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级市大还是县级市?

为什么?

地级市比县级市大。

中国行政区划分为省级行政区、县级行政区、乡级行政区三个级别。

中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实行如下:

一级省级行政区: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

二级地级行政区:分为地级市、地区、自治州、盟。

三级县级行政区:分为市辖区、县、自治县、县级市、旗、自治旗、林区、特区。

四级乡级行政区:分为镇、乡、民族乡、街道、苏木、民族苏木、区公所。

某些国家在一级政权内部,为了实现某一单项职能的管理而划分的区域,作为一种行政区划,如美国行政区域的数目很多,其中大部分是单职能的,包括学区、司法区和其他各种专区如消防区、水土保护区、住宅区、公路区等。

国家都是按地域划分行政区。各国的行政区划有不同的划分和名称。不论何种类型的国家,行政区划的划分总要符合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并考虑政治、经济、民族、人口、国防、历史传统等各方面的因素。社会主义国家行政区域的划分通常根据以下原则:

1、政治原则。促使国家机关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便利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

2、经济原则。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特点进行划分,使之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

3、民族原则。根据少数民族的居住状况和其他特点进行划分,使之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巩固各民族的团结。这些原则是相互联系、相互结合的。此外,也顾及历史传统、人口分布、地理条件和国防需要等因素。

行政区划虽因国家本质不同而有其明显的阶级性,但也有一定的历史连续性。例如,中国从秦代(公元前221~前207)建立统一国家并施行郡县制以来,历代行政区划虽有变更,但变化并不太大。英、法、美等国的行政区划也是从19世纪继承发展下来的。

扩展资料:

行政区划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按地域划分行政区而不依氏族划分部落,这是国家区别于氏族组织的一个基本特点。不论何种类型的国家,行政区域的划分总要符合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同时顾及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地理、人口、国防、历 史传统等多方面的因素。

随着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资本主义国家,行政区域的划分是为了巩固资产阶级的政权,便于统治劳动人民,分化少数民族。

行政区划虽因国家本质不同而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但也有一定的历史延续性。中国从秦代(公元前 221~前206)实行郡县制以来,历代行政区划虽有变更,但变化并不太大。

英、法、美等国的行政区划是从19世纪继承发展下来的。另外,在同一个政权下,由于政治、经济、民族等情况的变化,在不同时期的行政区划也会有所调整和变更。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有人倡议改革行政区划,提出了匀称、精简、协调等标准;有的还提出如何有利于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对公职人员进行管理等问题,但改革的实际措施很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行政区划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04

地级市比县级市大。原因如下:

《宪法》第三十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如下:

(一)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

(二)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

(三)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

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县。自治州分为县、自治县、市。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都是民族自治地方。

扩展资料:

划分原则:

国家都是按地域划分行政区。各国的行政区划有不同的划分和名称。不论何种类型的国家,行政区划的划分总要符合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并考虑政治、经济、民族、人口、国防、历史传统等各方面的因素。社会主义国家行政区域的划分通常根据以下原则:

1、政治原则。促使国家机关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便利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

2、经济原则。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特点进行划分,使之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

3、民族原则。根据少数民族的居住状况和其他特点进行划分,使之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巩固各民族的团结。这些原则是相互联系、相互结合的。此外,也顾及历史传统、人口分布、地理条件和国防需要等因素。

参考资料:行政区划-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05

当然是地级市大于县级市:

我国的第二级地方行政区是地级市。而县级市,是我国的第三极行政区。在我国,地级行政区一直管辖或由地级市代管着县级市,  而行政级别和市辖区、县、自治县等县级行政区是平级的。

    中国现在实行的行政区划分为几类如下:

    一级省级行政区: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

    二级地级行政区:分为地级市、地区、自治州、盟;

    三级县级行政区:分为市辖区、县、自治县、县级市、旗、自治旗、林区、特区;

    四级乡级行政区:分为镇、乡、民族乡、街道、苏木、民族苏木、区公所;

    五级村级行政区:分为行政村、社区、居、嘎査;

    六级组级行政区:分为自然村村民小组、社区居民小组。

拓展资料:

    地级市,是中国行政区划之一,是中国的第二级地方行政区,属地级行政区,因其行政建制级别与地区相同,故称“地级市”。自1983年11月5日开始,在国家行政机构区划统计上作为行政区划术语固定下来,取代之前的“专级市”之称。

    截至2017年10月2日,在总计334个地级行政区中,其中有294个地级市、30个自治州、7个地区、3个盟,地级市数量约占地级行政区总数的88%,地级市已逐渐取代地区成为地级行政区的主体

    县级市,是中国行政区划之一。在中国,行政级别和市辖区、县、自治县等县级行政区平级,一般由地级行政区管辖或由地级市代管

    个别县级市独立于地级行政区之外单独建制,由所在的省级行政区直接管理,该类县级市与地级行政区基本享有相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管理权限,这类县级市为“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俗称省直辖县级市。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行政级别比大部分的县级市要高,比地级市要低。

参考网址:中国城市去划分调整趋势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20

地级市大。

在中国,县级市行政级别和市辖区、县、自治县等县级行政区平级,一般由地级行政区管辖或由地级市代管。

拓展资料:

地级市,是中国行政区划之一,是中国的第二级地方行政区,属地级行政区,因其行政建制级别与地区相同,故称“地级市”。自1983年11月5日开始,在国家行政机构区划统计上作为行政区划术语固定下来,取代之前的“专级市”之称。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大陆地区地级市数量逐渐稳定下来,截至2017年10月2日,在总计334个地级行政区中,其中有294个地级市、30个自治州、7个地区、3个盟,地级市数量约占地级行政区总数的88%,地级市已逐渐取代地区成为地级行政区的主体。

县级市,是中国行政区划之一。在中国,行政级别和市辖区、县、自治县等县级行政区平级,一般由地级行政区管辖或由地级市代管 。

但需要注意的是:个别县级市独立于地级行政区之外单独建制,由所在的省级行政区直接管理,该类县级市与地级行政区基本享有相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管理权限,这类县级市为“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俗称省直辖县级市。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行政级别比大部分的县级市要高,比地级市要低。

中国大陆自1980年以来,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城镇化的步伐较快,大多数县级市都以撤县设市的方式建立。1983年起,县级市作为行政区划术语正式确立下来。

截至2018年8月7日,中国共计370个县级市。

参考资料:

地级市-百度百科

县级市-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17

地级市大,按行政级别划分、地级市(二级行政区)要大于县级市(三级行政区)。

中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实行如下:

一级省级行政区: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

二级地级行政区:分为地级市、地区、自治州、盟;

三级县级行政区:分为市辖区、县、自治县、县级市、旗、自治旗、林区、特区;

四级乡级行政区:分为镇、乡、民族乡、街道、苏木、民族苏木、区公所;

五级村级行政区:分为行政村、社区、居、嘎査;

六级组级行政区:分为自然村村民小组、社区居民小组。

拓展资料:    

地级市的前身,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的"州",和明清时期的"府",下领县和散州(相当于今县级市)。它是一种省与县之间的二级行政单位,由一级行政单位的省(元明清时期称省,唐宋时期称道或路)所直领。

按照1982年《宪法》的规定,大陆主要实行省、县、乡三级地方行政区划体系,省、县两级之间只有较大的市和自治州可以管辖县。但是宪法实施之后,很多市经国务院批准开始管县,他们并不是自然形态上的“较大”,也非经国务院据《地方组织法》批准的“较大的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如下:(一)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二)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县级市;(三)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县。自治州分为县、自治县、县级市。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地级市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