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地得的用法

如题所述

1、的:一般用在主语和宾语的前面。

“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如:颐和园(名词)的湖光山色(主语)美不胜收。

2、地:一般用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面。

“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如:她愉快(形容词)地接受(动词,谓语)了这件礼物。

3、得:一般用在谓语后面。

“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如:他们玩(动词,谓语)得真痛快(补语)。



扩展资料

在汉语中,助词与连词、介词、叹词同属于虚词,不能表示概念,但是可以表示语法结构或是各种语气。

在句子中无实义,也没有统一的语法功能,不能单独使用,是独立性最差的一种词。通常在白话文中,助词被念为轻声。

汉语中的助词分为语气助词、结构助词和时态助词三种,而语气助词又称“语气词”,也有人认为“语气词”是应该是一种独立的词类。

前缀的结构助词,有时不容易理解,举个例子:“这件事早就被大家所知道了”。此处的“所”,就表示“大家”和“知道”之间的从属关系。

“的、地、得”三个字在五四运动之前并没有严格的分别,在旧时文学作品中常有混用的现象。

在日语中,助词用于体言、准体言以及修饰语间,表示它们的位格关系,或是为前置的词汇增添意义,居于相当重要的地位。本身没有实质的意义、不能单独使用,也没有词形变化。分类上各家说法不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4-19
  不少同学对“的”、“地”、“得”这三个词的用法含混不清,乱用一通。为帮助同学们掌握它们的用法,笔者进行了如下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分析例句,明确用法
  这里有一组含有“的”、“地”、“得”的例句如下:
  1. 蔚蓝色的海洋,波涛汹涌,无边无际。
  2. 向日葵在微风中向我们轻轻地点头微笑。
  3. 小明在海安儿童公园玩得很开心。
  “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代词)+的+名词;“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方式一般为:副词+地+动词;“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得+副词。
  二、修改病句,强化认识
  这里有一组“的”、“地”、“得”用法欠妥的句子,请大家来当“医生”,给这些句子治治病,以强化已有认识。
  1. 由于李红同学学习勤奋,这次语文测试,她考的特别出色。
  2. 田野里,农民伯伯正在紧张得收割麦子。
  3. 助人为乐地小华被市少工委评为“优秀少先队员”。
  (正确用法应为“考得”、“紧张地”和“助人为乐的”。)

  或者

  1、“的”后面跟的都是名词,如“我的太阳,可爱的花儿,谁的橡皮,清清的河水……”

  “的”字一般用在修饰或限制人或事物的时候。“的”放在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词语之间。例如:
  敬爱的总理、慈祥的老人、戴帽子的男孩、珍贵的教科书、鸟的天堂、伟大的祖国、有趣的情节、优雅的环境、可疑的情况、团结友爱的集体。
  上面这些词组,中心词都在后面,都是名词性的,因此在修饰限制它们时,都用“的”。

  2、“地”后面跟的都是表示动作的词,如“用力地踢,仔细地看,开心地笑笑……”

  描绘或限制某种动作、性状的时候,描绘和被描绘之间、限制和被限制之间,往往用“地”连接。例如:
  高声地喊、愉快地唱、拼命地逃、疯狂地咒骂、严密地注视、一次又一次地握手、迅速地包围、沙沙地直响、斩钉截铁地说、从容不迫地申述。
  上面这些词组,中心词也在后面,而且都是动词性的,因此在描绘、限制他们时都用“地”。

  3、“得”前面跟的多数是动词,后面跟的都是形容词,表示怎么怎么样的,如“扫得真干净,笑得多甜啊……”

  有时需要被说明动作的情况和结果,或补充说明事物性质的程度和变化,往往补充说明的部分改在被补充说明的词语后面,这时两者之间用“得”连接。例如:

  走得很快、踩得稀烂、疼得直叫唤、瘦得皮包骨头、红得发紫、气得双脚直跳、理解得十分深刻、乐得合不拢嘴、惊讶得目瞪口呆、大得很。

  上面这些词组,中心词都在前边,而且都是表示动作或性状的词语,因此补充说明它们时,都用“得”。

  补充两点:

  1、如果“de”的后面是“很、真、太”等这些词,十有八九用“得”。

  2、有一种情况,如“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这句话里,后面的“一蹦三尺高”虽然是表示动作的,但是它是来形容“高兴”的程度的,所以也应该用“得”。

  总结:“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代词)+的+名词;“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方式一般为:副词+地+动词;“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得+副词。

  以上几种用法,可以写成下面的公式:
  修饰限制+“的”+名词
  修饰限制+“地”+动词
  动词(形容词)+“得”+补充说明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