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的施工特点分析?

如题所述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已成为现代城市建设的主体,并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产物。高层建筑的资金投入相对较多,施工周期长,混凝土浇筑量大,工程质量及施工安全等方面有其特殊性。只有加强高层建筑工程施工的技术管理,才能有效控制工程的施工质量、进度、成本以及安全。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我们总会发现一些问题和不足,这就需要我们在施工技术上进行改进。因此,加强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1. 高层建筑的特点
高层建筑具有楼层多、体型大、规模大等特点,施工过程中工程量大,工程周期长,涉及的工序多等,这对施工技术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高层建筑往往需要将地基埋置得很深,因为高层建筑结构的比重大,所需的承载力也就要大一些。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还需要考虑高层建筑的组织结构,如建筑是否抗浮、防水等问题,这些都对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高层建筑功能复杂,要满足居住人口面积、停车位、多层地下室等条件,使得高层建筑子系统多,要求高层建筑需采用新工艺、新技术与施工技术管理及各工种工序相互协调。
2. 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的优化选择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进度、质量和成本控制及保证安全生产,因此施工方案的确定是施工技术管理的重点。
2.1 静压预制方桩方案的选择及施工措施
静压预制桩方案的选择时,要考虑工程地质和水文的特点及设计持力层层面埋深,压桩施工前应先试桩,确定桩长,一定要考虑到各个部位不同的土方开挖标高,比如电梯井基础承台底的标高,并要考虑到桩身的设计有效长度(本工程为4m),确定桩长既要保证桩身的有效高度,又要避免土方开挖后过长截桩,造成经济损失和结构补强。
2.2 土方开挖方案的选择及施工措施
根据工程的特点和项目材料供应等情况考虑,经方案设计核算,本工程采用的支模方案选择为: 柱侧模、墙模、梁侧模、梁底模、楼板底模均采用18mm厚胶合板; 柱子、墙板搁栅间距为300mm,墙板双钢管压杆间距为600mm。
2.3 卸料平台搭设方案选择及施工措施
卸料平台搭设时禁止与外脚手架连接,平台板应固定牢固; 卸料平台相关焊接件必须满足焊接工艺要求; 卸料平台钢丝绳调正后松紧一致受力均匀,平台的外部可稍高20~30mm; 临边防护栏杆和挡脚板应油漆成醒目的红白相间色; 栏杆柱与卸料平台底座固定牢固,栏杆立面采用钢板网封闭。
2.4 支模方案的选择及施工措施
根据工程的特点和项目材料供应等情况考虑,经方案设计核算,本工程采用的支模方案选择为: 柱侧模、墙模、梁侧模、梁底模、楼板底模均采用18mm厚胶合板; 柱子、墙板搁栅间距为300mm,墙板双钢管压杆间距为600mm。
2.5 外脚手架方案及施工措施
高层建筑的脚手架应经充分计算,根据工程的特点和施工工艺编制的脚手架方案应附计算书。立杆要落到实处,底部固定牢固,支座稳固。
2.6 工程垂直度及轴线的控制
控制垂直度和轴线的控制是保证高层建筑施工关键的环节之一,鉴于高层建筑的特点采用内控法,进行分段投测,可以缩短测程,减少风力、温度对测量的干扰,其精度大为提高。用钢垂球逐层向上投点放样,同时每隔3~5层用光学垂准仪复核,不仅节省时间、提高工效,实现半天放样一层的速度,且精度得到保证。
综上所述,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只有不断完善技术管理才能掌握整个施工过程的主线,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进度、成本以及安全。现代高层建筑随着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一大批先进的仪器和施工工艺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施工中,因而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管理是一个动态科学管理体系,我们要与时俱进。运用科学发展观不断摸索总结,不断加强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以适应现代高层建筑安全、高效、节能、环保的客观要求。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