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农村初中女生上体育课的兴趣

如题所述

在这一时期女生们正处于从幼稚到成熟,从依附到独立,从顺从到自主的阶段。身体、生理、内分泌系统等方面发生巨大变化,表现为动作协调能力下降,动作迟缓,接受能力差等。心理疲劳出理比较早,而且女生比较胆小、怯懦、害怕冒险,怕脏、怕晒、不愿吃苦,针对中学女生这一生理心理特点,如何才能提高中学女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呢?我从以下五方面进行了探索。
第一方面,积极鼓励引导女生学习体育,参与体育运动的好处。宣扬运动的美,健康的美,活力的魅力,从思想上意识到运动的价值所在,从而积极地、快乐地、主动地参与到运动中来。让他们感受到运动所带来的乐趣,振奋人心的呐喊,奋力拼搏的场景,热泪盈眶的拥抱,飒爽矫健的身姿。通过多媒体教学直观地感受这一切。比如观看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喜摘铜的那一场比赛,不管从心理上还是从精神上都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振憾。历经5连冠后,昔日的黄金一代已去,新老队员的交替,又在自家门口比赛,在摘得珍贵的铜牌的那一刻,让学生感受中国发排姑娘激动的泪水,无言拥抱。当他们走出首体球场时,球迷们依然给予她们最热烈的呐喊“中国队加油”!“中国队加油”!,振奋人心,也振憾着每一位观看的女生。
第二方面,组织教法是搞高女生举的基石。
一堂课的关键所在就是教师的组织教法。教学就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在教学中一节课如果教师组织得不好,就算是学生喜欢的体育游戏课也会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如若组织得好,即使是跑中长跑等一些枯燥乏味的教学课也会使学生的积极性高涨。所以,在教学中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2.1选择学生普遍喜爱的运动作为教学内容
我通过所教年级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发现,好中学生最喜欢的运动项目有羽毛球、乒乓球、比较喜欢的项目有健美操、舞蹈、毽子、跳绳、不喜欢的项目有跑、铅球、在调查中有学生提到体育课剧烈运动后回到教室,特别是夏天大汗淋漓,难免因疲劳而精神不集中,文化课老师看到会不满,因批评而打击对体育课的举。且结果显示,女生喜欢运动量不大,易于练习的运动项目。针对学生所喜欢的运动项目,我们应该大力去培养她们的这些运动,在体育课堂上多激励她们去练习。比如:我们学校的乒乓球,通过竞级、比分排名等各种各样的方式方法,使学生积极报名参加。通过学生不服输的心理,争强好胜的个性使她们的兴趣大发,在心理上有种自我满足感和优越感。所以每次乒乓球谭学生们都有是兴奋的、愉快的,只要是喜爱的都会是快乐的,而且她们的兴趣自然也就会很高了。
2.2因材施教让学生感受体育挑战中的成功喜悦
根据女生在初中阶段这一时期心理、生理上的变化,从而选择适合她们的教学内容。素质好的学生容易获得成功的喜悦,练习的积极性相对高,而且有自信。素质稍为差一点的,考核不易达标的好生对体育运动的厌恶多于快乐。因上,教师要多考虑“体育后进生”的心理状态,要多鼓励多引导,对她们要加倍的关心和爱护。消除她们的消极抵抗心理和对立情绪,并教会她们用科学的锻炼方法,逐步提高她们的运动水平,使她们能感受到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对于她们丁点的进步要加以肯定公开表扬,测试时尽量把同一水平的安排在一组,耐心鼓励,使她们尽可能的发挥出应有尽有的水平。
2.3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循序渐进
教学内容应遵循由浅到深,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的规律。首先要引导学生较快地进入角色,比如在上羽毛球课前,可以先用一个羽毛球拍跳一段健美操舞。让学生在舞步中体会健美操舞的移动,又愉悦了学生的身心,又能很快对所学的羽毛球有个提前的了解。通过比赛的方法让学生自己主动学习,因为是跳健美操舞所以学生的兴趣自然很高,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就把羽毛球的脚步移动学会了,而且还跳个不停,把平时最薄弱的跑步也得以锻炼,然后把脚步的移动融入到羽毛球练习中,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提高了。
第三方面多给学生自我展示的舞台
根据学生所喜爱的运动项目,使大多数女生都参与到运动中来。首先要多给学业生自我展示的舞能,以激发更多的女生积极参与运动。比如:组织女生排球比赛、跳绳比赛、健美操比赛、舞蹈比赛、武术表演等等,给她们舞台,让她们知道自己的运动天赋。但也有些女生害怕失败、害羞而不敢参加。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运动氛围,丰富女生的运动,我进行了各种尝试。比如开展课外健美操队,利用课余时间练习,从而培养了一批健美操爱好者。她们中有的是结伴而行的,有的是爱美的,有的是羡慕的,有的是爱表现的,有的是蠢蠢欲试的各类心理的好生都有,并带她们去市里比赛表演。这样一来使得队伍一天天壮大,很多多女生都来报名参加练习健美操。因为健美操是在音乐的伴奏下,通过身体的活动,动作比较随意且多变,是有内涵的,抒发情感的。不仅能锻炼身体愉悦身心、塑造体形、提高自信、展示自我、陶冶情操的一项运动。所以女生也相对来说会比较喜欢。长期的练习还能使自身的耐力、灵敏、协调、反应能力等身体素质都得以提高。所以我们应该大力去培养女生的这项运动,在体育课堂上多激励她们去练习。
第四方面处理好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对于上好一堂课非常重要。教师首先要对每个学生的心理、性格进行课前分析,特别要注意她们处于青春这一特殊时期的心理变化。因为女生的情感是比较丰富且细腻、敏感而害羞,所以在跟女生交往中不仅要做严师更要做益友,让她们感受到真挚的关心和爱护。要尊重学生、信任学业生、热爱学生,不要总是以一副居高临下的态势,给她们的心理造成压力和伤害,并要唤起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爱戴。师生的关系在教学中默契了、和谐了能使教学效果达到速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堂上要积极参与学生的活动,和学生一起玩游戏,一起练习动作,这不仅缩短了师生的距离,也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何乐而不为呢。而且学习效果也是很明显的,加上言语方面的鼓励,使用权得那些不想运动的同学也有了兴趣和自信了。
第五方面加强思想教育适时补充理论知识
体育运动对培养学生愉快的生活态度、强烈的责任感、合作的精神能及竞争、拼搏、自信心、荣誉等信念作用很大。在体育教学中要加强集体主义教育,要倡导一种“团队精神”。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体育竞赛活动,哪怕作为一名观众也,重要的是参与,共同体味集体的温暖和力量,放下平日过重的学习心理负担,宣泄各种郁闷的消极情绪。
在教学中,体育的理论知识有助于学生在实践中提高理解能力,接受能力,能更快地掌握运动技术动作,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比如在排球教学中,加强对排球基础知识的传授,教学生如何观看一场排球比赛,欣赏比赛,评价比赛。学习排球的站位,犯规和裁判知识,成为看排球的内行,而不是“门外汉”。同时还可以和同学之间进行交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懂了”才会有自信,才会有学习下去的兴趣。可见,体育理论知识的提高可以使体育学习兴趣得到提升。
总结:我们都知道,人的兴趣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后天在实践中慢慢形成的,只有在体育教学中发现、以展学生的兴趣,才能更好地去培养学生的兴趣。然而如保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一直是我们一线体育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由天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的影响,现在的女孩子都是娇生惯养的,在家不用动手干活的。都是富养的公主,有很多女生都已养成根深蒂固的惰性,给我们上体育课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了能让她们积极地参与到运动中来,我感觉应该与家长联手,从小开始培养,从小就要养成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结合我所教的初一年级女生的情况谈了以上几点看法,希望能让所有的女生都参与到运动中来,健康快乐的成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