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为什么要选择熊掌

如题所述

生活中的食物,熊掌比鱼好吃,还要稀有。
文学中比喻的意思:孟子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他认为当两样东西都想要的时候,有时不能如愿以偿,两者之中需做出取舍。那么,他为什么在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时候选择罕见的熊掌而放弃寻常的鱼呢?

其实鱼与熊掌只是一个比喻,鱼是人们常吃的食物,熊掌却不是人人都能得到的,通常情况下在两者之间做出选择时,自然会选择珍贵的熊掌而放弃随处可见的鱼。孟子所讲述的只是人之常情罢了。但下面话锋一转,把命题升华到生死大义上。生,是我想要的,义,也是我想要的,两者不能兼得,我宁愿割舍生命而保全大义。孟子把生命誉为鱼,把大义比作熊掌,认为大义比生命要宝贵。孟子相信人性本是善良的,舍生取义之境界不是圣贤独有的,人人都有为大义而死的高尚情操,只不过贤德的人不容易丧失对义的追求罢了。鱼与熊掌之间的选择,就像生与死、利与义之间的抉择,人们普遍贪恋生而畏惧死亡,在利益与道义之间挣扎徘徊。以人性而论,人对某种事物的渴求可能超过生命,对某种事物的厌憎可能超过死亡,而廉耻之心可以帮助人们抵住各种诱惑,认清基本的道德规范,明白许多诱惑应该加以抑制,而死亡并非最可憎之事,如此,人们便能从内心深处渴慕义举,从而变得大义凛然。
孟子主张“仁”、“义”,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正所谓“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人间的道义值得牺牲性命来维护,抛弃鱼而选择熊掌阐述的就是这个道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3-19
"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在微观经济学领域描述的是机会成本现象,如果追求鱼的鲜嫩,机会成本就是放弃熊掌的肥美.反之,追求熊掌的肥美,结果必然导致放弃对鱼的鲜嫩的追求。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如果想进大学深造,那么在18~22岁之间这段年龄,你就放弃了可以创业的机会。要知道,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就是大学读了一年后决定休学创业然后才成就了今日的微软帝国的。机会成本现象表明:任何追求都不是毫无成本的,这个成本,就是机会成本。
第2个回答  2017-03-19
很明显熊掌代表的物质更为丰厚啊,
人们都想要拥有更好的生活。
第3个回答  2021-06-12
鱼是生命,熊掌是大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