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商就是传销吗?

如题所述

微商不是传销,尽管长的很像。但我可以说,微商是一个被神话的小卖部,你会有揍我的冲动吗?忍一忍,看完再拍砖。

时下,关于微商的议论很多,大多是非议。特别是前不久,一个自称年收入7位数的90后网络红人卖有毒面膜的新闻让更多的公众开始关注朋友圈里的微商。而购买微商面膜中毒的案例也连见报端,中毒轻则过敏,重则血液铅含量超标,使用过的孕妇甚至有流产的风险。类似这样的负面新闻也很多,多到和众多微商号称的日进斗金的神话相当。一时之间,支持微商的那些微商大咖和吐槽微商的舆论,吵得不可开交。


有必要先给微商翻案


但问题是,口水战真的吐到了点子上吗?我们不妨先解决几个有关微商的主要纠结。不过先精准一个定义,以下谈到的微商,没有特别说明,主要指的是刷微信朋友圈卖东西的人。


第一个纠结点是货品质量。相关在微商处购买了三无产品的负面舆论,已经缠绕在大众面前,无须过多的去阐述。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也很简单,目前的微商大多就是无证经营,靠朋友圈的信任关系来销售商品,因此也就给了三无产品钻孔子的机会。其实这个表述就是一个正确的废话,理由同样简单,三无产品会出现在任何商业渠道,特别是在其草创阶段,之前的淘宝,其实也有过这么个阶段。一味的吐槽监管是否得力,商家是否有良心,并没特别的实际意义。反之,这需要市场的自身净化功能来起作用,而且质量问题必然带来朋友的信任感下降,其结果也是很显而易见的。而真正价格合理品质保障的商品,其实无论是在朋友圈,还是淘宝或其他的传统市场,在不短的时间看来,都会得到回报。


第二个纠结点在于是否传销。关于微商有这么一句笑话,90%的微商商品,其实都积压在了最末一级的代理商手中。这也是其被视为是传销变异的一个原因。但其实涉及到微商的设定之上。据统计,微商行业从业人数已超过1000万人。基本可以断言,千万微商中,除了极少数的人可以自己创造产品并销售外,其他想通过微商创业的人群,只能采取从上级代理拿货的方式,区别仅在于到底是扁平化的一级分销还是无限加价的N级分销,后者必然是越到N 1级别,价格越贵,也就越难出手,有点典型的泡沫经济特征。因此是否传销已经不重要,重点在于最后一层接盘的代理商,他所能选择的价格区间,还能否刺激到朋友圈的消费欲望。


第三个纠结点则是盈利问题。从上两个纠结点的破解上,已经能够说明所谓“足不出户,动动手指月入万元”是在扯淡,“十个微商九个亏”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这又如何解释,易观智库发布的《2014年微信购物发展白皮书》中所显示的,2014年中国移动购物用户规模突破3亿,移动购物的交易规模接近10万亿,增长率达到270%。理由依然简单,前者和后者都是事实,但说的不是一件事,后者说的是移动电商,包含但不仅限于微商,真正的大蛋糕被淘宝、京东和当当这些B2C移动电商瓜分。当然,微商也有很赚钱的,根据28定律,其实就能很清晰的知道,微商到底能够有多少人赚到钱,特别是在以赢家通吃为主旋律的电子商务领域。


这些其实都不是微商的问题关键,关键在于,微商它其实就是以前我们常见的小卖部。


小卖部怎么能做大?


英国牛津大学的人类学家罗宾·邓巴在2009年提出了一个邓巴定律。该定律根据猿猴的智力与社交网络推断出,人类智力将允许人类拥有稳定社交网络的人数是148人,四舍五入大约是150人。如果用接微信朋友圈地气的说法,则是甭管你微信里有多少好友,你真正的朋友也就150人。


这个定律是否完全准确,个人都有自己的衡量点,但差距不会太大。但150人的规模有多大,充其量也就是一个小区罢了,而在150人规模的朋友圈里做销售,结果如何?小区小卖部而已。


首先就宣判了那些加粉神器的死刑。在一个以朋友信任为基础的小卖部基础上做销售,勉强加来的那么多根本陌生的粉丝,会有几个光顾?


其次泽斯宣判了朋友圈微商模式的死刑。一个小卖部,面对的市场只有那么大,想要做成一个综合性大卖场有多大可能?这也解释了为何2014年9成的微商销售额与产品是面膜,因为这个可以反复销售,就是个快消产品。而且不想可乐那样已经有稳定的品牌忠诚度。


或许有人会用反证法来批驳上述观点。比如,阿里巴巴做到2千亿交易额需要8年,微商只用一年的时间就做到了1500亿。这个数据即使很真实,但也没有实际的说服力。因为微商依然是采用了长尾定律,而超长的尾巴则是散落在朋友圈里的微商们,这个长尾巴创造了顶端层级的巨大销售业绩而已。


微商,怎么办?


有没有可能做大小卖部?我想这个答案是有的。但绝不仅仅依靠话术和加粉神器这么简单,有以下几个解法:


第一是扁平化代理。这一点其实很多大企业已经在尝试,拍拍微店玩的就是将京东上的商品,以一级代理的方式通过微店进行分销,就连玩旅游的携程也在5月推出了携程微商,开放产品库,所有人都能做它的代理商。当然,这种只有一个层级的代理,能够解决不少微商在价格上的问题,何况,你压根不用囤货。


第二是赚取广告费。类似京东、携程之类的商家介入后,产品质量确实有了更直接的保障,但问题在于,缺乏个性化的商品,微商充其量只是一个小广告的粘贴民工罢了,变成了个推广渠道,赚的不是代理费而是广告费。这个模式是否面熟?其实在淘宝时代,它有另一个名字,叫做淘宝客,只是当时主要是在网上泛滥的拉客,而现在精准营销到朋友圈罢了。


第三是个性化商品。其实前两种解法,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因为微商之间没有价格、产品上的差异,做多也就只能做成类似美丽说、蘑菇街这样的朋友圈商品推荐达人。真正能够在微商中活跃起来的,还是销售自己创造出来的产品,个性化的商品的这部分人,微商和朋友圈则成为其较快完成原始积累的路径罢了。


然后呢,该O2O、C2C、B2C的,在积累完成后,登陆大平台,微商成为一个补充和维系,仅此而已。小卖部的神话到此结束……


话说,还有一种微商成功方式,就是忽悠别人的微商课程,不过那个也不长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1-21

一份工作,做好了可以月入10万、108天买奔驰、6个月买 房,而投入只要几千元,坐在家里就能创业,这样的工作您想干吗?这样强烈的诱惑和眼球刺激让很多暂时无业或想要创业的人怦然心动,而这样一个所谓的创业机会,就是现在非常流行的、听起来也非常时尚的工种:微商。而利用大部分想做微商发财的心理进行“洗脑”恰恰是传销固有的套路。

到底微商是不是传销?甚至微商这种模式就应该否定? 

传销模式现在确实存在,一些无良商家就是用各种各样的欺骗手段,采用分级代理制度,引诱大家做代理,然后又按照他们培训的方式营销,如朋友圈炫富,晒货,晒订单, 支付宝截图(其实都是用软件做出来的),最后就产生了所谓的传销。

而“真正”的微商们是不可能做这样的欺骗,但是,随着做微商的越来越多,他们大多又都是大学生、家庭主妇等社会基层人士,在没有科学营销方法的引导下,恶性刷屏,使得微信朋友圈成为了广告重灾区,再加之社交平台用户也过了新鲜期,包容度下降,看到这样的刷屏广告,根本不顾产品好坏第一反应都是先屏蔽再说。这样就会导致产品信息根本英雄不到受众。

既然产品影响不到终端受众,没办法大量铺货,倒不如用成功学心灵鸡汤,不断的炫富晒交易额,不断地开会誓师动员大会,来影响那些想做微商生意的人,所以演变成最后,就成了现状洗脑式的“传销式”营销了。所以说,微商并不等于传销,但是微商传销真的存在,而我个人对于微商这种模式十分反感,我认为这是对朋友的一种消耗的行为。

第2个回答  2016-12-23

微商不是传销,尽管长的很像。但我可以说,微商是一个被神话的小卖部,你会有揍我的冲动吗?忍一忍,看完再拍砖。

时下,关于微商的议论很多,大多是非议。特别是前不久,一个自称年收入7位数的90后网络红人卖有毒面膜的新闻让更多的公众开始关注朋友圈里的微商。而购买微商面膜中毒的案例也连见报端,中毒轻则过敏,重则血液铅含量超标,使用过的孕妇甚至有流产的风险。类似这样的负面新闻也很多,多到和众多微商号称的日进斗金的神话相当。一时之间,支持微商的那些微商大咖和吐槽微商的舆论,吵得不可开交。


有必要先给微商翻案


但问题是,口水战真的吐到了点子上吗?我们不妨先解决几个有关微商的主要纠结。不过先精准一个定义,以下谈到的微商,没有特别说明,主要指的是刷微信朋友圈卖东西的人。


第一个纠结点是货品质量。相关在微商处购买了三无产品的负面舆论,已经缠绕在大众面前,无须过多的去阐述。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也很简单,目前的微商大多就是无证经营,靠朋友圈的信任关系来销售商品,因此也就给了三无产品钻孔子的机会。其实这个表述就是一个正确的废话,理由同样简单,三无产品会出现在任何商业渠道,特别是在其草创阶段,之前的淘宝,其实也有过这么个阶段。一味的吐槽监管是否得力,商家是否有良心,并没特别的实际意义。反之,这需要市场的自身净化功能来起作用,而且质量问题必然带来朋友的信任感下降,其结果也是很显而易见的。而真正价格合理品质保障的商品,其实无论是在朋友圈,还是淘宝或其他的传统市场,在不短的时间看来,都会得到回报。


第二个纠结点在于是否传销。关于微商有这么一句笑话,90%的微商商品,其实都积压在了最末一级的代理商手中。这也是其被视为是传销变异的一个原因。但其实涉及到微商的设定之上。据统计,微商行业从业人数已超过1000万人。基本可以断言,千万微商中,除了极少数的人可以自己创造产品并销售外,其他想通过微商创业的人群,只能采取从上级代理拿货的方式,区别仅在于到底是扁平化的一级分销还是无限加价的N级分销,后者必然是越到N 1级别,价格越贵,也就越难出手,有点典型的泡沫经济特征。因此是否传销已经不重要,重点在于最后一层接盘的代理商,他所能选择的价格区间,还能否刺激到朋友圈的消费欲望。


第三个纠结点则是盈利问题。从上两个纠结点的破解上,已经能够说明所谓“足不出户,动动手指月入万元”是在扯淡,“十个微商九个亏”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这又如何解释,易观智库发布的《2014年微信购物发展白皮书》中所显示的,2014年中国移动购物用户规模突破3亿,移动购物的交易规模接近10万亿,增长率达到270%。理由依然简单,前者和后者都是事实,但说的不是一件事,后者说的是移动电商,包含但不仅限于微商,真正的大蛋糕被淘宝、京东和当当这些B2C移动电商瓜分。当然,微商也有很赚钱的,根据28定律,其实就能很清晰的知道,微商到底能够有多少人赚到钱,特别是在以赢家通吃为主旋律的电子商务领域。


这些其实都不是微商的问题关键,关键在于,微商它其实就是以前我们常见的小卖部。


小卖部怎么能做大?


英国牛津大学的人类学家罗宾·邓巴在2009年提出了一个邓巴定律。该定律根据猿猴的智力与社交网络推断出,人类智力将允许人类拥有稳定社交网络的人数是148人,四舍五入大约是150人。如果用接微信朋友圈地气的说法,则是甭管你微信里有多少好友,你真正的朋友也就150人。


这个定律是否完全准确,个人都有自己的衡量点,但差距不会太大。但150人的规模有多大,充其量也就是一个小区罢了,而在150人规模的朋友圈里做销售,结果如何?小区小卖部而已。


首先就宣判了那些加粉神器的死刑。在一个以朋友信任为基础的小卖部基础上做销售,勉强加来的那么多根本陌生的粉丝,会有几个光顾?


其次泽斯宣判了朋友圈微商模式的死刑。一个小卖部,面对的市场只有那么大,想要做成一个综合性大卖场有多大可能?这也解释了为何2014年9成的微商销售额与产品是面膜,因为这个可以反复销售,就是个快消产品。而且不想可乐那样已经有稳定的品牌忠诚度。


或许有人会用反证法来批驳上述观点。比如,阿里巴巴做到2千亿交易额需要8年,微商只用一年的时间就做到了1500亿。这个数据即使很真实,但也没有实际的说服力。因为微商依然是采用了长尾定律,而超长的尾巴则是散落在朋友圈里的微商们,这个长尾巴创造了顶端层级的巨大销售业绩而已。


微商,怎么办?


有没有可能做大小卖部?我想这个答案是有的。但绝不仅仅依靠话术和加粉神器这么简单,有以下几个解法:


第一是扁平化代理。这一点其实很多大企业已经在尝试,拍拍微店玩的就是将京东上的商品,以一级代理的方式通过微店进行分销,就连玩旅游的携程也在5月推出了携程微商,开放产品库,所有人都能做它的代理商。当然,这种只有一个层级的代理,能够解决不少微商在价格上的问题,何况,你压根不用囤货。


第二是赚取广告费。类似京东、携程之类的商家介入后,产品质量确实有了更直接的保障,但问题在于,缺乏个性化的商品,微商充其量只是一个小广告的粘贴民工罢了,变成了个推广渠道,赚的不是代理费而是广告费。这个模式是否面熟?其实在淘宝时代,它有另一个名字,叫做淘宝客,只是当时主要是在网上泛滥的拉客,而现在精准营销到朋友圈罢了。


第三是个性化商品。其实前两种解法,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因为微商之间没有价格、产品上的差异,做多也就只能做成类似美丽说、蘑菇街这样的朋友圈商品推荐达人。真正能够在微商中活跃起来的,还是销售自己创造出来的产品,个性化的商品的这部分人,微商和朋友圈则成为其较快完成原始积累的路径罢了。


然后呢,该O2O、C2C、B2C的,在积累完成后,登陆大平台,微商成为一个补充和维系,仅此而已。小卖部的神话到此结束……


话说,还有一种微商成功方式,就是忽悠别人的微商课程,不过那个也不长久。

第3个回答  2017-01-21

一份工作,做好了可以月入10万、108天买奔驰、6个月买 房,而投入只要几千元,坐在家里就能创业,这样的工作您想干吗?这样强烈的诱惑和眼球刺激让很多暂时无业或想要创业的人怦然心动,而这样一个所谓的创业机会,就是现在非常流行的、听起来也非常时尚的工种:微商。而利用大部分想做微商发财的心理进行“洗脑”恰恰是传销固有的套路。

到底微商是不是传销?甚至微商这种模式就应该否定? 

传销模式现在确实存在,一些无良商家就是用各种各样的欺骗手段,采用分级代理制度,引诱大家做代理,然后又按照他们培训的方式营销,如朋友圈炫富,晒货,晒订单, 支付宝截图(其实都是用软件做出来的),最后就产生了所谓的传销。

而“真正”的微商们是不可能做这样的欺骗,但是,随着做微商的越来越多,他们大多又都是大学生、家庭主妇等社会基层人士,在没有科学营销方法的引导下,恶性刷屏,使得微信朋友圈成为了广告重灾区,再加之社交平台用户也过了新鲜期,包容度下降,看到这样的刷屏广告,根本不顾产品好坏第一反应都是先屏蔽再说。这样就会导致产品信息根本英雄不到受众。

既然产品影响不到终端受众,没办法大量铺货,倒不如用成功学心灵鸡汤,不断的炫富晒交易额,不断地开会誓师动员大会,来影响那些想做微商生意的人,所以演变成最后,就成了现状洗脑式的“传销式”营销了。所以说,微商并不等于传销,但是微商传销真的存在,而我个人对于微商这种模式十分反感,我认为这是对朋友的一种消耗的行为。

第4个回答  2017-03-24
1,什么是传销?
  指组织者或者经营者发展人员,通过对被发展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或者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者要求被发展人员以交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扰乱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
  通俗的来说,以销售或推销货品为名义,通过诱惑,拉人入会,收取入会费,为主要盈利途径的行为,即为传销。
  1998年4月21日,中国政府宣布全面禁止传销(《关于禁止传销经营活动的通知》)。鉴别传销重要依据是其奖金分配制度是否具备金字塔分配。
  2,什么是微商?
  微商目前尚无统一认知的定义。一般是指以“个人”为单位的、利用web3.0时代所衍生的载体渠道,将传统方式与互联网相结合,不存在区域限制,且可移动性地实现销售渠道新突破的小型个体行为。简单的说,微商 就是资源整合。
  微商包含微信电商和微博电商。微信仅仅是微商的一个小的组成部分,是其中的一个媒介载体。
  微商最近很火,很多人把通过微信开个小店就当成了“微商”,并且与淘宝相提并论,俨然自成一派。实际上,微商并非“微信电商”,更不是仅仅指微信小店,微商指的是在移动终端平台上借助移动互联技术进行的商业活动,或者简单的指为通过手机开店来完成网络购物。
  3,传销与微商的区别?
  传销:现在多数代理式的微商都属于传销,因为多数只是为了挣代理费,根本不管货品能不能卖出去。货不是卖给了消费者,而是卖给了代理。大家试想一下,商人是干嘛的,当然是卖货的,货都卖不到消费者手中,这还叫商人吗。好多商家也开始模仿微商,招代理,让下线代理了货,只要钱一交,能不能卖出货就不管了。
  微商:微商只是利用移动互联网上的某种平台卖货的,我们都可以称为微商。比如,微信,陌陌,手机上的微博,QQ等其他平台,也可以理解为用手机上的平台卖货的我们都称之为微商。微商也是电子商务的一种,也是商家。商家的目的是卖货,只要你是为了卖货,把货卖给了消费者,你就是一名合格的微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