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大众化的作用有哪几点

如题所述

哲学无处不用,它在科技、经济、军事、管理、教育、艺术、为人等各个领域起着统率作用。然而,它又是一门最基础的学问,这种基础性,主要是由它的普遍性形成的。正是由于它普遍性,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几乎自觉和不自觉地用到了哲学,越聪明的人,这种哲学用得越自如,故有生活哲学、科技哲学、军事哲学之谓。虽然这么分,其实原理都是一样。哲学的研究,只不过将人类的认识规律综合一下而已,用来指导我们的理论研究和生活实践。
就说形式逻辑吧,好像很深奥,似乎是西方人的杰作,也是知识分子的思维方法,其实不然。我们的生活中,哪样离得开形式逻辑呢?对于没读多少书的人士来说,你不过是不懂那些名词而已,事实上,你的思维活动无形中就用到了形式逻辑。比如说,对一个无恶不作的坏蛋,我们总是用“太缺德”、“太没人性”等词语来形容。其实,你这里就包含着演译推理:
人是有德性的高级动物
某某是人
某人应该具有德性
若没有德性,就不是人,就没人性
形式逻辑中,还有一种叫归纳推理的,你在生活中,也用到了。有句俗语叫“狗改不了吃屎的本性”,它是用来说明人的恶习难改。这里就包含了两种归纳:狗吃屎是从众多狗有吃屎这一习惯总结出来的,人的恶习难改也是从众多恶习者的现象得出的。这当然是负面意义的归纳。但正是由于有了这一归纳,所以要对某些非理性行为加以界定和约制。
这些推理方法,正常人都能明白,只是没有将它归纳成理论,西方人就作到了这一点,称之为形式逻辑,将它用到了科学研究中,数学中的演算过程(尤其是几何),就是这种逻辑的推理过程。你虽然无形中用到了形式逻辑,但你做起数学题来,为什么总是出错?说明什么?除了你的反映能力较弱以外,说明你没有将感性的逻辑上升到理性的逻辑,这就又必要进行系统的学习。哲学不仅仅有形式逻辑,还有更多的内容。你只有作一系统的学习,才能不断提升你的思维水平。当然,你学好了哲学,并不等于你就聪明绝顶。这就如同你懂得了游泳技巧一样,你不去游泳,或你的先天素质太差,再多的理论也没有用,但你要游好泳,又非得懂得游泳技巧,因为技巧是基础性的。哲学只能帮助人们更聪明,但并不能等于聪明。
这种形式逻辑在经济、军事、管理、教育、艺术、为人都会用到,你能举出例子吗? 举例并不难,难的是如何解决你不去想的问题,你想到了,也就入了哲学的门,就明白了哲学为什么是带普遍性的基础理论。比如说,整体的经济得从系统认识,这是前提,国家经济就得注重宏观的研究,这是结论。军事不是用于掠夺,而是要警惕敌国的入侵,先得使对方感到有威慑,威慑要以先进武器为保障。这是前提。国家要加强有威慑力的武器研发。这是结论,这就是演译。
以上的逻辑结果只有一个,要么肯定,要么否定。主要是对前提的认识问题。如果出现一个相反的前提,就会得出一个相反的结果来。比如说,人是有德性的高级动物,这就得看如何认识这个“德”的含义。如果是指仁慈的话,那么,人肯定有不仁慈的一面。你要吃肉,对动物就不仁慈,在刀枪剑影中,你要求得生存,你也没有仁慈可言。平时说,商场如战场,说明竞争的双方也没有仁慈。可见,所谓“有德”是从利益圈来说的,“无德”是从冲突关系认识的。虽然存在一个分情景的认识,对社会来说,这样“争”下去,可不也行,就像兄弟之间出现了争吵,父母还得出来做调解人。这个调解人是立足中心认识的,这个中心就代表着大家庭利益,而不是各自的利益。“有德”和“无德”除了靠自身的理性调节外,还得靠社会的调节和控制。你若懂得不同情况下存在相反的认识,说明你有辩证逻辑的思维。也可以说,辩证思维就象变戏法似的,一下要有德,一下要无德。这个“辩证”一词是老外的发明,可没有一个老外能懂得这个玩意儿,因为他们的“辩证”是不论情境、不论角色的变换的,也没有掺入中心这个概念,在他们看来,就只有对抗,没有调节,对社会而言,就是你推翻我,我打垮你。我们说,中国人比老外要聪明就在于我们懂得根据情境的变化而变化,懂得竞争中需要调节。有一个教授说:“中国文化的复杂丰富,决定了中国人民的不简单!”依我看,这种复杂丰富就表现在活用辩证法上。当然,我们在这个问题上,还是犯了不小的错误,如只强调一个“斗”字,导致了“文革”十年的动乱。如果你进一步认识到社会调节的重要性,认识到没有这种社会调节,就会“国将不国”了,你对系统的认识就立体化了,辨证思维就深入了一个档次。这种系统性,在数学中就表现为分母,竞争的双方就是两个分子,分母就是整体对局部的制约。这种认识,不属于打比方,而是一种思维类推,是哲学在数学中的运用,这就是它的广泛性。你若明白了这个哲学道理,就会知道为什么要有上一级法院,就会知道欧洲一体化的前景渺茫。什么原因?站在各自的利益圈上来考虑欧盟的整体利益是行不通的,欧盟只有形成一个大大强于各国的实体,而不是被成员国所左右,欧盟才有前途。你也会明白,以往说某些人“钻改革的空子”,这种说法的问题就在于哲学认识上的差距。为什么?国家的法律、制度都是被动的调节,而新情况的出现,正意味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发展了,制度就得作相应的变化或调整。你说它“钻改革的空子”,无疑是因循守旧的表现。
还有一种连缀思维。它有时间和空间连缀两种。平时说,“事出有因”,其实就是时间的连缀,是种子与幼苗的关系,是旧事物演化为新事物的连缀,如生物链之间的关系,地球上的矿产形成。真正的因果是小孩哭与要拉屎的关系,是两个不同内容之间的连缀。
再介绍“空间连缀”。砧板、煤气罐和灶台,彼此的空间结构(形体)都不同,但还是要将它们合理的布局在厨房中,厨房就成为三者的承接点。这就是以归纳为前提的“空间连缀”的思维方式之一。“空间连缀”主要讲搭配,也是从不同点中,找到相应的切合点,这个切合点包括感性和实用性两方面。将这种思维方法在建筑学、机械学、统筹学等学科中就大有用武之地。将这种思维方法用在音乐中,就是乐器的配置形成的声音感受。这种“空间连缀”带有很大的“唯我性”成分。什么是“唯我性”?就是与众不同的个性。这在哲学上就是“唯我性规律”,即无规律的规律。当然,其它的思维方式(辨证的、形式逻辑的)也要结合在其中。
时间连缀和空间连缀都具有不确定性。比如说,小说的情节,它属于时间的连缀,但一个原因,可以形成多个结果,这是作家的灵感所形成的。小孩要拉屎,可以哭,也可以拉到床上,还可以一声不吭。故小说的形象思维,属于形象画面的连缀,这种连缀是变化万千的。
从哲学的角度认识,你只能概括为无规律的因果,而这种无规律的因果又是从变化莫测的“神”所产生的。说到“神”字,好象与迷信联系在一起。我这里说的“神”,实际就是相互联系的信息,它与“七”这个数密切相连。所有数学家都认为,“七”是一个神奇数,这是为什么?
因为,0就是整体信息交流的抽象形式。故0可以代表一个整体,不过是信息形式的整体。数学中的“1”的整体具有客观性,0的整体具有抽象性。
以前的三维立体坐标包括了正数和负数,没有认识到它是由两个分别代表正数和负数的坐标组成,或者说,平时的三维立体坐标应该是六维。
将正负数坐标分离认识,就可以理解三维立体坐标属于系统的认识方法,不属于单一事物的反映。
将正负数坐标分离认识,就可以帮认识我们中国人所说的“六合”的依据。“合”就是信息的联合或融合。“我同意你的观点”,这就是信息的融合。夫妻之间也是一样,丈夫代表着正数三维,妻子代表负数三维,中间的波就是“神”。这个“神”是如何形成的,它是二者的综合反映,属于客观事物的取代形式。坐标中用0来表现,说明这个0就是神的表达形式。数学中的0也是一样,用抽象取代了具象。7这个数字的神奇也由此产生。为什么是变化莫测的呢?这又与前面所说的辩证法有联系了。不变的是空间的两个“3”,可变的就是中间的信息“0”,或者说,信息是变化莫测的。“7”实际就是两个事物联系的信息,就是“神”。这样一来,你就对“神”有了一个科学的了解。音乐中七个音符可以演变出无数篇音乐作品来,就是感应信息的哲学依据。
对“0”的认识,有对立的两种理解,这里只说了一方面,你能想到另一方面的含义吗?
空间连缀的内容更广阔些。有建筑物的空间设计,有美术家的构图和色彩组合,有语音的变化和乐器的配置,凡此等等。拓扑学属于空间连缀的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拓扑学也有主观性在其中,事物的“体”可以视为“点”,没有“线”的可以设一条“线”。
以上谈的是一些个性法则,属于无规律的规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