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常见的吸汁性害虫是什么

如题所述

▲黑刺粉虱:
生活习性:
该虫年发生四代,以老熟幼虫在叶背越冬,次年3月化蛹,4月上、中旬羽化。各代幼虫发生期分别为4月下旬至6月下旬、6月下旬至7月上旬、7月中旬至8月上旬和10月上旬至12月。成虫产卵于叶背,初孵若虫爬后,即固定吸汁危害。
为害特点:
若虫寄生在叶片背部,固定刺吸汁液,同时分泌“蜜露”排泄物,落到下方叶片正面,诱发茶煤病发生,被害枝叶发黑,阻碍光合作用,严重时大量落叶,致使树势衰弱,芽叶稀少,枝叶枯竭,严重时致使茶树成片枯死
茶黄蓟马
成虫一般在茶花中越冬,一年发生10~11代。以两性繁殖为主,也行孤雌生殖。卵产于芽和嫩叶叶背表皮下,单粒散产,每头雌成虫平均产卵量35~62粒。成虫活跃,中午烈日下多栖于叶背和芽缝内,阴天全天活动。成虫无趋光性,但对绿色、黄色的色板趋性强。若虫共有四龄,1~2龄若虫大多栖息在嫩梢和嫩叶 背,三龄(预蛹)和四龄(蛹)若虫不取食。蛹在茶树上分布,根茎处居多,其次是树干裂缝处。
为害特点:
茶黄蓟马以1、2龄若虫和成虫在嫩叶上锉吸汁液为害茶树,受害叶背面主脉两侧2条纵向内凹的红褐色条痕,严重时叶背呈现一片褐纹,条痕相应的叶正面略凸起,无光泽,后期芽梢出现萎缩,叶片向内纵卷,叶质僵硬变脆。茶黄蓟马在茶树生长季节,10天左右就可以完成一代,荫蔽茶园发生较轻。
茶蚜
一年发生20代以上,全部以卵或无翅蚜在叶背越冬,早春虫口多在茶丛中下部嫩叶上,春暖后渐向中上部芽梢转移,炎夏虫口较少,且以下部为多,秋季又以上中部芽梢为多。
为害特点:
以口针刺进嫩叶组织内不时尽力吸食危害,致芽叶萎缩,伸长停止,甚至芽梢枯死,其排泄物“蜜露”不仅污染嫩梢且能诱发煤病。被害芽叶制成干茶色暗汤混浊,带腥味,对茶叶产量和品质均有严重的影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