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楼梦看小说创作从纯属虚构到现实主义的意义

如题所述

近年来《红楼梦》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红学研究者们作出了很多成绩,这是红学界和学术界的同志所共同认识到的。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我们的研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还有很多缺漏,例如《红楼梦》研究对我们今天究竟有些什么积极意义?我们今天究竟应该向《红楼梦》吸取些什么?这个问题几乎就一直没有研究,其实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也是不少朋友经常向我们提出的问题。我现在试着陈说一下我的浅见,以就正于大家。
大家知道,《红楼梦》是一部具有深广的文化内涵和高度的思想内涵的奇书,《红楼梦》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思想的最高综合和体现,所以学习研究《红楼梦》当然有它重大的现实意义,这是丝毫不容怀疑的事实。但是学习《红楼梦》的现实意义,不能采取立时见效的实用的态度。譬如用药,有些药是补药,久服可以延年强身,有些药是治病的药,可以立见功效或在较短时间内见效,但如果患急病而用滋补缓药,当然劳而无功,如果患虚病弱症而用补药,事久必然有效。《红楼梦》是药中的大补,当治患文化虚弱之症,久服必定有效,所以学习《红楼梦》的现实意义,首先是在提高人们的文化艺术修养,提高人们的思想精神境界,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清代的《竹枝词》说:“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书诗也枉然”。可见清代的老百姓已经懂得用读不读《红楼梦》来作为衡量一个读书人的文化水准了。
其实,学习研究《红楼梦》的这一基本原则,与学习研究其他古典文学的原则是完全一样的,它的深远的现实意义就是在于培养人才,在于提高全民的文化修养。有人指出,二十一世纪是东西方文化交流、冲突、竞争的世纪。在以往的岁月里,西方资本主义凭借它们的经济实力,以至于长期以来,人们只知道西方文化的神圣可贵,而对东方文化了无所知或所知不多,更谈不上对它有足够的评价。然而,二十一世纪将是东方经济,具体地说,主要就是中国经济的腾飞,赶上甚或超过某些西方国家的世纪。随着这种经济的腾飞,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艺术正将显示出它的崇高的魅力。到那时世界将要以熟悉多少中国文化来作为衡量一个文化人的“价值”的准则了!与此同时,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也将成为人们崇拜的对象,一如以往人们崇拜西方文化艺术一从《红楼梦》本身来看,我曾说过:“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巨著,它精确地反映了我国清代康、乾时期的社会历史面貌,塑造了栩栩如生的典型形象。特别要指出的是它比欧洲最早的现实主义大师法国的司汤达(1783—1842)、福楼拜(1821—1880)要早出整整一个来世纪,比巴尔扎克(1799—1850)要早出80多年,比俄国的现实主义大师果戈里(1809—1852)和列夫·托尔斯泰(1817—1875)要早出将近一个世纪或更多一点。也就是说,世界文学史上由作家创作的现实主义文艺的强烈光芒,是由东方的中国遥遥领先地放射出来的。”当前的《红楼梦》研究即“红学”,已经成为世界文化交流的一项主要内容。由此也可知《红楼梦》到二十一世纪,在东方文化艺术成为世界热点的时候,它将如何受到人们的珍视了!那末,熟悉不熟悉《红楼梦》也自然将成为人们衡量你对东方文化修养深浅的一杆标尺!
所以,学习研究《红楼梦》的现实意义,首先应该从这个发展的、广阔的视角来看,从培养二十一世纪的人才的角度来看,才是从根本意义上看到了它的现实意义,如果离开了这个根本而仅仅看到一些枝节的、实用的现实意义,那就是“明察秋毫而不见舆薪”!

我个人作为一个红迷,觉得《红楼梦》在当今最大的现实意义,抛开文学来讲,就是提倡对女性的尊重的这样一种价值观念。

因为《红楼梦》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所囊括的内容和意义实在是太广了。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历史、风俗、建筑、考古、医学、饮食等等都涉及到了。

当然在这其中,作者在《红楼梦》原著楔子(通行本为第一回)中就说到了《红楼梦》的创作意图——“为闺阁昭传”。这是在封建社会,曹雪芹作为封建社会的一员而提出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价值观念。毕竟在近代、在当代、在现在妇女的地位都是低于或是甚是低于男人的,就连现在,性别歧视现象和风气仍然数见不鲜。

所以,我认为芹公的这一观念是最具现实意义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2-04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深广文化内涵和高度思想内容的奇书,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思想的最高综合和体现。“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在艺术上,它达到了中国小说不可企及的高度,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正因为此,《红楼梦》曾被多次搬上银幕,自新版电视剧《红楼梦》向全球发出“寻人启事”后,“红楼”又重新在全国“热”起来。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