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花与人》为话题写一篇作文。800字。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一位花农告诉我:“几乎所有的白花都很香,

有一位花农告诉我:“几乎所有的白花都很香,愈是颜色艳丽的花愈是缺乏芬芳。”他的结论是:人也是一样,愈朴素单纯的人,愈有内在的芬芳。

有一位花农告诉我:“清晨买莲花一定要挑那些盛开的。”他的结论是:早上是莲花开放最好的时间,如果一朵莲花早上不开,可能中午和晚上都不开了;我们看人也是一样,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没有志气,中年或晚年就更难有志气了。

有一位花农告诉我:“愈是昂贵的花愈是容易凋谢。”他的结论是:青春最宝贵,因为青春是最名贵的花,最容易凋谢。

有一位花农告诉我:“每一株玫瑰都有刺。”他的结论是:这正如每一个人的性格中,都有你不能容忍的部分。爱护一朵玫瑰,并不要非得努力把它的刺去掉,只能学习如何不被它的刺刺伤;还有如何不让自己的刺刺伤心爱的人。

这是材料

  假如有一天,地球上没有了花,生活会变得怎样?
  那就是只有清一色的小草和树木装扮大地;儿童的梦变得单调,没有色彩;女子的发边少了天然的风韵;生活中也再没有浪漫的故事……。
  世界将如一潭死水,任凭你怎样搅动也溅不出几朵浪花。那会是一个多么枯燥无味的世界啊!

  实际上,我们生活中所有浪漫和惊喜大多是由花儿带来的。从古至今,花儿始终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汉语中才会出现“花好月圆、花容月貌、花前月下……”这许多与花有关的成语,才会发生许多有关花和人的美丽的故事。

  中国古代有一个流传很广的“花为媒”的故事。故事发生在唐代,一个年青的书生崔护到郊外春游,在一个小村子里 ,他感到口渴了。见一株盛开着鲜花的桃树下站着一个美貌的村姑,崔护便向她讨水喝。两人一见钟情,但因萍水相逢且崔护自觉功名未成,只得怅然离去。第二年春天,崔护又来到这个小村子,但见桃花掩映的屋门紧闭,不见那位姑娘。崔护满怀惆怅地题了一首诗在门上:“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又过数日,崔护再次前往探访,谁知姑娘在看了那首诗后,因日夜思念崔护竟得病死去。崔护大恸,伏在尸旁大叫:“崔护来了,崔护来了!”姑娘于是复活,两人共结连理。那株桃树从此就被叫做“人面桃”。

  假使这个故事里没有桃花,那它不过是一个才子佳人的庸俗故事。可是因为有了那一树桃花,有了那首桃花诗,故事就有了鲜艳的颜色和芬芳的香气,让人心里有了盈盈的春天气息,所以这个故事能够一代一代地流传,历经千年而不衰。

  还有一个关于“虞美人”的故事也非常动人。据说,在汉朝以前是没有虞美人这种花的。秦朝末年,项羽和刘邦争天下。后来项羽兵败 ,被汉军围于垓下,行将败亡。项羽与最心爱的美人虞姬夜饮,忽然听到军营之中楚歌四起,不禁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罢 泪下,与虞姬分别,后即自刎于乌江。虞姬听到项羽唱这样悲伤的歌,知道败局已定,于是立刻拔剑自刎于项羽面前,以死殉情。后来,在虞姬鲜血染过的地方长出了一种美丽的花。人们认为是虞姬的鲜血所化,便称之为“虞美人”。虞美人从此一直得到人们的喜爱。

  这个故事不一定真实,但由此可见人们把虞美人看作是虞姬的化身,希望忠贞的虞姬能永远活着。在这里,花和人已经融为一体了。

  五颜六色的花儿也是文人墨客的宠儿。古今中外的咏花之作数不胜数。许多人一生偏爱某种花,以花自喻。

  东晋文豪、隐士陶渊明偏爱菊花,认为菊花是花中隐士,是清高的象征;宋朝诗人林逋一生爱梅甚于爱已,自号“梅妻鹤子”;明代的周敦颐钟情莲花,以莲自况,作《爱莲说》赞莲“出淤泥而不染”……花乎?人乎?不可辩也!

  所以说,人如花,花如人。花有花品,人有人格。花品有雅俗,人格有贵贱。

  有的花花期很短,只开几天甚至几个小时却灿烂美丽,看过的人都不会忘记。如昙花,只在夏夜匆匆绽放几个小时,便匆促凋谢。所以汉语里有“昙花一现”这个成语。许多人的人生也如昙花,短暂而辉煌。远的如唐代诗人李贺、王勃,明末民族英雄、神童夏完淳,近的如革命烈士王二小,刘胡兰等,举不胜举。他们虽然死了,却永远活着。

  有的花花期很长,从春开到夏又从夏开到秋,看得人都厌了,哪有什么鲜美可言。人们对这些花的赞美大抵不外是“默默地为人类送温馨”之类的话。但生活中最多最常见的就是这类花,虽然俗却不可或缺。正因为有了这些花,生活才有了明媚的颜色、繁荣的气象。世界上的大多数人都像这类花,默默地生活着工作着奉献着,他们不为世人所知,却一个也不能少。

  有的花其貌不扬却香气袭人,芳香扑鼻;有的花远看艳丽可爱,走近了才发现其味臭不可闻。前一类花如质朴的山民,粗看平常,甚至有点木讷或粗野,然而他的内心却是至真至善至美的,-如藏在深山的璞玉。后一类花如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陈希同之流,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外表道貌岸然,骨子里却腐化变质。

  有的花生长在四季如春的温室,经不起半点风吹雨打,更不用说严冬霜雪的折磨,一旦移出温室没有看护,便香消玉殒,一命呜呼。正像有的人从小就被太多的爱包围了,过着衣来伸手、饭来饭张口的日子,不知世上除了爱和温暖以外,还有邪恶与寒冷。所以,一旦他孤身面对风暴的时候,便只能软弱地随风摇摆,很快就被困难压倒,再也站不起来。

  有的花生长在渺无人迹的荒郊野外,没有人为它们浇水、施肥、松土,它们独自承受着大自然给予的风霜雪雨,却长得很茂盛,全心全意地开出了美丽的花。比如仙人掌、梅花,有的人就像这种花,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天气愈恶劣,愈不屈服,开出的花愈美艳动人。例如保尔、柯察金、张海迪等。

  世上没有两朵一模一样的花,也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人。各种各样的花和各种各样的人一起构成了多姿多彩的生活。应当感谢上苍,感谢它创造了人类,更感谢它创造了美丽的花儿,给人类带来无数的浪漫与惊喜,还有美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4-30
立春时节想起一种花——梅花。
没有领袖那样的豪放,我想起的不是冰雪悬崖上报春的梅花,也没有陆放翁那么多的悲情,我想起的也不是驿外断桥寂寞无主的梅花。
说起梅花,自然浮现在眼前的是西湖孤山的梅花,那人自然是林和靖了。花谈谈的开放,暗香浮动,人月下看梅,持酒临风,还有那斜斜地落在他的青衫上梅树的瘦影。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大部分人都记得他的这两句,却不知他的词也写得更情思绵绵,凄楚哀婉: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点绛唇》。
林和靖喜爱梅花,一生与梅花为伴,梅花在他看来一定不仅仅是植物了。若他是将自己当作金谷年年的春草来写的,那么写梅,他一定是将梅看作了那个女人。我觉得在他的生命里一定有一个令他刻骨铭心的女人,他终生未娶,就是因为那一段无法忘怀的爱情。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对迎,谁知离别情?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爱过知情重,醉过知酒浓,只有有着缎子一样柔软心事,江水一样连绵的相思的人,才会写出这样词句。
梅花与人,梅花也是一个人。林和靖心里的梅花女子是谁?为什么和他分离?也许情深缘浅,已天各一方,音信全无;也许是已生死茫茫,人鬼殊途;也许还是咫尺天涯难相见。梅花是不是也因为他的悲愁而“不肯花开十分红”?对读他的诗,赏孤山的梅的人来说,这一切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要知道梅花不仅是梅花,梅花更是一个清雅脱俗,暗香入骨,风情万种的女人。花如人、人如花,春去春来,花开花落,爱恨绵绵。
今春孤山的梅树依旧会绽放,依旧会有暗香袭来。也就不负“梅妻鹤子”之人的一片爱梅之心了。追问

要根据材料!!!!!

第2个回答  2011-04-30
梦里戴花——想得美追问

什么跟什么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