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量瓶的使用步骤

如题所述

容量瓶的使用步骤包括:检漏、洗涤、固体物质的溶解、淋洗、定容、摇匀。

1、检漏

使用前检查瓶塞处是否漏水。具体操作方法是:在容量瓶内装入半瓶水,塞紧瓶塞,用右手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五指托住容量瓶底,将其倒立(瓶口朝下),观察容量瓶是否漏水。

2、洗涤

使用前容量瓶都要洗涤。先用洗液洗,再用自来水冲洗,后用蒸馏水洗涤干净(直至内壁不挂水珠为洗涤干净)。

3、固体物质的溶解

把准确称量好的固体溶质放在干净的烧杯中,用少量溶剂溶解(如果放热,要放置使其降温到室温)。然后把溶液转移到容量瓶里,转移时要用玻璃棒引流。方法是将玻璃棒一端靠在容量瓶颈内壁上,注意不要让玻璃棒其它部位触及容量瓶口,防止液体流到容量瓶外壁上。

4、淋洗

为保证溶质能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要用溶剂少量多次洗涤烧杯,并把洗涤溶液全部转移到容量瓶里。转移时要用玻璃棒引流。

5、定容

继续向容量瓶内加入溶剂直到液体液面离标线大约1厘米左右时,应改用滴管小心滴加,后使液体的弯月面与标线正好相切。若加水超过刻度线,则需重新配制。

6、摇匀

盖紧瓶塞,用倒转和摇动的方法使瓶内的液体混合均匀。静置后如果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这是因为容量瓶内极少量溶液在瓶颈处润湿所损耗,所以并不影响所配制溶液的浓度,故不要在瓶内添水,否则,将使所配制的溶液浓度降低。

使用容量瓶时的注意事项

1、容量瓶购入后都要清洗后进行校准,校准合格后才能使用。

2、易溶解且不发热的物质可直接用转入容量瓶中溶解,其他物质基本不能在容量瓶里进行溶质的溶解,应将溶质在烧杯中溶解后转移到容量瓶里。

3、对于水与有机溶剂(如甲醇等)混合后会放热、吸热或发生体积变化的溶液要注意,对于发热的要加入适量溶剂(距瓶刻线约0.5厘米处),放冷至室温再定容至刻度。

对于体积发生变化的要加入适量溶剂(不要加至细颈处,以方便振摇),振摇,再加入至距瓶刻线约0.5厘米处,放置一段时间后再定容至刻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