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与对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紧迫性和主要路径?

如题所述

财富是在社会生产与消费的循环流动中增值的,但当今的世界财富流动非常怪异,中国大力发展产业经济赚取的外汇,却要通过购买美国债券的形式借给美国人,然后靠美国人的消费来带动中国产业经济发展。中国产业赚得利润后要通过借给美国人消费来带动自己发展,听起来不可思议,但逻辑成立,现实如此。

美国虽然也有产业经济,但却对中国禁售他最擅长的高技术与军工产品,这更增大美中之间的贸易逆差,但美国人却一再要求中国人民币升值以抵赖其巨额债务,中国明知道吃亏,明知道虚妄,明知道不可能持续的经济循环,但直到目前,还依赖它发展,这样的一种中美经贸关系已把中国经济与美国经济牢牢拴在一起,放弃不得、摆脱不得,这样的一种经济循环还让美国人误以为自己很有钱,扩充军备,把从中国借来的钱瞎糟蹋在伊拉克、阿富汗战场上,甚至糟蹋在对中国的国际压制上。

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奇怪的经济现象呢?因为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济发展,主要是依靠两种经济循环来实现平衡的,一种是通过家电、房地产、汽车等支柱产业来实现消费与产业经济之间的循环平衡,如今这三大产业都已发展到某种平衡极限,不适宜再继续大幅增长。另一种是投资拉动与产业经济间的经济循环,这种叠加式的经济循环使中国产业经济越发展越庞大,加上中国大量的富余廉价劳动力,把世界的产业经济都吸引到中国,支撑着全世界的消费经济,中国承担了世界经济分工的低端产业部分,不但国际贸易越来越不平衡,还承受着全世界的高能耗与高污染。

这其中有一个非常关键性的原因是:中国人赚了钱,只作生产投资,只为别人提供商品服务,不懂得消费,使中国消费市场经济始终发展不起来。

中国八十年代就提倡高消费、超前消费,鼓励发展第三产业,提倡发展服务业,为什么中国消费市场经济至今没发展起来呢?为什么中国2006年就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但真正意义的文化产业并没有发展起来呢?

这得从文化说起,由于“大跃进”与“文化大革命”,大多数中国人都保留很深的短缺挨饿记忆,对“饿肚子的文化革命”深恶痛绝,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文化总想方设法否定、批判、摆脱原有的“文化意识形态”,自上而下的意识形态调整,使人们越来越关注实实在在的“生产力”“经济”,对文化意识形态越来越陌生,越来越不懂得文化,社会越来越丧失高尚文化信仰,就连小学语文课本都自信地告诉学生“私欲推动了历史进步”,可见这十几年的主流意识形态文化调整有多么的“翻天覆地”。

这种越来越“唯物”“务实”“功利”的商业社会文化,认为身体需要才是人的最真实需要,最基本的衣食住行实物消费才是“合情合理”的最“真实”消费,对脱离身体需要的高尚思想文化有种“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本能抵触与鄙视,这种唯物功利主义的文化消费观念,导致中国人只青睐与身体物欲有关的文化消费活动,如异常发达的餐饮业、洗浴业,但这种基于嘴巴、胃口等感官享乐的娱乐文化消费只能让国人支出有限的富余资金。这种唯物主义的物质经济文化导致中国人在现代商业社会,仍象传统封建地主一样,有钱就买地,有钱就做房地产投资,只知道发展物质产业经济,不懂得人的主观能动性对创造社会价值的关键作用,不理解为什么高尚文化“消费”本身还能增加社会财富,不懂得文化对社会经济所起的决定性影响,导致中国文化消费经济始终发展不起来。

2. 真正意义的消费经济是文化消费经济

什么是消费经济呢?要解释消费经济,得从人的需要谈起,人的需要包括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消费经济,就是满足人的物质与精神需要的经济。对应人的物质、精神需要,有两类消费经济,一类是满足身体最基本衣、食、住、行需要的物质消费经济,包括粮食、蔬菜、服装、汽车、房子等等;一类是满足人类精神需要的文化消费经济,这既包括纯精神文化消费,也包括高文化含量的衣、食、住、行消费,后者总是被唯物主义经济学家划到物质经济消费范畴,而忽略其巨大的文化内涵。

全世界95%的财富都集中在5%富人手中,这5%富人的基本衣、食、住、行消费是有限的,但这5%富人的文化消费是无限的。如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花5000万美元造的大木房子,并不是为满足其居住需要而建造的,而是应他的个人文化需要建造的,这与中国近代富裕的徽商、晋商所建造的安徽民居、山西民居在本质上是一个道理。其实,大部分的高档衣、食、住、行需求,都是应文化需要形成的,人们购买中高档汽车的第一目的并不是单单为了让身体舒适,而是为了其文化象征(身份)意义。

所以,从经济比重看,精神文化消费在国民消费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远远大于人的基本物欲消费。真正意义的高消费是一种高尚高贵的文化消费,简称“高文化消费”,高文化消费让人体会到幸福快乐,高文化消费能提高人的文化层次。高文化消费常常同时包括高尚精神消费与高贵物质消费,精神文化是高文化消费的核心驱动力,但中国某些暴发户所奉行的“不求最好,但求最贵”消费,则完全是受自卑的虚荣心驱使的,是完全脱离文化内涵的畸形高贵物质消费,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文化消费。

中国从2001年至今,延续了一个少见的持续经济发展周期,这一经济发展周期主要是由房地产推动的。如果说2001年-2004年的中国房地产经济是以满足基本居住需要为主的消费经济,那么,2005年至今的中国房地产经济则主要是由金融投资拉动的衍生金融经济。其根源是出在中国富人身上,掌握中国80%财富的20%富人,平均文化程度不高,不理解高文化消费的真正价值,在解决衣食住行问题后,各种感官娱乐也消费腻了,剩余的钱找不到消费目标,就只好到处投机投资,由此造成流动性过剩,股票风险大,一般都用来买房子,山西煤老板整层整栋地买楼,温州人则纯粹是炒房子,越买,房价涨的越快,高级公务员、高级经理人也把积蓄都投在买房上,每家有四五套房子,却空置着,由此把中国房价越炒越高,这种主要靠富人投资堆积起来的房价,与炒上去又抛出,再跌回来的股票不同,因投资而炒上去房价是很难降下来的。真正需要购房消费的普通老百姓,眼看着房价越来越高,只好搜刮祖宗三代的积蓄加贷款来买房。随着房地产价格的不断上涨,国际资源材料价格都借着中国房地产上涨而上涨,但银行利率却越来越低,货币贬值更加大了贫富差距。中国各地方政府倒乐观其成,房价越高,地方GDP越高,财政收入越多,都拼命招商引资,拼命拆迁,拆迁费越来越高,房价越来越高,老百姓的财富却越来越少,越来越没钱进行消费,消费经济更难振兴,由此导致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越来越难以持续,中国政府只好通过加大政府投资与促进出口增长来拉动经济,但政府投资收益、效率往往都很低。而靠出口增长又遇到中国产业经济赚得的外汇,要通过借给美国人消费来带动自己发展,这一明明被人剥削,却无法脱身的怪诞经济问题。

所以,要解决中国经济发展方式问题,关键是要振兴中国文化消费经济,消化国内产业经济所产生的社会剩余经济价值。要振兴中国文化消费经济,关键是如何调动掌握中国80%财富的20%富人,自觉自愿地把他们所掌控的财富用于社会文化消费,把整个中国经济在内部循环带活起来,带动另80%的人共同富裕,从而在根本上解决“想消费的没钱、有钱的不消费,却盲目投资,进一步拉大贫富差距”问题。

摘自http://natureamina.blog.163.com/blog/static/1232984732010101652431121/

参考资料:http://natureamina.blog.163.com/blog/static/1232984732010101652431121/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2-09
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是对新时期经济发展的全景式覆盖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战略也有很多,比如,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方针性指导作用的主要有;新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