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需要警惕冻出来的病,都有哪些?应该如何避免及预防?

如题所述

冬天已至,温度骤降,各种疾病也进入了高发时期,今天我就总结了一下冬天的五种常见疾病以及预防方法,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期

冬天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感冒、咳嗽、发热都是家常便饭,要想预防首先要注意随温度变化选择衣物,注意保暖,再是要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还要多喝水,多吃水果,多服用维生素C,另外要合理使用空调,经常开窗通风,最好每天开窗通风半小时到一个小时。此外,还要尽量避免出入公共场所,到人多的地方最好戴口罩,注意卫生,勤洗手。

二、小心冻疮荨麻疹。

一提到冬天,不免就有很多人开始心疼自己的手脚了,冻疮、冷荨麻疹等说来就来,而且非常顽固,又疼又痒的,十分恼人,有严重者甚至会大面积皲裂出血,简直是不可言说的痛苦。想要预防冻疮的话,就要注意以下几点:

    注意手部保暖,出门戴好手套。经常用温水泡手,然后涂上护手霜,尤其是习惯性生冻疮的人,可以晚上热水泡手以后厚涂护手霜,再戴上一次性手套,10~15分钟再摘下,可有效预防冻疮。闲来无事经常活动手指,促进手部血液循环,也可以预防冻疮。

三、血管遇冷收缩易发脑卒中

冬天温度下降会导致血管变冷收缩,有脑血管疾病的人就要注意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出门一定要戴帽子或者头盔,防止直接接触冷空气。早上起床、上厕所动作要缓慢,醒后不要立刻起床,上厕所避免过久,切忌排便用力过猛。不要去棋牌室等通风较差的地方,空气中的污染物质、烟雾中的尼古丁等都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四、“老胃病”容易发作

现在人的生活节奏快,基本每个人都有或轻或重的胃病,那本身就有胃病的人在冬天更要注意防患于未然,按时规律用餐,早饭一定要吃,不要吃生冷食物,可以多喝小米粥等暖胃的食物,平时注意也不要喝凉水、饮料等,可以用枸杞泡水喝。

五、寒冷诱发骨病,关节容易受伤

冬天温度低,受冷空气的侵袭容易诱发骨病,尤其是老年人,关节容易受伤。

    出门在外注意加衣保暖,有腿伤的要定期去医院复查。老年人不要久坐,适量的活动一下,在雨天、雪天尽量不要出门,易摔伤。不要接触冷水,潮湿的衣物。平时加强锻炼,饮食以清淡为主,多喝热水。

结语

大家一定不要嫌麻烦,严格做好各种防护措施,别让自己生病,健健康康的度过一个冬天。你们还知道哪些冬天的常见疾病和预防小妙招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3-21

    在南方,冬天寒冷潮湿,人们容易被冻出病来,具体被冻出哪些病呢?又该如何预防?

    1、寒冷诱发脑出血

寒冷天气里,心和脑负荷加重,血液黏稠度往往也会增加,易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中风等疾病。如果还有其他一些诱因,如疲劳、情绪激动、饮酒等,很容易导致脑出血。

【预防措施】

早晚分别喝一杯温开水,能稀释血液;多吃圆形的果蔬,每天吃一个苹果或者番茄,可能有助于降低卒中的风险。

   2、寒冷诱发心梗

冬季是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的高发季节,高血压等慢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要特别注意。

【预防措施】

不要在寒冷的清晨锻炼身体,可选择中午前后较为暖和时锻炼;拒绝暴饮暴食,不要过多食用油腻食物。

   3、寒冷诱发肠胃炎

冬季食用生冷食品或暴饮暴食,会出现急性肠胃炎、腹痛、腹泻、恶心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出现上吐下泻。

【预防措施】

避免生冷食物,不要暴饮暴食,易造成消化功能紊乱;晚饭时间别太晚,会影响胃肠的消化功能。

    4、寒冷诱发关节炎

关节受凉后,局部血管收缩,造成血液循环减缓。患有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人,在受寒后会加重疼痛、肿胀的症状。

【预防措施】

运动前做好热身,避免关节扭伤;控制体重,避免过度肥胖;避免长时间站立,也不要长时间下蹲。

   5、寒冷诱发血糖高

寒冷会刺激交感神经,不但会加重糖尿病,还可能加重微循环障碍,导致血管神经病变进一步加重。

【预防措施】

适当运动;不盲目进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蛋白质食物;避免受凉感冒。

    6、寒冷诱发青光眼

寒冷会刺激植物神经,使眼压大幅度波动、房水排出减慢,诱发青光眼,寒冷还会使人体血管生理性收缩、血管痉挛,导致眼底视网膜供血不足,加重青光眼的视神经损害。

【预防措施】

寒冷天气时,有青光眼病史的人尤其是老年人,应注意避免从温暖的室内立即到寒风凛冽的室外。外出时可戴上眼镜,让眼睛少受寒冷空气的刺激。一旦发现自己有眼胀、头疼等不正常现象,应及时到医院检查。

天气寒冷,出门记得做好保暖措施,关注自己和身边亲人的健康,如有不舒服的地方,记得及时采取措施,必要时及时就医生。

第2个回答  2022-03-20
在南方-冬天来了,很多地方已经下起了大雪,生活在北方的朋友要时刻注意保暖,防止因为天气寒冷而冻出各种疾病。
冻疮,冻伤,荨麻疹
冻疮主要是由于长期寒冷而引起,受冻后皮下动脉收缩,久之血管麻痹而扩张,静脉瘀血,使局部血液循环不良,致组织营养不良,甚至发生组织坏死。冻疮常发于暴露及末梢循环较差的部位,如手指,手背、面部、足背、足缘等处。
  冻疮多由于运动不足、局部潮湿、局部皮肤受压、气温寒暖突变、肥胖及营养不良等因素而发,所以预防的措施应针对这些原因制定,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初冬时节天气突然变冷此时最易发生冻伤,要特别注意保暖,尤其是往年发生过冻疮的部位。
  2、坚持体育锻炼,可改善周身血液循环,提高抗寒能力及机体的抵抗力,是预防冻疮的最好方法。
  3、坚持用冷水洗手、洗脸、洗脚、或进行冷水浴、冬泳等,可明显必判决避部血液循环,提高抗寒能力。
  4、要穿宽大舒适、渗汗能力较强的鞋垫以保持干燥,避免局部受压。
  5、加强营养,注意减肥等也是预防冻疮的重要环节。
  6、如在寒冷的环境中时间过久,如骑车外出,回家后马上要用温水浸泡受冻较重及局部受压的部位伴随或用揉擦按摩的方法加强局部的摩擦及运动,以迅速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
血管遇冷收缩易发脑卒中
热胀冷缩是大家都普遍认识的一种物理现象,
温度的降低也会导致人体内血管的强烈收缩。而大多数中老年人本来就存在动脉硬化、血管狭窄,当天气降温时,血管收缩使得原本狭窄的血管变得更加狭窄,更易形成血栓;同时,强烈的血管收缩也可引起血压骤然升高,从而使老年人本来脆弱的血管破裂,发生脑出血。
其次,当气温下降时,使人体内的缩血管物质分泌增加,使血管强烈收缩,同样也增加了脑卒中的危险性。最后一些伴有糖尿病或年纪较大的患者,神经系统反应迟钝,有时感觉不到天气的变化,未及时添加衣服,保暖措施不够,致使皮肤表面的血管收缩,而外周血管收缩又是引起血压增高,
发生脑卒中的一个原因。
所以,在寒冷的季节,高血压、
心脏病、糖尿病等高危人群应密切关注血压变化,预防的重点在于调控血压,以保证有适当的脑供血,维持脑细胞功能。在脑卒中高发季节,保持情绪相对稳定,心情舒畅,睡眠充足,避免精神紧张和过度劳累,戒烟酒。冬季外出时,多穿衣服,特别是从温暖处到寒冷的地方时,血
压常因季节变动,应引起足够重视。
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期
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疾病的高发季节,学校是人群高度聚集的场所,学生是呼吸道传染病的易感人群,一旦有传染病的发生,即可通过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在学生中造成疫情扩散,甚至造成局部暴发和流行。
秋冬季节容易发作的呼吸道疾病有很多种,如感冒(即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病、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等等。
最常见的就是感冒,因此一定要注意保暖,多运动。
寒冷诱发骨病,关节容易受伤
数九寒天,骨科疾病发病率呈高发趋势,主要集中在骨折、扭伤、颈腰痛和关节病等。
冬季多地出现大雪天气,即使没有下雪的地方,天冷路面也容易结冰,对于老年人来说,有可能就是出门遛弯的工夫,就摔倒了,出现意外。
对于老年人来说,摔倒往往不是韧带扭伤这样简单,60岁以上老年人罹患骨质疏松的概率超过20%,女性还会更高。这些腿脚不灵便的老年人若不小心摔倒,除骨折外有的甚至还需要进行髋关节置换等手术。
最后提醒大家的是,冬季老人出门最好要有人陪同,尽量不去人多的场合。同时也可以让老人适当地补钙,每天坚持喝一杯牛奶或吃一些含钙高的豆制品等。同时还要戒烟、戒酒、减少骨质疏松发生的几率。
总之,冬天里,老人和小孩等比较脆弱的群体,最需要补钙。
第3个回答  2022-03-16
1 血管遇冷收缩 易发脑卒中
秋冬季,随着气温变冷,很多人的血管痉挛收缩,血压会出现波动。高血压是诱发脑卒中的主要高危因素之一,口眼歪斜、看东西有重影、一侧上肢或腿没有力量或是说话不清楚,都是身体发出的信号,显示有可能得了脑卒中。

高危人群一般包括有高危因素的,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的人群,另外就是已经有过卒中病史的,脑血管高度狭窄的,都是脑血管病的高危人群。

专家提醒,预防秋冬季发生脑卒中,需要改正长期吸烟、嗜酒等不良生活习惯,饮食上要注意避免高盐分引发血压升高。

2 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期

受寒潮天气影响,流感、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疾病也会进入高发期,免疫力低的人群更容易患病。此外,气温骤降时,患有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更容易病情反复或加重。

专家提示,秋冬季预防呼吸道疾病,需要注意“通风”加“保暖”。开窗通风每天2至3次,每次30分钟至1小时。另外要注意,室内外温差不要过大,注意保暖,不要一下子从20多度到零下的温度。还有就是要保证足够的睡眠,有助于保证我们的机体免疫力。

3 寒冷诱发骨病 关节容易受伤

冬天气温低,肌肉和韧带柔韧性较差,对关节的保护力度减弱,运动中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关节损伤及骨折。寒冷刺激下,还可能诱发腰痛、肌肉痉挛等。老年人在寒冷天气,应尽量减少出行,室外锻炼时,要尽量避开结冰的路面,室内运动也要充分进行准备活动。

4 降温天气“老胃病”容易发作

低温的刺激,会引起急性胃痉挛、胃溃疡、胃肠炎等胃肠道疾病。本身有胃病的人在冬季要特别注意保暖,防止腹部受凉。多喝热水,少吃冷食,按时吃饭。

5 天气寒冷 小心冻疮荨麻疹

当气温不足5℃,相对湿度达到60%以上时,易出现冻疮。冬季是寒性荨麻疹高发期,因此,应做好防风防寒工作,出门时戴上口罩和帽子;避免接触冷水,远离辛辣刺激性食物和烟酒,并多吃含维生素的新鲜蔬果。
第4个回答  2021-11-23
有很多,比如说关节炎,有可能会影响呼吸系统,有可能会影响人的免疫系统,有可能会出现风湿感冒的情况,可能会出现胃疾病,一定要多穿衣服,一定要注意保暖,问题多喝热水,不要露脚脖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