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耻近乎勇也,知耻为君子,必终必孝,不知耻为小人,必不仁不闲出自哪里?

如题所述

该句出自《礼记·中庸》
意思是:一个人知道了羞耻,才有勇气改过自新、奋发图强。一个人若没有羞耻心,作什么事都无所谓,什么事都敢作,没有了自尊自爱,就失去了作人的根本。
赏析:
知耻之心,就是在自己心中建立起辨别善恶、是非、美丑的标准;对自己言行的过失和自己不道德、不负责任的行为有羞辱惭愧之感。北宋学者欧阳修说:“廉耻,立人之大节。”
知耻之心尤可贵。清代学者朱起凤,出身书香门第,自幼熟读经史,博览群书。二十一岁那年,朱起凤代他的外祖父批阅学生试卷,发现试卷中有人用了“首施两端”一词,朱起凤未曾见过此词,以为学生错写,便提笔批道:“当作‘首鼠两端’。”没想到学生并未写错,原来“首施”也是有出处的。
该学生讥笑朱起凤:“《后汉书》都没读过,怎能批阅文章?”受到学生这样的奚落,朱起凤深感羞耻,他把学生的嘲笑化作鞭策自己严谨治学的动力。此后他一边认真教学,一边用心治学,历经三十年的刻苦努力,朱起凤独立编纂出一部三百万言的《辞通》。为汉语言文字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礼记·中庸》中说:知耻近乎勇。一个人知道了羞耻,才有勇气改过自新、奋发图强。

一个人若没有羞耻心,作什么事都无所谓,什么事都敢作,没有了自尊自爱,就失去了作人的根本。
我们当时刻铭记,不作害羞的事,不随波逐流。像那些不遵守社会道德规范、为财利虚名不择手段、不孝敬父母、苟合行淫、忘恩负义、铺张浪费、言语粗俗卑劣等行为,都为基督徒所不齿。
社会在进步发展,人们的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也发生着不小的变化。但中华民族传统的荣辱观不应被遗弃。耻与荣相对:我们当以爱国爱教为荣,以违法乱教为耻;以荣神益人为荣,以羞辱主名为耻;以勤俭节约为荣,以贪婪奢华为耻;以行事光明为荣,以作为暗昧为耻。如此实行,使自己在社会上成为一个守法的好公民,在工作中成为一个尽职尽责、廉洁自律的好建设者,在家庭里成为一个和睦家庭的引领人,在日常生活中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人惟知所贵,然后知所耻。知耻才会努力修养自己的德行,于国家、社会、家庭大有裨益。愿我们不断发扬这种传统美德,知荣知耻,尊道贵德,自立自强,弃恶扬善,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使家庭幸福美满,社会安定和谐,国家繁荣昌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3-10
这句话出自《论语·卫灵公》,是孔子对于为人处世的道理的总结。其中“知耻近乎勇也”是说一个人知道羞耻之后,会更加努力去改正自己的过错,表现出勇气和决心。而“知耻为君子,不知耻为小人”则是说,一个有品德和修养的人,应该知道什么是耻辱,怎样做才是正确的,而不知道耻辱的人则是缺乏道德和修养的。
这句话的意义是告诉我们,做一个有品德和修养的人,必须知道羞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有勇气去改正。同时,也要尽心尽力地履行孝道,做一个对家庭和社会有贡献的人。如果没有耻辱感,就会失去正确的判断力和道德标准,从而走向不仁不闲的道路。这句话的精髓在于,以知耻为戒、勇于改过的心态,是做人处事的重要素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