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歌行中揭露汉军苦乐不均生死待遇的句子

如题所述

燕歌行中揭露汉军苦乐不均生死待遇的句子是: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燕歌行原文: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风飘飙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赏析:

《燕歌行》虽用乐府旧题,却是因时事而作的,这是乐府诗的发展,如果再进一步,就到了杜甫《丽人行》《兵车行》“三吏”“三别”等即事命篇的新乐府了。

高适的这首《燕歌行》是写边塞将士生活,他是第一个用燕歌行曲调写此题材的。作者有感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与奚族作战打了败仗却谎报军情,作诗加以讽刺。

自唐开元十八年(730年)至二十二年(734年)十二月,契丹多次侵犯唐边境。开元十五年(727年),高适曾北上蓟门。开元二十年(732年),信安王李祎征讨奚、契丹,他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经略边事,初有战功。但二十四年(736年),张让平卢讨击使安禄山讨奚、契丹,“禄山恃勇轻进,为虏所败”(《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五)。

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幽州将赵堪、白真陀罗矫张守珪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契丹,先胜后败。“守珪隐其状,而妄奏克获之功”(《旧唐书·张守珪传》)。高适对开元二十四年以后的两次战败,感慨颇深,因写此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