大的肩膀替孩子挡住本应孩子去承担的问题,培养出了自理能力差,交际能力差的无能孩子。

4、过多的干涉

“为你好”是我们家长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打人是不对的,但爸爸妈妈打你是为了你好。”于是打骂训斥成了家常便饭,潜意识中孩子还应该感恩父母。

“不让你和***玩是为了你好。”孩子自己选择朋友的权力被剥夺了。

“让你考这个学校是为你好。”家长代替孩子做决定,孩子成了家长决定的执行者。

当爱心被用错地方的时候,可能会成为人世间最历害的武器,孩子们在家长“为你好”的口号声中,沦为了心灵的乞讨者:给点时间吧,我想出去玩会,给点钱吧,我想买点东西,给点自由吧,我想出去走走……

当孩子的心灵变成乞讨者时,他们的身心健康能够正常发育吗?

5、过多的指责

如果用一个词来总结当前中国家庭教育现状的话,我觉得这样一个词比较贴切:挑错教育。孩子总是有优点也有缺点,可家长们通常都是瞪大眼睛盯着孩子的缺点,不管专家们怎样提醒他们“多看孩子的优点”、“要以表扬为主”、“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就是改变不了许多家长爱批评孩子的习惯。对多数孩子来说,挨批评是家常便饭,受表扬则是偶尔会餐。

重要原因就是家长们有种教育理念:所谓好孩子,就是去掉了缺点的孩子。孩子的任务是改错,大人的任务是挑错。最好的孩子是没有错误的孩子,最好的家长就应该是“挑错专家”。结果,家长只给孩子指出错,却没给出解决方法,孩子感到无从下手,还是一团糟。

6、过强的虚荣心

中国家长都非常爱自己的孩子,但中国的家长更爱自己的面子,说白了,就是虚荣心在做怪。很多家长,把孩子当成炫耀的对象,孩子成绩好,沾沾自喜,孩子考得差,没脸见人。为了让孩子成绩能靠前,保住自己的面子,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有的家长采用打骂训斥的方法,开始还见效,后来发现越来越没效果了,于是又另辟蹊径,采物质刺激法:“儿子,这回你考到前十名,我带你去吃肯德基……”

然而,随着孩子不断长大,家长们发现,这种方法好象也不见效了。孩子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肯德基已经无法满足孩子的欲望了,当孩子提出的要求无法得到满足时,孩子就会失去学习动力,成绩骤降,甚至还和家长产生了对抗。

7、从众心理

对孩子参加各种特长培训班的问题,家长们的从众心理显得尤其突出。别的孩子参加这个那个的培训班了,自己的孩子不参加,肯定就落后了。结果,要么一厢情愿,要么贪多求全,严重剥夺了孩子的选择权,破坏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使孩子产生厌学心理。也正是由于这种思想,有些学校的老师为了配合减负,作业少留了,家长找到学校,为什么给孩子留这么少作业,这不是不负责任吗?搞得老师们也是左右为难,哭笑不得。

从众心理满足的是家长的虚荣心,伤害的则是孩子的自尊心和童心。以牺牲孩子美好的童年来换取家长的面子,将来后悔的将不仅仅是家长。

8、对教育的错误认识

很多家长对教育本身就存在着错误认识。

有的家长认为,教育就是灌输知识。在这种认识之下,教育成了填鸭,培养出了一个个只会读死书的书呆子。还有的家长认为,好学生的标准就是没日没夜地学习,睡觉就是偷懒。在这种思想的主导下,学习成了煎熬,很多孩子甚至连睡眠都不足,严重影响了身体发育。在这些错误的理念下教育出来的孩子,他们早已失去了对学习兴趣,一旦有机会不用再学习,就从此与学习拜拜。

9、家长本身素质不高,又不愿改变提高

现在都在提倡终身学习,我们国家也提倡要建立终身学习的社会。然而,很多家长自己一提到学习就有种抵触心理,总是给自己找借口。“现在工作收入还算可以,没必要再去学了;自己年龄大了,对新知识和新技能没必要去掌握了。”结果电脑、网络知识贫乏,又不愿主动去学。这样的家长在面对当今一代电视、网络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时,已经远远落伍了。孩子在谈论电脑、网络时,家长们感觉是在听天书,于是,孩子开始看不起家长了,被孩子看不起的家长,说话是没有份量的,孩子不听话理所当然。
10、家长自身心理素质差

当孩子遇到挫折时最需要得到家长的鼓励,但有些家长,心理素质奇差,孩子还没感觉怎么样,他们的心理防线却已崩溃了。我的一个同事有个女孩子,孩子从小学到初中成绩一直很好,家长一直以此为荣,孩子中考时成绩很不理想,只考上了普通高中。本来孩子这时最需要鼓励,孩子的父亲却为此三天没吃饭,母亲更是因此得病,请了一个月假在家养病。孩子的内心充满了负罪感,上了普通高中,为了让父母高兴起来,每天把自己埋在书本里,吃饭时都必须看着书。一个十六七岁的花季孩子,心灵已经被负罪感充斥,孩子的未来会怎么样呢?我相信家长朋友们都有自己的答案了。

11、缺乏有效的沟通

大家注意,我为什么说“有效”两字?很多时候家长们也在和孩子进行沟通,但往往没有效果,因为他们是在做无效的沟通。为什么很多家长觉得孩子不听话,往往与家长的沟通方式有很大关系。

这些话恐怕我们都听到过:“你比谁谁差远了!”

“将来你扫厕所都没人要!”

“你记着,看我回去怎么收拾你!”

“不听话,滚!”

种豆得豆,种瓜得瓜,播种笨种,结出傻瓜,谁之过?

12、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

大量事实表明,家庭教育对一个孩子的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所谓的差后背后必然有一个实施错误教育的家长——孩子越是处于逆境,越需要家长的帮助,可一些家长面对落后的孩子,把造成孩子落后的原因归于“不用功,粗心,太笨”,实际上是在推卸责任。

对孩子的教育有两方面因素在起作用,一是内因,即家庭教育,一是外因,即学校和社会教育,很多家长只要求外界环境好,不惜血本一心把孩子送入好的学校,却忽视了对孩子成长起至关重要作用的家庭教育上,结果大失所望。大量经验教训表明,如果谁能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效地结合好,谁就会获得教育的成功,如果谁忽视本身的家庭教育责任,对孩子采取“不管”的态度,就必定会失败。

以上是家庭教育中家长易犯的12种错误心,我希望我们每位真正对孩子负责的家长都应当对照检查一下,自己是不是也犯过这些错误?如果您同时犯了五种以上的错误的话,我可以断定,这时您采用再好的教育方法也得不到您想要的结果。

知道了家庭教育中家长易犯的错误后,我想问一问诸位,我们已经找到问题的根源了,接下来的问题是,如果希望孩子改变,我们必须首先做出改变。你们愿意为了自己的孩子首先做出改变吗?如果愿意,请给自己点掌声好吗?(掌声)谢谢!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克服这些问题呢?下面我就和大家共同分享一种教育理念——赏识教育。

我们发现,当代中国家庭教育中普遍缺失一种理念——赏识。正是赏识的缺失,造成了很多家庭教育的失败。

某个学校,老师在一次考试后留下了班里成绩最差的十个孩子,同时喊来了这些孩子的父母。这位老师当着家长的面把十个孩子变本加厉地数落了一通,眼看着家长们的脸由白变红,由红变紫,最后都冲向自己的孩子噼哩叭啦一顿暴打。老师大概要的就是这种效果。在这场混战中,有一位母亲非常反常,他的儿子考了全班倒数第一,倒数第一的孩子谁看得起啊?照理说他这顿打是跑不了的了,而他的母亲却一反常态,站在孩子的面前,双手扶着孩子的肩膀,无限深情地对儿子说:“孩子,哪怕天下所有人都看不起你,妈妈都会眼含热泪地拥抱你,亲吻你,为你而自豪。”在场的其他家长都觉得奇怪,为什么你不打自己的孩子呢?他们认为打孩子是为了孩子好,他们尽到了责任。

这位母亲说:“你们任何人都可以看不起我的儿子,但做为母亲,我没有理由不为儿子自豪,我相信他是最好的孩子,让我打儿子,永远办不到。”

十年后,这个孩子考上了一所一流大学,而其他那几名学生都非常平庸。

到底什么是赏识?很多家长刚一接触到赏识认为很容易,不就是夸孩子吗?赏识是不是单纯地夸孩子呢?诸位可以回家试一试,回去后你们就开始夸孩子,一个月后如果你还能夸得出来,面不改色心不跳,请主动与我们联系。

我可以非常肯定地说,如果诸位回去后就开始夸孩子,不但得不到你们想要的结果,往往还会闹出笑话。有位母亲刚听完一场赏识教育报告会,明白了要夸孩子,回到家后看到孩子在家写作业,兴奋地连鞋都没脱,冲着屋里就喊:“儿子,你今天表现地得真好!”儿子用怪异的眼光看了她一眼,“妈妈,你今天是不是有病啊?”

赏识是什么?赏识就是即使天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我们的孩子,我们也要眼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为自己创造的生命这个万物之灵感到自豪!

赏识教育不是简单的表扬加鼓励,赏识是看得起,够朋友,士可杀不可辱。你可以把我杀掉,但不能侮辱我。准切地说,赏识教育关注的是孩子无形生命的成长,是种符合生命成长规律的教育。
我们的祖先真的很有智慧,他们创造出的汉字就能说明很多问题。我们看“人”字怎么写?一撇一捺,对吧,再简单不过了,这其中就有相当的寓意。他们很早就明白了生命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有形生命,一部分是无形生命,有形生命是人字的一撇,这一撇是出头的,人的高矮胖瘦我们一眼就能看得出,而这一捺则不出头,是人的无形生命,我们无法直接看到。这一撇一捺相互支撑,缺了哪一笔,人都会倒下来。现在家庭教育的误区是,家长们过份注重孩子有形生命的成长,却严重忽视了对孩子无形生命的关注。

我们的孩子其实并不怕训斥打骂,正相反,他们最怕被人看不起。每个人都希望能有几个好朋友,大家想想,全班学习倒数第一的孩子,他最要好的朋友是谁?哪位朋友能说说看?正数第一?前十名?还是前二十名?

我告诉大家吧,全班学习成绩倒数第一的孩子,如果他有好朋友的话,必然是倒数第二!为什么?因为只有他们之间才能够互相看得起。

孩子第一次考了倒数第一回家,家长凶巴巴地对孩子说:“你怎么这么笨,考了倒数第一!”孩子往往很不服气地说:“才一次倒数第一嘛!还有下次呢。”孩子一次没考好,家长说:“你这次可退步了!”孩子马上会说:“***考得还不如我呢!”多么大无畏的心态!

而家长听到这些话第一反应往往是孩子学会了顶嘴,孩子没有上进心,却很少意识到,这是我们孩子渴望得到肯定的表现!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赏识!

我们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人逢喜事精神爽,闷上心头瞌睡多。”人的心情好,一好百好,做起事情来更有动力,心情不好,一了百了,做什么事情来都没劲。心态决定一切!

赏识教育说起来其实也很简单,它是一种我们每位父母都曾经掌握的,都本能使用过的教育方法,就是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方法。

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所有家长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时的态度跟现在是不是不一样?甚至于完全相反。所有家长在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时候,从内心最深处都是本能的、无条件的、百分之百的绝对相信孩子一个字——“行”!

教孩子学说话时,四个字——承认差异。说话早,好孩子;说话迟,也是好孩子。说话迟的孩子不但没有被打成“差生”,反而怪了,享受贵人待遇。中国有句俗话叫“贵人语迟”。有个孩子4岁才开口说话,孩子的爷爷奶奶逢人还炫耀,乾隆皇帝4岁才开口说话,我怎么看我孙子怎么像当皇帝的料。

教孩子学走路时,也是四个字——允许失败,有没有家长教孩子学走路时不许失败的?孩子刚学走路时不小心跌一跤,家长冲上去两个耳光,“下次走路再跌跤,走着瞧!”神经有毛病是吧?跌十跤、一百跤、一千跤——站起来!

学说话学走路的教育方法好在什么地方呢?它是一种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符合了生命成长最基本规律的教育。

赏识教育关注的是孩子的生命状态。春天的时候,当我们看到一棵果树枝繁叶茂,我们想到的是什么?秋天是的果实累累。而如果我们看到的果树是枯枝败叶,我们想到的是什么呢?秋天将会是一无所获。花的生命状态好了,必然会开出美丽的花朵,树的生命状态好了,必然枝繁叶茂,人的生命状态好了,身心才会舒展,才会有成长的动力,有学习的动力,学习成绩好也是必然的。

赏识教育是种教育方法,更是种教育心态,赏识教育是关注孩子成长,关注孩子的心态的教育。

有这样四种人生,做为家长,您更愿意让孩子选择哪种:痛苦的失败者;痛苦的成功者;快乐的失败者;快乐的成功者。

赏识教育培养的是快乐的成功者。
第2个回答  2018-03-29

        尊敬的学校领导,各位老师及在座的家长们:

  大家晚上好!

  我是xxx年级四xxx班xxx的妈妈。首先感谢学校、老师给予我这么好的一个机会,能让我站在这里作为二年级家长代表和大家共同分享孩子成长教育的心得,我感到十分的荣幸!

  在分享之前我们首先要感谢各位老师对孩子的教育、培养、关心和爱护,如果没有各位老师的辛勤培育,我们的孩子是不会有这么大的进步的,所以我首先要向各位老师说声谢谢,谢谢各位老师对我们孩子的关心、教育。作为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我没有什么的经验,除了言传身教和陪伴,我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方法,我知道在座的各位家长这方面的经验要比我丰富得多了,希望以后大家能多交流、多多相互学习。以下是我平时培养我孩子学习习惯及家庭教育所积累的心得,希望能与在座的各位家长朋友们共勉!

  首先,是学习习惯的培养:

  1. 能在课间做完的作业就做完,不要带到家里做。从一年级开始培养他回家第一件事:洗手,写作业。作业做完了可以去玩。习惯成自然,现在升入二年他能很自觉得放学回家做作业。读一年级的时候他做作业速度很慢,因此我给他规定合理的时间限制,时限内必须完成。这样避免他精神不集中,浪费时间,效率低等问题。主动和及时学习的习惯能培养孩子形成不磨蹭、珍惜时间的观念。做完作业后整理好自己的文具用品及第二上课的课本。自己的参考资料哪里拿,哪里归位。培养孩子养成用完东西要整理的好习惯,不但节省了找东西的时间,也可让孩子养成“自己的事情负责到底”的责任心。

  2.独立在房间内做作业,家长不会作陪。写作业的时候不许做其它的任何事。我认为在家中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要有充足的光线和新鲜的空气,屋内要收拾整洁,桌面不堆放与学习无关的物品,即使是学习资料,与当前正在学习内容无关或当前学习用不着的也尽量不要放置。孩子学习时还要给孩子一个安静思考的空间,不要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孩子学习时,不要边玩边学习或边吃东西边学习,以增加注意的集中。孩子有了专心学习或做事的习惯,会为他以后更高层次、更深入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

  3. 写作业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写完作业后认真检查,一定要确保作业的准确。字迹工整、漂亮、清楚。认真书写不仅能提高孩子作业的正确率,而且对端正孩子的学习态度、养成做事认真负责的态度有着积极的意义。对低年级孩子来说,不仅要写好汉字,还要有正确的写字姿势,这是一项特殊又非常重要的习惯。作为家长,要提醒孩子书写时做好“一拳、一寸、一尺”,即身体与书桌间距一拳,手握笔处距笔尖一寸,眼睛与书桌面距离一尺。这对保护孩子视力和孩子身体发育及孩子自制力的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4.每次上完课、及上新课前都要认真的做好复习及预习。为什么要预习?因为预习能培养孩子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增强独立性,减少依赖性; 预习中发现问题,找出疑难点,带着这些疑难点去听课,能减少盲目性,增强听课效果; 经过预习,对课文有了初步了解,在课堂上就有充裕的时间对老师讲授的内容进行思考、消化,有利于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当堂巩固知识; 重复是加强记忆的基本手段,课前预习就等于先学习了一遍,有利于加强记忆。为什么要复习?因为老师刚刚讲过的内容印象深刻、清晰。心理学家认为,刚学的知识在两三天后遗忘的最多,最好在学后24小时内复习。如果拖得时间过长、上过的课程已经忘了许多,再去复习,就多倍功半了。学习本身是一个循序渐进过程,只有多做习题,多思考,才能做到了然于心。

  5. 劳逸结合。该做的事完成后,自己可以玩一会、看看课外书、下盘棋。有很多家长都错误地认为玩和学习是对立的,其实不然,人的大脑集中精力的时间都是有限的,一定时间后孩子的精力以及注意力、记忆力都有所下降。适当让过度紧张的大脑得到放松,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只有劳逸结合才能学得好。

  6. 不断的表扬和鼓励以巩固良好的行为。孩子对赞扬是很敏感的,例如,当阿宝把字写得规范、整洁、工整了,我会赞赏他:“今天你的字写得很好!”这样他不仅会非常开心非常骄傲,也会大大加强书写认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当孩子每完成一件事情,我们家长都进行一个简短的表扬,让孩子感到好的行为可以受到表扬这种感觉真好。只要不断地进行暗示,孩子就有一种往好的方向发展的自主愿望,这样就会不断固化孩子的行为,孩子慢慢地就会主动养成好的各种习惯

  7. 经常与孩子沟通。晚上空闲时间会与阿宝就当天学校学习内容或参与活动进行交流,让他感受到家长对他的关注,有利于我及时了解他在学校生活的状况,如发现问题应聆听他的想法,适当告诉他我对问题的看法,给他合理的意见和建议。我也会把自己所见所闻分享阿宝,有时是一件好笑的事情;有时是关于栽培、打理植物的知识;有时是名胜古迹的景点介绍等等。这样不仅能增进家长与孩子的感情,也能提高孩子对事情的观察、分析能力。

  凡是接触过阿宝的,无论是我身边的朋友、同事,还是给他授课的老师一致认为他是一个听话、懂事、多才多艺的孩子。我想这与老师们谆谆的教导和家里大人们言传身教是分不开的。

  就我家家庭教育,我有几点拙见与大家分享:

  1. 培养持之以恒的兴趣爱好。兴趣爱好能丰富我们的生活。梁启超在《学问之趣味》说:“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捱过几十年,那么生命便成为沙漠,要来何用?”阿宝4岁的夏天幼儿园有二胡启蒙课。他主动跟我说要学。我说当个兴趣爱好学学也挺好的,但是要学就坚持学到底。你做得到么?他说他做得到。第一次上课教打拍子和认知简谱。上课期间我看他,打拍子完全跟不上节奏,简谱简直就是天书,完全不懂。下课后他就有当逃兵的念头,跟我说不学,我说不行。你承诺过要好好学的就要坚持了。凡事开头难,多多练习,懂了就好了。在家花时间耐心教他反复的打拍子。在认识简谱上,唱一遍不行就两遍,唱两遍不行就三遍,直到完全掌握为止。之后上课他便能跟上打拍子的节奏,随机抽个简谱都能唱出来。当年近百个孩子上二胡课,坚持到今日依旧在学习的只有15位。带班的徐老师曾私底下和我说“当年我真担心阿宝坚持不下去。左手按弦按得音不准,手型也不对。右手弓子走轨也不对。那时想你们大概不会来上课了。没想到坚持到现在。现在音也准,手型也好,弓子走轨也对了。节奏感很好。你们大人不用担心了”他持之以恒付出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该考得级别都考了出来,而且已为下一级的目标奋斗着。他的二胡学习已进入一个很良性的学习轨道:他对新曲子能自觉学,坚持练。自己喜欢的即便是已考过的曲子也会拿出来练习。可能我的孩子在当年并不优秀,说直白了就是垫底的那种。但是,这并不代表他真的没有天赋,今后真的不行。一旦家长不坚持,孩子更能为自己放弃找到理由。只有坚持不断的练习哪怕是一点点进步,提高也是好的。我们离成功有时候就隔着个坚持。努力付出未必能成功,但是不努力,不坚持是一定不会成功的。

  2. 呵护他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心。阿宝问我:“妈妈,我为什么是个人?我为什么不是只狗?不是只猫呢?”我很敷衍的回答他:“因为你妈妈是个人,所以你是个人。”他又问:“为什么你是个人呢?”我回答他:“因为你外婆外公是人啊。”他又追问:“为什么外婆外公是人呢?”我突然意识到他在跟我讨论哲学问题了。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那里去?他无意识地开始探索自我,自我意识逐渐形成了。我说:“这个问题,我无法一句二句回答你。我推荐你去看看奥斯卡·柏尼菲的《我,是什么》或是乔斯坦·贾德的《苏菲的世界》。你可以从中了解到你想了解的答案。”我们的孩子每到一个阶段都会问些千奇百怪的问题,有易有难。碰到简单的问题家长不要轻易地说:“好傻的问题,不要再问了。”这样很轻易地抹杀掉孩子探究世界的好奇心。很难回答的问题可以让他自己从书本中获得答案。呵护、保持孩子的好奇心是他将来探究世界的动力,学习的助力。不要轻视孩子们,他们对新生事物求知欲望及理解能力远远超过成人们的想象。

  3. 培养他乐于助人、爱做家务的好习惯。家务劳动对孩子的动作技能、认知能力的发展以及爱心、责任感的培养都有促进作用。阿宝在家有空的时候我会跟他说:你能帮助我做点家务吗?我很需要你的帮忙。孩子都有希望获得被认可的天性。比方说,我会让他和我一起包馄饨。告诉怎么样包得快?怎么样包的好看?虽然他目前每次包得很慢,馅少,馄饨外形都是个三角形的,煮在一锅元宝形馄饨里特别令人瞩目。但这一点都不影响他每次要和大人一起馄饨意愿。当吃到自己包的馄饨特别得意:这是我包的馄饨。久而久之他会主动提出帮助做家务。我也不会拒绝。每次他做完家务我都会跟他说谢谢,表扬他做得很好。这可以巩固孩子良好的行为,使之成为习惯。我跟阿宝说你要心怀感激那些帮助过你的人,因为没有谁天生有义务去帮助你。当你心怀感激,在今后遇到别人有困难时你自然会伸出援助之手。现在他在得到他人帮助后习惯成自然得会说谢谢。懂得尊重他人的人也会被他人所尊重。知恩感恩是生活态度,也是基本的礼仪。

  孩子其实是父母的镜子,只是这个镜子反射出来的行为有点延迟,父母的缺点,优点都会反映在孩子这面镜子里。希望我们能够对着镜子,不停的反思,做最好的自己。

  身为家长,我对自己有以下的要求:

  1.积极配合老师搞好孩子的学习,这一点,老师要比家长专业的多。所以,积极主动地配合老师,是一条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的最好捷径。

  2.成长的道路上未必会是一帆风顺,失败是人生修行。失败、挫折感会让孩子感到沮丧,这时,我们家长应该多鼓励孩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让他有正视自己所面对的失败、挫折的勇气,怎样将失败、挫折变成行远的力量。

  3.家长应该多看书,多阅读,成为孩子的榜样。阅读不仅可以帮助家长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提升自我修养。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自己的认知能力提高了,就可以从科学的角度解释、理解孩子的行为,教育孩子时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育专家王人平的微博上有这么一段话:“你的今天,就是孩子的明天,你今天对孩子喊,就别怪他明天对你叫;你今天对孩子没耐心,就别怪他明天对你不耐烦;你今天训孩子不如别人优秀,就别怪他明天怨你不如别人爹妈有权势;你处处苛求孩子完美,就别怪他自卑懦弱;你习惯打骂孩子,就别怪他崇尚暴力或奴性十足;你自己界限不清,就别怪他不负责任。所以,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一场修行,是孩子的纯真、无私、灵动洗濯了成人的浮躁、功力、自大的心理历程。好的教育,应该是父母通过孩子这把镜子,不断发现自我、修正自我、挖掘自我,并用新我来为孩子做示范和表率。我们是在教育的过程中,遇见了更好的自己。”所以,这世上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教育的父母。

  有人曾说:“家庭是孩子练习游泳的水池。一旦孩子掌握了要领,整个海洋都将是他的舞台。”好习惯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最终的形成需要老师和家长做耐心细致的工作,只要常抓不懈、不断规范,孩子的良好行为就能得到巩固,使之由外部支配内化为自觉行为,最终成为孩子终生受益的好习惯。

  也许有的家长会和我是一样的,看别人的孩子,一般看到的优点多,看自己的孩子,看到的缺点多。因为我们对自己的孩子非常了解,对孩子的期望也比较高,可以说孩子的努力很难达到家长的要求。所以,作为家长,应该理性地对待孩子,多一些平和,少一些苛刻,以平常心对待孩子的成长。我们要呵护孩子的自信,挖掘孩子的潜能,让孩子们快乐的成长,每一位孩子都是最棒的,请相信我们的孩子。让我们为孩子们加油吧!

  最后,祝在座的各位老师和家长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祝愿孩子们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健康成长,快乐学习!

  谢谢大家!

第3个回答  2018-06-06
一、树立榜样:榜样是以别人的好思想好行为来影响和教育子女的重要方式。如同学、邻居、教师、英雄模范人物、文艺作品中的正面人物、革命领袖的优秀品质,都是子女学习、模仿的对象。不管家长的言行是错误的还是正确的,对子女都有十分深刻的影响。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时时刻刻、处处检点自己的言行。
二、环境熏陶:家长要有意识地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子女受到感染和熏陶。家庭是子女生活的主要场所,家长要组织好生活,处理好成员之间的关系,坚持正确的道德行为为准则,形成团结和睦的家庭气氛,建立井井有条的生活秩序,以陶冶子女的美好情操。

三、批评惩罚:批评和惩罚都是对子女不良思想行为的否定,不过后者是对严重不良思想行为的一种教育手段。批评惩罚时,首先要全面了解情况,掌握不良思想行为的具体情节和严重程度,从错误的实际出发,批评是指出危害、思想根源,否定其思想行为,使之感到羞愧和痛楚,进而产生改正错误的动力。批评时不要讽刺,不要奚落,不要谩骂。惩罚主要是剥夺某种权利,而不是体罚,不是侮辱人格和摧残身心。
四、指导安排生活秩序:良好的生活秩序是培养子女良好习惯的有效方法。指导子女安排生活起居,布置好生活环境,教给子女学习安排和利用时间,使之有条不紊。要让孩子自己安排,家长可以在旁指点。
五、说服教育:说服教育的具体做法:一是谈话,家长根据子女的思想实际,摆事实,讲道理,使子女明白一定的道理,谈话要有针对性、灵活性,态度要和气,不要板着面孔,居高临下地训斥、挖苦。二是讨论,家长与子女共同讨论。讨论时要尊重孩子,耐心倾听其意见,有不正确的观点,也要耐心地讲道理,使子女明辨是非。家长观点不正确要勇于承认。
六、实际锻炼:实际锻炼的内容相当广泛,如适应周围环境,锻炼身体,生活自理,家务劳动,独立作业,文明礼貌,社会交际等等。进行实际锻炼,首先要孩子明确目的意义(为什么),提出具体要求(怎样做),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坚持到底。锻炼内容要适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从他们的实际能力出发,交给的任务和提出的要求必须适当。要允许孩子在实践中有失误,不可过分苛求。家长不能因怕孩子吃苦而中途停止锻炼。
七、表扬奖励:表扬奖励是对子女的思想行为给予肯定和好评。通过肯定和好评,以加强子女进取心和荣誉感,争取更大的进步。表扬奖励要实事求是,要及时,要说明原因,并且应以精神奖赏为主,物质奖赏为辅。
八、指导课外阅读:指导子女阅读书报杂志,从中吸取有益的精神营养。家长要掌握子女阅读的内容,和子女一起讨论,引导子女通过阅读增长知识,开扩眼界,受到精神陶冶。
九、利用家庭电视:电视进入家庭,子女可以从看电视中得到许多知识,增长见识,要充分利用。但是要注意:不能没有选择,不要时间过长。看完电视最好和子女谈论,讨论电视内容。
十、带领子女外出接触社会:带领孩子到公园、风景区、商店、工厂、农村去,或者去访问同学、亲友,进行社会交往,使之开扩眼界,接触社会,认识社会。
大多数的家长把自己的一切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这个“望子成龙”或“盼女成凤”的希望能否成为现实,需要多方面的努力,而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否必然成为“独生代”能否健康成长的关键所在。

教育要从了解孩子,理解孩子开始,加强与孩子的感情交流,建立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了解,就是要懂得孩子的性格、兴趣、爱好以及心里想什么,平时主要做什么,交往的人是些怎样的人等。理解,就是不要忽视孩子在家庭中的作用,在家庭中有他发表意见的一席之地,而不能说“小孩子懂什么”。家中大事应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设家庭民主化,即让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的权利和地位得到尊重。尊重儿童在家中的权利、地位,不是一味德宠爱娇惯孩子,置于“小皇帝”地位。对孩子百依百顺,不是尊重,是溺爱。
教育要身教重于言教。在家庭中,孩子是在家长的影响和教育下,在认识周围的世界中成长的,家长对待人生、事业、生活以及对待他人的态度,都对孩子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家长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第4个回答  2014-04-14
父母之爱——力量的源泉

孩子小的时候都把父母看作是巨人,什么都会,什么都能,常常说“我爸爸如何如何——”或者“我妈妈怎样怎样——”。
一个在外留学的女孩子在自己的厨房里煮开水,一不小心烫伤了手,她不知道做任何处理,却抓起电话打给远隔重洋的妈妈,“妈妈,我该怎么办?”而在几年后,当她自己成为一个小女孩的母亲的时候,她的小女儿受伤的时候,她却迅速的作出了反应,进行了一系列安全而恰当的处理。事后她回忆到,她自然的知道怎么做,虽然没有受过训练。

是的,父母不是完美的,在我们逐渐长大的时候,我们确实可以认识到父母并不是知识和真理的唯一来源,甚至很多人会推翻父母的权威性。但是,父母一直给了儿童无条件的关注与支持,从父母那里,儿童首先知道世界上有人爱自己,有人支持自己,在了解世界的同时也接纳自己。对自己的接纳与热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想一想,如果一个人自己都不爱自己,那么他还会努力改变自己与发展自己吗?那么他也不会热爱生活,热爱我们这个世界。
人们对自己的接纳源于父母对其的接纳。父母之爱是世界上最神奇的力量之一,它不仅会树立孩子的信心、自尊心、面对生活的勇气与决心,而且它本身也使父母具有强大的力量,尤其是在面对危险的时候。所以,请珍惜你成为父母的机会,并且努力的爱你的孩子。

家长应培养孩子坚韧的性格

人的一生总会碰到不少挫折和失败的时候。家长应注意培养孩子坚韧的性格。

首先,要教会孩子正确看待造成自己失败的原因,父母亲可以经常和孩子一起分析遇到的问题,教孩子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身边的事物,抓住问题的关键。

其次,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了解并发挥自己的长处。天下没有十全十美的人,而正在成长的孩子们就更需要时间来体验挫折,享受成功,进而认识自己。

家长们除了教孩子正确分析和理解造成挫折的原因外,也要帮孩子做应付困境的心理准备。

只要父母注意从小培养孩子以积极的心态来应付自己周围的一切,孩子的生活就会时时充满了阳光,当他遇到困难时,就不会总是感到自卑和畏缩了。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注重培养孩子快乐的性格,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快乐性格呢?以下几个方面可为您提供参考:

第一,密切同孩子之间的感情。在培养快乐性格的过程中,友谊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父母要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一起玩耍,让他们学会愉快融洽的人际交往。

第二,给孩子提供决策的机会和权力。快乐性格的养成与指导和控制孩子的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父母要设法给孩子提供机会,使孩子从小就知道怎样使用自己的决策权。

第三,教孩子调整心理状态。应使孩子明白,有些人一生快乐,其秘诀在于有适应力很强的心理状态,这使他们能很快地从失望中振作起来。在孩子受到某种挫折时,要让他知道前途总是光明的,并教孩子注意调整心理状态,使他恢复快乐的心情。

第四,限制孩子的物质占有欲。因为给孩子东西太多会使其产生“获得就是得到幸福的源泉”这样一种错觉,所以应结合事例教育他们,人生的快乐不能仅与物质财富的占有划等号。

第五,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平时注意孩子的爱好。为孩子提供各种兴趣的选择,并给予孩子必要的引导,孩子的业余爱好广泛,自然容易拥有快乐的性格。

第六,保持家庭生活的美满和谐。家庭和睦,也是培养孩子快乐性格的一个主要因素。有资料表明,在幸福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成年后能幸福生活的比在不幸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要多得多。

过去常说"一张白纸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其实,孩子生下来之后心理状况也如一张白纸一样,家长的心理素质、教养方式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心理发展方向。有些家长带孩子来咨询时总是诉说孩子这不好那不好,殊不知许多问题都是由于家长的病态心理造成的。

首先,家长的过分要强、虚荣心过高会给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让孩子的身心承受超负荷的压力,最终导致这样那样的心理障碍甚至疾病。例如,有位家长把一个七岁孩子所有的课余时间都安排了各种各样的训练课程,钢琴、绘画、英语、书法、下棋、作文等等,结果孩子由于过于紧张造成抽动-秽语综合症。还有的孩子在家长的严密监督下仿佛学习考试都是为了家长,平时学习还可以,一到考试就紧张得不得了,失眠、厌食、歇斯底里发作等,有的临近考试竟要放弃。

第二,家长的过分挑剔、完美主义造成孩子许多心理障碍。例如,家长对孩子写作业要求甚多,孩子写一笔要反复描,擦了写,写了擦,结果动作拖拉,有时考试都写不完,严重的还会造成强迫行为。
第三,家长的紧张焦虑情绪会传给孩子。有的孩子从小体弱多病,家长非常担忧,经常抱怨、烦躁不安、絮絮叨叨,对孩子过分关注,结果孩子变得敏感多疑、自卑、退缩、神经质。
第四,家长对孩子总是否定,让孩子失去自信心。家长总希望孩子要表现得和自己小时候一样好,甚至更好,稍有一点缺点就横加指责,把打骂当成家常便饭。有个5岁的孩子经常发脾气,做事没有长性,问他为什么会这样,他说老做不好,挨妈妈说,一天要说三次,没有表扬,所以想发脾气。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总要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家长要容忍孩子有缺点,耐心等待孩子成长。当发现孩子的问题时,先反省自己的问题,放松一点,自己的问题解决了,孩子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自己解决不了,可以找心理医生帮助分析和矫正。
美国人教子十二法则
1、归属法则:保证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2、希望法则: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
3. 力量法则:永远不要与孩子斗强。
4. 管理法则:在孩子未成年前,管束是父母的责任。
5. 声言法则:要倾听他们的声音。
6. 榜样法则: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榜样是巨大的。
7. 求同存异法则:尊重孩子对世界的看法,并尽量理解他们。
8. 惩罚法则;这一法则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慎用。
9. 后果法则:让孩子了解其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
10. 结构法则:教孩子从小了解道德和法律的界限。
11. 二十码法则:尊重孩子的独立倾向,与其至少保持二十码的距离。
12. 四W法则:任何时候都要了解孩子跟谁在一起,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以及什么时候回家。
如何对待儿童的不合理要求?
孩子逐渐长大之后,随着各种需要的出现,对环境的探索会不断的深入,慢慢的就会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表现出任性的行为?那么,父母应该如何对待儿童的任性呢?

这种时候,父母只有两种办法。首先是绝对不能满足儿童的不合理要求,第二是转移儿童的注意力。

拒绝儿童的要求,可能会引发儿童的一系列行为,如哭闹、打滚,以不做某某应当做的事情相威胁等等,这时候有些父母面对这些招数往往束手无策,可能坚持一会儿就妥协了,最后以孩子的胜利而告终,这是万万不可的。这样通常滋长了孩子的气焰,降低了父母的威信,使孩子学会了下次还要如法炮制,结果往往后患无穷。孩子会越来越任性。所以呢,父母从一开始其就要坚持住,绝对不向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妥协,要把握好自己的立场,千万不能认为,只有这一个孩子,让着它吧!

拒绝儿童的不合理要求的方式要尽量委婉,尽量给儿童摆事实、讲道理,用儿童可以理解的方式来表达;有的家长知道不能答应儿童的不合理要求,但却采用了简单粗暴 的方式来加以拒绝,甚至对儿童体罚,这样也是不合适 的。在儿童哭闹不休的时候,父母可以避开,没有了观众,小孩子哭哭也就累了,这时候要真的避开,可不要躲在门后偷听,一旦儿童发现你在窥视它说不定哭个更起劲了,小孩子还是满聪明的。

在儿童的不合理要求被拒绝而哭闹的时候,可以采取某些方法来转移它的注意力。比如说些别的事情啊,但是这种转移注意的方式应该是中性的,不应该是一种正强化。

父母跟孩子说理的技巧
循循善诱,充分的说理,是家长教育孩子的重要手段,跟孩子说理不仅需要有耐心,还应

结合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要充分肯定孩子的长处。古语云:“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跟孩子讲道理,应充分肯定孩子的长处,对孩子的进步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在此基础上再对孩子的过错予以纠正,这样孩子就容易接受大人的意见。如果一味地数落孩子,责怪孩子这也不是那也不对,只会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

其次,所讲的道理要“合理”。跟孩子讲的道理应合情合理,不能信口胡说,也不能苛求孩子,因为大人信口胡说,孩子是不会服气的,大人的要求过分苛刻,孩子是办不到的,比如生活中有的父母自己喜欢吃零食,却对孩子大讲吃零食的坏处,如此,孩子是不会听从的。

其三,要给孩子申辩的机会。跟孩子说理时,孩子可能会对自己的言行进行辩解,大人应给予孩子申辩的机会。应该明白,申辩并非强词夺理,而是让孩子把事情讲清楚讲明白,给孩子申辩的机会,孩子才会更加理解你所讲的道理,使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其四,要了解孩子的情绪状况。孩子和大人一样,情绪好时比较容易接受不同的意见,不高兴时则容易偏激,因而跟孩子讲理,要充分了解孩子的情绪状况,在其情绪较好时,对其进行教育,若在孩子情绪低落时跟他说理,是不会奏效的。

帮孩子消除心理压力

适度的压力可以激励人奋进向上,完全没有压力会使人疲乏、懒散,但压力太大又会使人因无法承受而出现心理问题。目前,不仅是成年人有心理压力,孩子也不例外。作为父母,有责任帮助孩子克服压力,因为对孩子来说,父母应该是他们最重要、最信任的人。
那么,如何帮助孩子克服心理压力呢?
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 要想帮助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了解他们的心理压力是什么、压力来自何处。所以,父母首先要聆听孩子的倾诉,要抽出时间和孩子面对面地交谈,要专心认真地听孩子说话。只有父母肯把自己的心交给孩子,孩子才肯把心交给父母。这样,你才能了解孩子的真实情况,也才能针对问题给孩子以实际的帮助。
帮助孩子克服恐惧 有时候,孩子会因为自己和有些同学做得不一样而被孤立,比如有的男孩子不愿跟着别人一起逃学、不愿在考试时跟同学一起作弊、不愿偷着学抽烟等等。他们会因此而受到嘲笑,甚至被孤立,也会由此感到恐惧、不知所措。这时,父母应当教育孩子坚持原则,不对的事就一定不能做;要让孩子知道,能够做到不随波逐流是很不容易的,这正是一个人成熟勇敢的表现,也是有主见、有头脑的表现。
让孩子分享自己的经验 要孩子知道,压力人人都会有,父母也常常会有烦恼的时候。这样,可以避免说教之嫌,孩子对父母的话也就比较容易听进去了。同时,父母也应该告诉孩子自己是怎样应对困难、克服压力的,给孩子树立一个实际的榜样,以增强孩子的勇气和信心。
培养孩子的自尊 这样可以加强孩子抗拒各种不良诱惑的定力,也有助于他们勇敢地面对逆境与挫折。在遇到一些具体事情时,多让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把一些适合孩子做的事交给他们,鼓励他们自己动手去做;尊重孩子的想法,在对一些是非问题的讨论中多让孩子发表意见等等;这些都是培养孩子自尊的好办法。孩子有自尊就会有勇气、有胆量,就会有较强的明辨是非的能力。
关心孩子的成长 鼓励孩子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平时多参加一些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或社会实践活动,这对疏导缓解孩子的心理压力是大有好处的。有些父母望子成龙心切,总是强迫孩子在课后去学这个、学那个,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根据他的兴趣及所长理性地进行选择和培养。
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要父母能够及早发现孩子的问题并加以适当的引导,便会有效地缓解或消除孩子的心理压力,使他们愉快地健康成长。
当孩子有过错时,不宜在吃饭的时候责备或打骂他,这样会影响孩子的食欲和消化。

因为人的高级神经系统活动,对胃肠的消化功能有影响。当进食时,由于条件反射的作用,胃肠的消化液分泌旺盛,胃肠蠕动增强,食欲很好。在人们情绪不好时,大脑皮层对外界环境反应的兴奋性降低,使胃肠分泌的水分液减少,胃肠蠕动减弱,从而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降低。这样就使食物在胃中停留的时间延长,使人没有饥饿感,吃不下饭,即使勉强吃下去,也常感到肚子不舒服。

另外,也不要让孩子边听故事边吃饭,边看电视边吃饭,这些都会影响消化,而造成孩子食欲不好,消化不良等。
孩子懒惰与否,不是取决于遗传因素,而是环境造成的。其中,家长的因素起着决定作用。有的家长,孩子从小到大都如珠似宝,孩子想自己做点什么事情,不是怕它做不好,就是怕弄脏衣服,再不然怕孩子浪费时间。结果等孩子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时才悔之晚矣。
培养儿童的劳动习惯和动手能力,应该从儿童很小的时候开始。孩子小时候,对任何新鲜事物都很好奇,总是跃跃欲试,帮大人扫地、洗碗啊什么的,这时候家长只要注意引导就可以使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
首先,在儿童自己做了什么事情的时候,不管做的结果如何,也不管事情有多小,家长都要热情的加以鼓励,这样,孩子才会体会出自己动手 的乐趣。
让孩子参与到自己的劳动中,比如妈妈洗衣服的时候,也要求孩子一起加入,洗红领巾之类,使工作变的有趣一些;同时也趁机教会孩子一些劳动的技能。
充分利用榜样的作用,密切配合老师的活动。儿童特别喜欢模仿,可以适当的在其面前表扬一下其他孩子如何勤劳等等,同时不要忘了告诉他,“只要你愿意,也能和他一样,咱们一起试试吧?”在这方面。老师往往做的很好,很多儿童在幼儿园或学校里都很勤快,在家却什么都不做;在这一点上,家长应该向老师们学习,正确引导孩子,但是提供榜样也要适可而止,不要引起儿童的逆反心理。
如果要观察四五岁以上的孩子自发性是否发展顺利,父母们应注意一下,孩子是否很愿意与小朋友一块儿玩耍。如果与小朋友玩得既活泼又淘气,那么就可以认为孩子的自发性发育顺利。
这样的孩子在玩耍的时候,经常会和小伙伴的意见发生冲突,出现吵嘴、打架的事情。这种情况证明孩子有了自我主张,做父母的应当持信任的态度予以关注。孩子们即使是狠狠地打了一架,第二天也会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似的,又在一起玩了。
在这一点上,孩子显然与大人不同。大人之间要是吵了架,就很难和好了,有时候甚至还会断绝交往。
当孩子发现和小朋友一起玩耍比自己一个人玩更有趣时,他们会用自己的思考方式,找出这样那样的方法来解决好冲突。
如果妈妈在孩子们争吵的时候出场了,会怎么样昵?
大多数的母亲会仲裁谁对谁错。可是,孩子的吵嘴和打架决不是坏事情,所以,被指定为坏孩子的那一方,心中会留下创伤。
还有的母亲会各打五十大板,即让双方相互说“对不起”。然而,由于孩子的吵嘴打架并非坏事情,所以这种做法依然会在两个孩子的心中留下阴影。
充满活力的孩子会在争吵中学会与朋友相处的方法。争吵,然后和好———经过这样无数次的反复,孩子渐渐地能够理解对方,同时也学会设法让对方理解自己,从而建立起朋友之间的相互信赖关系。
过去,在空地或公园里,常常可以看到成群结队地玩耍的孩子们的身影。没有大人的介入,他们在群体里相互争吵、打架,然后又自己和好。就在这一来一去之中,孩子的交友能力便锻炼出来了。可是,现在已经没有了这样的场所,孩子们很少能够成群结队地玩耍,锻炼交友能力的机会也变得越来越少了。
说起吵嘴、打架,为此而烦恼的家庭还真是不少。兄弟姐妹之间,年纪越是小,年龄越是挨得近,就越容易争吵、打架。不过,这种争吵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变得少起来,所以,只要没有什么危险,父母还是不要干预的好。

例如,妈妈看见大的孩子打了一下小的孩子,于是,妈妈就说:“是哥哥先动手的吧,哥哥不好。”然后就让大的孩子承认错误。可是这却错了。因为大的孩子出手的时候,正好被妈妈看见了,而在这之前,小的孩子已经踢了哥哥一脚了。这是常有的事情。
事件是连续发展的,无法只取其中一部分来进行裁判,而且这种裁判的本身也并非正确。如果要裁判的话,必然其中一方要做“坏人”,可是,父母是不应该把自己的孩子当做坏人的。
此外,自发性发展顺利的孩子,会对家务事、特别是烧菜表现出兴趣,很想帮妈妈做事情。这时候,如果不嫌麻烦地给他当帮手的机会,并教他烹调的方法,孩子的技术会逐渐变得好起来,甚至自己一个人也会做简单的菜。
当孩子能够独自不费劲儿地做出荷包蛋时,他们的自信心将一下子增强起来。可是,当孩子想来做帮手时,却被妈妈拒绝:“别来添乱子了。”这样的话,孩子会失去做家务的兴趣,变得在妈妈想要他帮忙时也不答应了。
少年时代是人生最美好的时期,也是一个人心理成长最关键的时期。有关专家指出:一个健康的家庭教育方式,应注意三方面:第一、家长要经常与孩子进行心理沟通,尊重孩子,调整自己的期望值;第二、注重孩子情感方面的需求;第三、家长应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家长应注意不要给孩子“精神虐待”。
据报道,有调查表明,目前在北京、上海、武汉等4座城市里:90%以上的家长认为最高兴的事是孩子学习成绩好,几乎100%的家长认为最苦恼的事是孩子学习成绩差,而身体好,思想好都排在后面。可见高期待已成为我国未成年子女的父母的重要情绪结。这种情绪结一旦产生,就会容易产生对孩子进行“精神虐待”。心理学家研究表明,“精神虐待”造成的危害远远大于溺爱,也大于打骂体罚。
而有过“精神虐待”的孩子,会出现很多心理行为上的障碍,比如自卑、焦虑、自私等心理疾病,难以适应社会。

精神虐待”有多种表现。有些家长为了给孩子施加压力,或者发现了孩子的思想违背了自己的意愿,便采用警告、恐吓、揭短、讽刺等方式来治服孩子,这极大地束缚孩子的想象空间和创造精神。有些家长为了防止孩子产生骄傲情绪,便常用挖苦的形式拿别的孩子的优点来比照自己孩子的缺点,这使得自卑这团乌云遮盖了孩子的心灵空间。众多的精神虐待并没有使家长感到满意,继而家长又加大了 “精神虐待”的强度,导致了恶性循环,并且诱发了孩子的逆反心理,使两代人的隔阂越来越深,甚至产生敌对情绪。

因此,孩子的心理发育应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千万不要给孩子“精神虐待”。

在幼儿园门口,常有一些家长恼怒但又必须装着笑容哄那些哭闹着不肯入园的小孩。这些孩子不同程度地存在在家淘气、在校胆小怕事、偏食、怕见生人,语言表达能力差等问题。

这个年纪的孩子人际关系不佳,可能有下列几种因素:一是智力或基本能力有问题,以致不知如何表达自己意思,或表达不好,怕人嘲笑,于是更胆小;二是因交友受挫,导致害怕与人交往;三是没有交友的动机,不觉得朋友有何好处,觉得自己玩也可以,或纯粹个性内向,不喜欢与小朋友玩。

就外界因素而言,则存在以下情况:楼房代替了四合院,邻里之间不相往来;老人怕孩子出危险,不让孩子出去玩;保姆代替了父母的劳动,却弥补不了父母的情感,造成孩子的情感饥饿……

怎样才能帮助小朋友不再“害怕”和他人交往呢?

在日常生活中,可训练孩子沟通表达的能力。比如以非权威式教养方,让孩个多有表达自我的机会,让他试着回答“你希望吃什么”之类的问题。

对小孩子要多鼓励,建立其信心。另一方面,可多问他在学校或幼儿园的情况,让他报告一下同学们的动态,如孩子抱怨某人对他不好时,可反问他:“你觉得应该怎样对同学较好?”“你不喜欢他对你这样,有没有和他说?”让孩子想想该如何确切地表达自我,让别人明白他的情绪和想法;然后和孩子“模拟”一番,在何种情况下该怎么做,怎么说。

还要经常带小孩出去与人交往,比如周末带小孩到好朋友家过夜,让小孩体味到与人交往的快乐;母亲要尽量自己带孩子,尽管孩子还不会说话,也要多与他交流,多拥抱和爱抚孩子。如果已经出现了人际交往问题,可以通过心理训练来解决,如让孩子在款垫子上浪翻。爬行,用软毛刷刷孩子的身体,让孩子骑着羊角球跳等,严重的,就需要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进行专门的心理训练。

下面这项练习是利用各种情绪激烈的状况,来测验母处理手法认知的能力。它也提供你一个练习如何对孩子消极的感受做情绪辅导式的反应。

在每一个项目里,提供了一人"错"的父母反应。然后要求你在这种情况下,猜测孩子的感受及讨论父母的处理方式。最后,要求你提供一个新的、确认孩子情绪的做法。

实例:孩子在一家大的百货公司里走失了,而家长十分替他担忧,过了一会儿,一名店员寻获一个明显不安的孩子,并帮他找到父母。

错的反应:"你这个笨小孩,我为了你都快发疯了。我不会再带你逛公司了。"

讨论家长的处理方式:家长吓坏了,处理的方式是为了孩子安全,同时是为了防止同样的情形发生。

孩子的感受:恐惧
对的反应:"你一定是受了极大的惊吓,我也被吓坏了。来吧,让我抱着你一阵子,然后再谈谈发生的事情。"
1、孩子放学回家后:"我永远不再去那所学校上课!老师在我的朋友面前向我吼叫。"
错的反应:"你做了什么事才叫老师向你吼叫?"
讨论家长处理方法:
孩子感受:
对的反应:
2.在浴盆里,你的孩子说:"我恨我的伙伴。我希望他去死。"
错的反应:"这话太吓人了。在这屋子里,我们是不这样子说话的。你不恨你的伙伴,你是喜欢他的。我不要再听到你这样子说话。"
讨论家长的处理方法:
孩子的感受:
对的反应:
3.晚餐时,你的孩子说:"哎呀,我讨厌这道菜,我不吃。"
错的反应:"你有得吃就吃,你还要喜欢它!"
讨论家长的处理方法:
孩子的感受:
对的反应:
4.你的孩子外出回来说:"我恨那些小孩。他们不跟我玩,他们对我真小气!"
错的反应:"假使你不是一个胆小鬼,他们会愿意跟你玩耍的。不要小题大做。你要起来反击?
讨论家长的处理方法:
孩子的感受:
对的反应:
5.你的孩子说:"我希望今晚不是你来陪我,我希望×××来陪我。"
错的反应:"多么可怕的话!你是个不关心别人的小孩。"
讨论家长的处理方法:
孩子的感受:
对的反应:
6.你孩子的朋友来访,我孩子说:"我不想跟你一块儿玩这个玩具。你不准玩它!"
错的反应:"你是个自私的小孩,你应该学习去与别人分享。"
讨论家长的处理方法:
孩子的感受:
对的反应:
答案
1.讨论家长的处理方式:家长希望孩子在学校有杰出的表现,并且得到老师的喜欢。家长担心孩子在学校犯了错,引起老师的不满。
孩子的感受:难受。
对的反应:"那一定让你很难受"
2.讨论家长的处理方法:家长希望他和伙伴和睦相处。
孩子的感受:愤怒。
对的反应:"我知道你的伙伴有时候确实让你气愤和烦燥。发生了什么事情?"
3.讨论家长的处理方法:家长希望孩子喜欢已准备的食物,同时家长不希望再下厨。
孩子的感受:厌恶。
对的反应:"今天的菜似乎不对你的口味。你想吃些什么?"
4.讨论家长的处理方法:家长希望孩子可以与其他的小孩愉快相处,同时不要使他或她的感情那么容易被伤害。
孩子的感受:忧伤。
对的反应:"那一定伤透你的心,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
5.讨论家长的处理方法:家长希望孩子对父母今晚所花的时间与精力有所感激。
孩子的感受:忧伤。
对的反应:"我能够了解你确实想念×××,我也想念着×××。"
6.讨论家长的处理方法:家长希望孩子与访客可以共同分享乐趣,并且表现大方。
孩子的感受:愤怒。
对的反应:"有时候要分享一样心爱的玩具是很困难的。让我们把这个玩具收起来,拿别的你愿意与别人一块儿玩的玩具吧。"

你应该怎样批评孩子?

儿童的教育中,批评与奖励的作用同样重要,都是塑造儿童良好行为的手段。但是,对儿童的批评,要讲究一定的艺术,主要要注意一下几点:
首先,要注意批评的时间和场合。
批评孩子不要在自己和孩子都气急败坏的时候,应该在双方都心平气和的时候进行。当孩子大发脾气的时候,对于父母的批评往往会顶嘴,至少在心里大唱反调。即使是金玉良言,他也听不进去。不要把饭桌作为批评的场所,在饭桌上批评孩子很可能会造成儿童的厌食,而且也得不到教育的效果。
批评孩子不要当着别人的面,尤其要避开客人和小朋友。在客人和小朋友面前批评孩子,会大大的损伤孩子的自尊心,而且往往引起孩子的抵触情绪,让孩子觉得以后没脸面对这些人。这是个惨痛的经验,希望你不要让自己的孩子经历。可以把孩子单独唤到自己面前,心平气和但是郑重的指出他需要改进的地方。
批评要及时。孩子犯了错误之后,要及时的给予批评,不然,你说什么,他却已经忘到恼后了,不记得自己曾经做过这样的事情了,那么还有什么批评的意义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