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差序格局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如题所述

程炜

乡土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差序格局,所有人际关系都是以“己”为中心的同心圆性质,像石子落入水中产生的波纹一样,由己向外扩展,关系越往外推越薄,正是这样,这种差序格局具有伸缩自如的特点。

差序格局中的自我主义是不利于现代社会的发展的。文章中有提到“中国乡下人甚至是城里人最大的毛病就是私”, 就像“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一样。大多数人的脑海里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意识是比较淡薄的,这是因为差序格局里没有一套能约束规范人们道德观念的行为准则或者是价值体系。不仅仅是老一辈的人,现代社会的人都深受差序格局和传统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一代又一代地传播下来。即使我们生活在当代社会,差序格局的影子还是随处可见的,特别是在国家机关里:法官的私情影响审判结果,造成了多少冤案;贪官从工程项目中挪用公款,中饱私囊,导致实施不到位,效果不明显;一些政府人员滥用职权,损害了政府的权威。这不仅是国家管理不到位,个人道德缺失,法律的漏洞导致的,乡土社会的性质、差序格局也是重要原因之一,类似于书中说的“在西方社会里争的是权利,而在我们却是攀关系、讲交情”。而中国是一个为现代化而奋斗的国家,差序格局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当代中国的转型,宪法中“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为人民服务”等观念就与自我主义产生巨大冲击,这种观念在乡土中国的礼治社会中是从来没有过的,要使得人们从乡土社会的观念中走出来,国家的治理能力、治理体系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那差序格局是否没有可取之处呢?我认为这对当代社会还是有借鉴意义的。差序格局是一个单系的有延续性的社群,人们的办事效率十分高,从古代的封建君主专制到如今的民主集中制,领导者十分重视提高效率,这一点与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效率低下相比,还是具有一定优势的。

因此我们要正确对待差序格局的影响,克服消极影响才能使中国走的更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