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教育的定义怎么样?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7
A.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工程背景是指什么

工程背景的意思就是拟立项建设的项目或者工程的历史情况、现实环境和该立项建设的重大意义。
包括工程项目的历史背景,政策是否支持,是否有发展前途,以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一般的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前面都有的。

B. 工程教育实验班是什么

是和企业联合办学的班级,本硕连读6年,实际上老师告诉我们是有可能博也可以的,今年是第三届,所以一些东西还在研究。
另外,前三年本科,第四年在工厂实习,第五年回校学习,第六年也是企业。平时一些奖励什么的都有优先。
老师都是一个专业里面差不多最好的来教的,这个看专业的重点区分。
差不多这样吧

C. 工程教育和技术教育科学教育的区别

研究技术本科教育的复内制涵问题,主要是厘清同一层次的不同类型教育人才培养上的差别。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传统上,本科院校根据开设的主体专业不同主要有文、理、工、农、医、法等类型。其中以理科见长的高校和相关专业主要培养科学研究型人才,主要进行科学教育。

D. 我国现在主要的工程教育模式和cdio模式的区别在哪

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 ,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 ,让学生以主动的、 实践的、 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CDIO培养大纲将工程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 个人能力、 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大纲要求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这四个层面达到预定目标。

E. 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什么

工程教育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证制度,也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是针对高等教育工程类专业开展的一种合格评价。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强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但有别于学生是消费者的理念。把学生视作消费者或者是顾客,往往使学生更加关注“我得到了什么”,关注经济投入和学习投入后谋得的职位和薪酬的等价性,使学生的学习极富功利色彩,教育的价值和意义都面临挑战,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也因此陷入两难境地,教师教学工作也越来越无所适从。

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所突出强调的学生学习成果,却是聚焦于学生“应该得到什么”。在各国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中都明确列出毕业生的基本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
拓展资料:
工程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教育体系中"三分天下有其一"。截至2013年,我国普通高校工科毕业生数达到2876668人,本科工科在校生数达到4953334人,本科工科专业布点数达到15733个,总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工程教育在国家工业化进程中,对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F. 我国工程教育现状怎么样

最新版中国高等教育系列质量报告10月16日正式发布。其中《中国工程教育质量报告》指出,“十二五”期间,中国工程教育主动“转型升级”,变革发展,建成了层次分明、类型多样、专业齐全、区域匹配的世界最大工程教育供给体系。数据显示,中国普通高校工科专业招生数、在校生数、毕业生数稳居世界首位,数量比紧随其后的俄罗斯、美国等国高出3-5倍。

报告对1000多所高校近5年的教学基本状态数据、300多个工科专业的自评报告和认证报告,以及《中国制造2025》未来10年工程教育人才需求进行分析比较后认为,目前工科毕业生供给结构性过剩与短缺并存,专科层次和研究生层次工科毕业生供给不能完全满足企业和行业需求,人才培养链与国家创新链、产业链对接有待进一步增强。

G. 工程教育有那些

书 名: 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工程教育
作者:雷庆
出版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01月
ISBN: 9787811246032
开本: 16开
定价: 70.00 元
《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收集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过去十多年间在工程教育领域发表的具有代表性的论文,共计53篇。全书分为6个专题,分别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工程教育改革、工程教育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工程教育课程改革、产学合作教育与工程教育的实践环节、工程硕士培养和继续工程教育、工科大学生学习指导和工程伦理教育。这些专题是我国工程教育界长期关注的问题,有些研究虽然时间较早,但仍有其现实意义。同时,从书中也可看出我国工程教育研究的发展历程。
《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可供工程教育研究人员、管理人员和工程专业教师参考。
图书目录编辑本段
第一篇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工程教育改革
面向21世纪,深化高等工程教育改革
继续推进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对策研究
适应国家创新体系要求,加快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张志英张彦通试论中国工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中的高等工程教育
未来时代人的精神道德价值与高等工程教育的责任
面向工程实践,正确认识高等工程人才的素质培养
立足岗位,突出能力,构筑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新体系
关于工程技术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探讨
发挥特色,合理定位
工程教育改革要有紧迫感
适应科学综合化发展的国外高等工程教育改革
中美K12工程教育及其与高等工程教育衔接的比较研究
第二篇 工程教育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
科学技术发展与面向产品对象的工科学科建设
我国航空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设置的历史变迁
建立工程专业教学新体系
从教育计划的变化看建国后十七年“航空工程”的教育改革
关于专业教学计划制订中的几个认识问题
高等工程教育教学计划设计依据和原则的探讨
高等工程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分析
基于内容分析法的美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研究
浅析社会对工程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的多样化与高等学校
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高等院校工业工程专业本科培养计划国内外比较研究
第三篇 工程教育课程改革
高等工业学校本科课程的分类和建设
我国工程本科课程改革刍议
课程综合化:中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于大工程观的美国高等工程教育课程设置特点分析——
麻省理工学院与斯坦福大学工学院的比较研究
MIT航空航天系的课程改革
“BUS”模式: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改革与实践
以设计为主线、三维为核心的工程图学教学改革——现代
工程设计图形学(MEDG)教学研究与实践
第四篇 产学合作教育与工程教育的实践环节
关于合作教育
开展产学合作教育是深入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试论中国合作教育的实质、形式和条件
关于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理论、机制、途径和形式的思考
应当注意区分认识性实习和生产性实习
工程实践项目:回归工程之本义
递进式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创建与实践
工程实践教学课程的创立与实践
第五篇 工程硕士培养和继续工程教育
关于我国工程硕士培养现状的调查报告
我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发展若干问题分析
从教育社会学的视角看工程硕士教育
工程硕士培养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美国工程硕士教育模式观略
工程硕士与工学博士、硕士统筹培养的探索与研究
航空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建筑企业的继续工程教育
工程硕士的招生管理
校企合作推进继续工程教育
第六篇 工科大学生学习指导和工程伦理教育
珀瑞的智力发展模型与现代工程教育
关于理工科大学生学习方法的调查研究
关于理工科大学新生基础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
在学习中创造,在创造中学习——谈学习指导课中的创造教育
学习指导课的教学改革与研究
略论工程伦理及工程类大学生的道德教育

H. 大学生中进行工程教育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如何进行(请详细点,谢谢)

面对开放的国际环境,要培养具有较深厚的理论知识、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良好的综合素质,以及具有开创性和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员,没有书本知识不行,但只懂得书本知识同样不行。从培养人才的角度,有一句老话说得好,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落实到今天的高等工程教育,就是理论和实践的高度结合;是理论知识与普通劳动、教学实验、研究项目、工程训练、工业训练和社会调研等六个方面的高度结合。在学生的整体培养过程中,如果能够很好地体现这六个方面的实践培养环节,学生就可以脱离象牙之塔式的教育,而达到今天新型的教育目标。为了培养创造性的人才,我国的基础教育也正在深化改革。初中已经引入劳动技术课程,高中已开始引入通用技术课程。但是,这些改革都还处于探索阶段,并没有成熟。教育部对上述改革应给予更多的关注,采取更得力的措施。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始实施国家的技术基本教育,它涵盖了从幼儿园到十二年级的全部学生。但是,要有效地实施我国的国家技术基本教育,必须尽快着手解决教材、师资、实验环节和工业实践环节等一系列问题,而社会企业的积极参与正是解决问题途径之一。我们应尽最大的努力,把国家、学校、社会、教师和学生的整体资源充分调动和运用起来,建成一个完整的工程教育体系,并在培养人的过程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就有可能加速促成整个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才能使我们的国家更加迅速地走向繁荣富强。

I. 谈谈你对工程教育的理解

建筑工程教育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较高教育理论素养和较强教育实际工作能力的中、高等职业院校师资、教育科学研究单位研究人员、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其他教育工作者。
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学生将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具掌握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的基本理论;
2、掌握工程规划与选型、工程材料、结构分析与设计、地基处理方面的基本知识;
3、掌握有关工程检测、工程测量、施工技术与组织管理方面的基本技术;
4、具有工程制图、计算机应用、主要测试和仪器使用的基本能力;
5、具有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包括外语)查询资料、获取信息的初步能力,了解土木工程主要法规、规范;
6、具有工程设计、试验、施工、管理和研究的初步能力。掌握管理科学、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7、 熟悉我国有关教育的制度、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并初步具备管理人员和教师的素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