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小说环境的鉴赏

800~900字 帮我搜搜啦

  运用景物描写来烘托气氛是《药》的一写作特点。试举小说的开头和结尾为例。

  开头时时令的描写,作者以“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夜是黑沉沉的”……这些描写勾勒出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的突出特征,另一方面也渲染了夏瑜就义时沉寂而肃杀的气氛。再如结尾一段通过景物描写也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画面:时令已是清明,然而天气仍“分外寒冷”,“歪歪斜斜”的路旁是“层层叠叠”的丛冢”;这里没有生机,只有“支支直立”的“枯草”发出“一丝发抖的声音”;这里没有婉转的黄莺,只有预兆不祥的“乌鸦”,而且“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坟场的悲凉气氛,就更增强了不是年轻的为年老的死者祭奠,而是白发老人为年轻的死者上坟的悲哀。而篇末对乌鸦的描写,不但烘托了气氛,而且还借助乌鸦表现了母亲不理解儿子的悲哀。当时夏四奶奶看到花环时,竟以为是“天”的旨意,她希望乌鸦飞上坟顶来证实,但乌鸦却“箭也似的飞走了”,只留下母亲的悲哀!

  《药》的环境气氛烘托也很成功。鲁迅曾说:“我力避行文的唠叨,只要觉得够将意思传给别人了,就宁可什么陪衬拖带也没有。中国旧戏上,没有背景,新年卖给孩子看的花纸上,只有主要的几个人……,我深信对于我的目的,这方法是适宜的,所以我不去描写风月,对话也决不说到一大篇。”(见《我怎么做起小说来》)像《药》这样的短篇,确实找不出什么大段的专门用来描绘环境和景物的文字,但作者的高妙之处是使作品的环境气氛仍然在字里行间获得了极好的表现。全篇的总氛围是十分凝重的,也是相当压抑的。作品的题材早已铸定这是一出惊心动魄的悲剧,而这种悲剧的气氛是和环境描写、景物烘托不无关联的。作品第一部分的格调是紧张而透着恐怖,时间是选择了一个“秋天的后半夜”,正是人们熟睡的时刻。刑场的阴森气氛也由老栓的一再吃惊以及他所见到的“许多古怪的人,三三两两,鬼似的在那里徘徊”等景象烘托了出来。最后一节的气氛是悲伤、凄凉和阴森的。寒冷的清明时节,荒凉的穷人丛冢,头发斑白的两位老人,“铁铸一般站着”的乌鸦,构成了一幅触目惊心的画面。倘不是作者有意用了“曲笔”,“平空添上一个花环”“删削些黑暗,装点些欢容,使作品比较地显出若干亮色”,那结尾还真有点鬼气逼人、阴冷可怖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5-01
运用景物描写来烘托气氛
第2个回答  2011-04-30
rereqerrerreeerereerqerreqreqrerreqeqqeeqrqeqreqreqrreqrqeeqr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