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对社会有利还是有弊?为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5-26
网贷和信用卡,曾经不是一个层次的东西,可惜银行为了利润自甘堕落,把信用卡异化为和网贷同样的产品了。

    网贷的出现,实际就是互联网金融发展起来的这几年。线下的小贷公司搬到网上,就成了所谓的“线上金融”,本来只能祸害一地的小贷,转眼成为祸害全国年轻人的“网贷”。借网贷的都是些什么人?就是那些不符合银行借款条件的次级贷借贷人,他们的还款来源就是拆东墙补西墙,去东家申请网贷来还西家网贷,结果就是挖个坑把自己埋了。

 

    而信用卡呢?曾经是人们理财的好帮手,如今一方面推出了什么现金分期,和网贷公司抢生意;另一方面纵容套现,只要不那么明显就睁一个眼闭一个眼,一切都是为了利润。虽说“法无禁止皆许可”,可是这种做法,是助推年轻人无节制消费,最终毁了他们,银行自己也受到影响。——据统计,现在信用卡逾期六个月以上未还的金额已经将近800亿!

 

    所以我认为如今的网贷和信用卡,对于年轻人来说都是弊大于利。我不知道网贷和信用卡加起来逾期的余额有多少,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欠了网贷和信用卡无力偿还的年轻人,将来一定不会有信用观念,因为“信用”对他们来说已经是沉重的包袱,谁愿意背着包袱成长呢!——这是网贷和信用卡给 社会 带来的最大危害!

网贷是互联网贷款的简称。互联网贷款又分为互联网金融平台的网贷和商业银行的网贷,还有二者结合的网贷。

这种网贷大家都耳熟能详,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利率高,大部分不上征信,有些平台甚至涉及非法催收。额度较小,基本是使用这些互联网平台利用自有资金为客户发放的贷款。

互联网平台前身一般都是小贷公司,或是电商平台、金融 科技 公司。他们要么离客户比较近,要么离 科技 比较近。这样的平台慢慢走向两条极端,规模小的,慢慢退出市场;规模大的开始逐步与银行合作。

2018年下发的《互联网贷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上限定了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的边界:

如果你是某家银行的粉丝,你会在它们的手机银行、直销银行、信用卡app上看到有很多银行自营的互联网贷款,当时申请,立即就能出结果的贷款。比如建行的快e贷,招商的闪电贷等等。它们的特点就是利率低,审批快速,相比互联网平台贷款来说,额度较大。

有的时候商业银行又和互联网平台相互合作,互联网平台向银行引流客户,商业银行通过一定的风控手段提供资金。最终客户在互联网平台获取进行额度申请、提款、还款等操作。

在网贷市场上,最容易见到的,规模比较大,品牌比较好的头部平台互联网贷款都是采用互联网平台+银行的模式。单说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量,资金成本,任何平台都比不上银行。由于头部互联网平台的流量巨大,需要大量低成本的资金,所以越大规模的平台越会和银行合作。

我认为网贷是利大于弊,那为什么还会出现怨声载道的现象呢?我认为主要是打开方式不对。

从银行发起的网贷,入口在银行,利率一般会比市面低,金额也会比市面高,最关键的是征信上报的产品来源就是银行。这样的征信记录使得借款人在办理房贷的时候不会受到银行的刁难。

网贷之所以方便,它最根源的地方是可以随借随还,利息按日计。它是救急的,不是救穷的。如果你把它当做一个长期的贷款工具,那么可能不适合你,但如果把它当作临时的救一时之急的产品,那是非常合适的。

网贷最方便的功能是随借随还,可要实现随借随还的大前提是必须每月按时还款。很多人一方面不注意自己的还款情况,另一方面,又在埋怨网贷平台抽贷,导致自己资金链断裂了。

就目前现状来看,网贷平台总体来说还是利大于弊的,着眼到个人上,可能会有些不如意的地方,但如果能避开上面三个错误的打开方式,可能会大大减少网贷带来的不如意。

网贷对于 社会 一定是利,有大利。

2006年,一个经济学家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那就是尤努斯,他成立了小额贷款公司,专门给穷人发放小额贷款。以往所有的金融机构都不肯给身无分文的穷人贷款。尤努斯细致入微的让穷人做简单的创业项目,让他们脱贫,然后收取20%的单利利息。孟加拉国穷人还款率达到98%。这家银行盈利了,似乎达到了共赢。

但是等等,在今年诺贝尔奖,尤努斯的努力已经全部变为了一个笑话。各国都有了小额贷款公司。他们也是学习尤努斯。但是如今小额贷款公司的利息已经重新上50%甚至更高。在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印度人班纳吉的描绘中,这些小额贷款公司贷出去的钱根本收不回来,他们会在农村遭遇围攻。在印度,只要有农民上吊,大家就说这是贷款公司造孽。收回贷款成为一个有生命危险的事情,而印度当地法院,会出于保护欠款人的目的而使得欠债者不用归还欠款。

常识是,欠债要还,但是你会发现这是个恶性循环。对于盈利性的小额贷款公司,如果要回钱的难度越大,他越是要提高审查,越是要提高利率。而利率越高,穷人越还不出钱。

能借到钱的,你可以去银行。那么借款人为什么要去网贷借钱?真的是因为被骗吗?其实不是的,很多人是银行借不出来,同样的亲戚朋友方面积攒的信用人气也十分有限。于是才去寻求网贷的帮忙。

网贷,尤其是P2P,做了一件事,就是将债务双方,不认识的双方,通过平台将双方链接起来。网贷收益更高,谁都知道,为什么收益高。因为到网贷借钱的人,都是被银行拒绝的用户,这群人当然利率高。

那么网贷有问题吗?也有问题,问题在于双方的信息透明问题。熟人借钱好说,知根知底,你几斤几两一清二楚。银行借钱也好说,他可以查询信用记录,也可以要你有抵押物。可网贷的问题,就在于网贷在初期,牵线搭桥的时候并不负责这些。网贷也可以要抵押物,但是有抵押物的贷款,银行不会抢吗?银行的利息可是低很多很多的。

历史 上的王安石变法,就是2分利借钱给穷人,年息两成。当时宋朝老百姓借钱的利息是一年翻倍,而且利滚利。在鸦片战争以前,我国农耕 社会 地主家借粮的利息是200%一年。万恶旧 社会 ,真的就是一借就是几代人为奴。遇到灾年,恶性循环。

很多人在反对网贷模式,是没有看到这个世界根本的贫富逻辑。

我以前在建筑行业,年底,我看到有建筑老板5分利的贷款,不是网贷,就是向那些土龙贷款(地头蛇贷款)。我后来听说这个老板被人关笼子一个月(几年前了,如今扫黑除恶应该好了点,但是如今年底,有些人是真借不到钱了)。

经济学上面,低利率说明借贷市场发达,人们敢借出钱款,获得收益。而对于网贷或者小额贷款,最高的成本是两个:一个是违约成本,另一个是借款人信用信息采集成本。所以越是借不到钱的人,越是利率高。

如何降低违约成本:法院执行庭要增加执法力度。

如何降低信用信息采集成本:增加财产透明度。

网贷不宜背锅,没有网贷,一样会崛起其他的借贷模式。不能总是从黄世仁那里找原因,杨白劳也要找找自己的原因。

网贷本身没有问题,但如果不受监管的放任肯定会出问题。就像之前的套路贷、校园贷之类,被没有偿还能力的人借了,倒霉的不仅是借贷人,还有出借人,最终就是双输。

钱这么好用,每个人都想要。之前去车管所交罚单,碰到推销信用卡的(据说以后直接可以交罚单)然后就办了一张。后来有个老头笑盈盈地走过来,他问,办张卡就可以来钱了吗,这个怎么办呀?但借贷这事还得以信用为基础,没有信用都是白搭。再举个例子,在今年双十一之前,某电商暂停了不少会员平台自有的分期支付方式(类似于花呗、京东白条这种),后面又有报道,有用户用分期买了一部苹果手机,平台也给退单了。其实这些无非是为了控制坏账的断臂之举。在度娘上搜搜xxx逾期了怎么办,其实里面的内容还是蛮让人诧异的,不少人觉得,逾期没什么好怕的,说是追讨不过是吓唬人……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仅仅从网贷这个业务的本质上来看,对 社会 是整体有利的,但是当网贷的发展缺乏有效监管,发展方向失控,造成的危害可能就会远远大于其产生的益处。

网贷,本身也是一种贷款,只不过是渠道的变化,借助互联网的便利性,将线下的贷款业务延伸致网络,使贷款业务更加高效。从这个角度来看,网贷肯定是有利于 社会 的,因为贷款本身是有利于 社会 的,如果没有贷款,可能 社会 就会失去创新动力。

这一点其实已无需去讨论,全球经济发展到今天,债务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一大动力,一个国家如果能合理的、正确的利用债务,可以让经济活动成倍增加,更快的拉动经济增长,反之,如果一个国家完全没有债务,意味着经济增长完全失去杠杆,很可能步入衰退之中。

但是网贷这种方式,因为早期监管不完善,使得很多打歪主意的人利用这个东西来敛财、欺诈,那么实际上它并没有起到拉动经济的效果。比如很多P2P公司,打着网贷的幌子,把投资人的钱骗进平台,并没有真正贷款给需要资金的人,这些平台编造虚假资料进行“骗贷”、“自融”。

那么这些网贷资金没有产生实际收益,就演变成了一场“庞氏骗局”,最终骗局被揭穿,P2P老板卷款前逃,投资人血本无归,这些人半辈子或一辈子的血汗钱都打了水漂,最终会造成整体的消费下降,反而产生了明显的副作用。

再包括现在的很多网贷平台,其实都是没有牌照、不具有合法性的平台,我们称之为“黑网贷”,他们贷出去的钱,实际上就是变相的“高利贷”,很多借黑网贷的人,一般都是在其他平台信誉不佳借不了钱才会来借,在巨大的资金压力下,这些贷款实际也是不能创造经济增量的,而黑网贷采取威逼利诱的方式从这些人身上榨取巨大的非法收益,最终造成一些借黑网贷的人家破人亡,这对 社会 带来的负面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因此,网贷本身并不是坏事,好比一把菜刀,它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如果用这把菜刀来切菜,可以做出美味的菜肴,但是如果用这把菜刀来行凶,则会酿成人间悲剧。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量力而行,远离黑网贷,就是对自己最大的负责。

我个人认为,网贷对 社会 不利的,凡是代款人都是手头紧的,放款人想高利代款,又高利回收,这 社会 就产生了恶性循环,代款人还不上,放款人收不回,更可怕学生贷,套路贷,高利贷等,催款人暴力催收上吊,自杀,跳楼等很可怕恶性循环,所以不建议有网贷

网贷对 社会 的发展可以说没有任何促进作用,应该严厉打击,坚决取缔。

第一、网贷的单笔放款的额度都很小,这么点钱根本无法解决借款人的资金短缺问题,也无法解决借款人资金实际问题,你说这点钱能够干什么啊。

第二、网贷的放款时间都很短,一般一个礼拜,大多一个月半个月的,你说这么点钱借这么一点时间能够干什么呢?其实什么也干不了,就是给00后90后借款懒惰提供舞台然后左手到右手然后家里还钱。

第三、所有的网贷都是利息奇高无比,可以说就是吸血鬼,一旦沾上网贷,可以说麻烦无穷无尽。

第四、所有的网贷催收都是没有底线的,全部都是无下线的,一旦被他们缠上,朋友以及信誉都损失了。

我记得我上高中那会,英文写作或者阅读理解里经常会有一个问题,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成了地球村,一方面任何人也不再有隐私。网贷也是互联网发展在金融方面的一个体现,就像在银行出现之前的票号一样,大家都认为银行是吸血鬼周扒皮,但也在几百年的时间内不断演变,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金融发展很重要的一环,网贷在兴起阶段确实是按照孟加拉网贷之父--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穆罕默德·尤努斯的小额分散理念, 探索 给予那些银行看不上,无资产抵押的人群,帮助他们手工创业或者种养殖临时周转。利率水平因为安全系数和风控数据空白,只能提高利率来覆盖部分风险。但商人的逐利性和我国政策的滞后性,让这个行业被太多无良人员插入,导致了现在人人喊打,但你也会发现目前银行网上贷款审批以及风控模型不也是从网贷行业学习到了一部分么,服务也更加便捷了。我认为网贷的人都是成年人,选择什么不选择什么都是自己能控制的,那些一味的说网贷害人的人先审视下自己能否很快从银行贷到款解决自己的燃眉之急,能否摸着良心说是否就可以借钱不还。按照民法相关规定,如果网贷机构没有牌照开展中介服务撮合交易,他违反行政管理,但借款合同只要真实合法,就需要偿还。综述,网贷有利有弊。

目前来看,它是弊大于利,p2p,因为模式原因注定利息不便宜,而这么高的利息,会借这种钱的人,的上哪去挣这个利润呢?坏账率高是真的,还有一方面就是恶意逃废债的人太多太多了。

利在哪呢?其实是有的,互联网金融这个东西这几年的发展,确实可以加速很多行业的发展。比如,医美,教育分期…等等等。还有,它给全中国的互联网大佬上了一课。[呲牙]

民间借贷从 历史 发现来看是刚需,网贷只是在民间借贷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发展,也是刚需,总体而言是利大于弊!

一、首先我们应当搞清楚,P2P是网贷,但是网贷并不一定就是P2P。

1、P2P是网络借贷信息中介平台,至少要包含三个主体,一是投资人,二是借款人,三是平台主体,但是没有投资人,只有平台和借款人的纯线上放贷平台也叫网贷。

2、P2P在2015年和2016年的时候爆发了一些对 社会 有负面影响的事件,一度让大家对于这个“舶来品”失去信心,到目前有些省份已经禁止P2P了。但我们也能看到有些网贷模式也留了下来,像一些成熟的互联网公司推出的纯网络信用贷款,360借条,京东金融等等,利息大家可以接受,申请也非常方便。

二、网贷是刚需。

1、通过 历史 我们知道,民间借贷从有商业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之后一直没有中断过,直到近代正规银行的诞生,民间借贷作为补充也一直是需求旺盛,民间借贷是刚需。

2、近几十年,互联网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模式应运而生,之后网贷就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网贷的本质依然是金融借贷,是刚需。

三、总体利大于弊。

1、当投资理财这个模块加入到网贷后,网贷基本上变的无法收拾,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我们仔细想来,如果把投资理财这个模块去除,仅保留平台和借款人这两个主体,网贷真的是一无是处、没有价值么?

网贷至少帮助解决了几个问题:

①、经营需求。好的网贷平台整体的利率在月息一分以内,期限可以做到3-5年,额度也可以做到几十万,是可以满足经营需要的;

②、消费需求。这个不用多说,就是花未来的钱,提前享受生活;

③、资金周转。

2、有人会说,因为网贷,让很多人的过度消费,影响了未来生活,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也是网贷为大家带来便利的同时,所携带的副作用,但同时我们也应当反思,如果没有网贷,这部分群体就不会过度消费么?恐怕未必,网贷只是借贷的其中一种方式,还有很多其他渠道可以获得资金。

总结, 网贷是金融借贷的一种创新发展模式,但根本上依然属于民间借贷范畴,同时也具备其他线下的借贷所不具备的快速、便捷的特点。 相信这个行业以后依然会有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