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行业的现状以及就业前景是怎样的?

"据央视消息,日前,中央财政下达2021年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补助资金2.74亿元,加上提前下达的0.90亿元,全年共计下达3.64亿元补助资金,支持国家电影事业发展。"

一、电影行业的现状

2020年,全球电影市场受新冠疫情影响,各地区总票房均同比降幅超过70%。而此前一直占据世界电影市场C位的北美,在2020年度累计票房仅20.89亿美元,仅为2019年的18.45%,创40年来历史新低。

2020年中国率先从疫情中恢复过来,封城措施解除后人们对于外出娱乐的热情高涨,尽管中国电影总票房因疫情影响比上年减少68.23 %,但中国电影票房仍然以29.83亿元的好成绩,远高第二名北美8.94亿元的票房,取得2020年全球票房第一的好成绩。

二、电影行业的就业前景

电影学的就业前景很好,就业率也不错。毕业生主要到广播电视,新闻宣传部门,电影行业,娱乐行业等从事电影的制作、策划等工作。

电影产业市场规模仍需时间恢复

2015-2019年,中国电影票房总收入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019年前中国电影行业发展良好,电影票房达到642.7亿元,同比增长5.4%;2020年受到疫情影响,中国电影市场受到重创,2020年票房仅有约204.2亿元,同比下降68.23%。2020年后,电影产业将逐年回归正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2-07

近年来我国电影行业市场规模与银幕数量增速波动下行,在2020年疫情的重创之下行业情况更是急转直下,2020年中国电影分账票房市场规模仅有186.04亿元,降幅高达68.7%。

在此情况下,单银幕票房的盈利能力也下降明显,近年来人均电影票价也保持在较为稳定的状态,想从电影票价方面突破盈利不大可行。与此同时,作为替代品的付费视频规模逐年上升。

1、电影行业收入增速下降

2014-2019年时我国电影分账票房规模逐年上升,但是增速逐年下降,2020年疫情使得众多影院倒闭,在此重创下我国电影分账票房市场规模增速更是直接为负降至-68.7%,市场规模仅有186.04亿元。

2、电影行业本身盈利能力下降 银幕数量与票房增速均下降

我国电影分账票房市场规模的下降使得电影银幕数量增速也进一步放缓。在2020年时我国银幕数量为72557块,较上年增加了3709块,增速为5.4%,较上一年的增速下降了9.2个百分点。

波动变化的电影行业市场规模以及缓慢增长的电影银幕数量使得单银幕票房产出从2015年开始便逐年下降。2015年时单银幕票房产出可达到139.44万元,到2020年仅有25.64万元,下降约81.61个百分点,较2019年的单银幕票房产出下降了69.9%。

从票价方面来看,2012-2020年间中国人均票价约在35元左右的水平,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每年人均票价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例缓慢下降,近年来保持在0.11%左右的水平。

3、替代品付费视频兴起

目前电影行业发展受阻的主要原因是其替代品付费视频的兴起,在不考虑社交因素的情况下,消费者会更愿意选择在视频平台以低于电影票价的价钱购买电影的观看权利。2014-2020年我国网络视频用户付费视频规模逐年增长,虽然近年来增速下行,但是仍远高于电影分账票房市场规模。2020年时中国网络视频用户付费视频规模达到了627亿元,较2019年增长了22%。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电影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第2个回答  2021-07-21

其实学电影的话,就业不用太过担心,基本上都有工作

但是有好工作的话可能需要面临很多竞争

先说说实践类专业比如戏剧影视导演,广告导演这种,基本上出来要么拍短片然后慢慢成名,要么销声匿迹,去做一些短视频脚本拍摄工作(我们这里先不提转行的人群)

比较专一于影视行业就是制片,广播电视编导,摄影这些。这些的话一般也是进影视公司工作,或者在某个企业的宣传部,进行宣传片拍摄或者视频制作这些

比较万金油的专业就是戏剧影视文学,艺术管理这种,这种的话去各个行业各个岗位的我基本都见到过 这个就要靠自身发展了,虽然去影视行业比较对口,但是不妨碍你的转行,戏文的话也有很多去新媒体公司做内容运营,管理专业的就业就更广

比较理论的就是电影学这种,像这种专业基本上出来工作的话,大部分人会选择新媒体工作,或者去做一些策展行业,做制片的我认识的都少。主要是这种专业出来可能一直深造到读博士应该是主要对口的路线

第3个回答  2021-07-21
首先回答影视行业前景如何,结论是这个行业属于朝阳行业,市场远没达到饱和,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院线电影市场近10年一直保持较高速率的增长,到2019年全年票房达到641.47亿,全球排名第二;到2020年,因为疫情原因,全年票房将达到260亿左右,很有可能上升至全球第一。目前中国每年平均观影人次为1人1.3次左右(即平均每年1人观看1.3次电影),按照北美市场平均观影3.66人次来计算(2017年数据),中国电影总票房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在网络付费点播市场,优爱腾三大平台各自的付费会员已经突破1亿,总营收之和超过1000亿人民币,再加上中国其他网络平台,在线影视市场的规模也是千亿级别的,且仍然在高速发展。
除了影视剧行业,还有更广泛的视频新媒体如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也是这个行业的从业者大显身手的舞台。
从宏观经济层面和商业逻辑上来讲,中国过去的经济发展是建立在廉价劳动力的工业生产和国家投资的基础建设上的,这种模式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房子总会修完的,路总会修完的,我们也不可能一辈子给全世界做衣服袜子去换别人的芯片飞机,整个国家的产业模式一定需要换代升级,未来文化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一定是国家重点投入和扶持的方向。其实这两个产业有很大的相似之处,都是知识产权(IP,价值的产生来源于人的创作、头脑而不是地球上的资源),都边际成本几乎为0(也就是增加一个单位的营收而成本不会增加,比如一个电影拍好了,多一个观众看并不会增加电影的制作成本)、市场规模近乎无限大(一个人一辈子可能只住一套房子,可影视剧跟吃饭一样可以不停看,是精神层面的刚需),而且非常环保(符合现在世界低碳发展潮流),可持续性发展非常强。
从历史上来看,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是经济与文化相辅相成强力输出的结果,而影视是文化输出的一支重要力量,美国的中宣部好莱坞一直在不遗余力地把美国的普世价值向全球传播。同样,中国在崛起的道路上一定也需要影视文化产品的助力,这也是国家会在政策层面支持影视行业的原因。
再来回答关于这个行业的收入问题。先看下图,2017年这个行业人员的平均薪资为17万人民币左右:
然后这里有一份2020年的调查数据:
按照上面的两个数据计算,这个行业薪资增长率在年20%左右。在统计的影视类上市公司里面,光线增长幅度超过100%,其他公司诸如北京文化、唐德影视、慈文传媒等涨幅都超过了30%。这些是大数据统计,具体到每个人个体肯定会有很大差异的。
非科班出身从业者进入这个行业造成人员激增,其他从业人员是否会逐步沦为出卖劳动力的廉价劳动者?这个问题应该这样看待:科班,或者非科班,从来不是一个行业区分薪资的标准。任何一个行业,高端人才都是非常紧缺,只要你有能力,你做的事情别人做不了,那你永远不用担心就业工作的问题,不管你是科班出身或者非科班出身,关键是看你能创造出多少价值。相反,如果你能力平平,你做的事情有一大堆可替代者,你科班出身,做出来的东西还不如其他更便宜的非科班出身的从业者,那你确实只能成为一个廉价劳动力。在这个蓬勃发展的行业大背景下,作为个人的你如何在其中找准自己的位置,究竟要成为怎样的从业者,完全靠你自己去掌握。加油!
第4个回答  2021-07-21
首先,你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个行业是非常残酷、风险非常高的行业,不仅需要极高的专业素养(可能你看到的评分很低的烂片,从拍摄制作到最后呈现在观众面前,都是非常不容易的),还需要圈子里丰富的人脉关系,都不是单单有钱就能玩得转的,稍不留神就能让你万劫不复,坑太多了,水太深了,哪怕绝大多数专门学这个的人最后都没条件做这一行。我见过太多在这一行失败、损失惨重的人,你再多身家也可以败光。所以,你必须先审视自己的自身条件,家里经济条件如何,未来的专业水准能达到什么样的水平,你周围电影圈的资源如何,你的性格是否适合在这个圈子发展,等等。

其次,电影业是个庞大的行业体系,里面有非常多细分的职位和门类,你要明确自己喜欢的方向,因为没人能把所有的工作都能很好完成。大的方向有投资人、制片人、导演、编剧、摄影、美术、服化、道具、演员、音乐、声音工程、剪辑、特效、发行……然后有针对性地去尝试一下去学去做,看自己是否在这个方面真的有天赋,是否真的能到热爱的高度。单纯的兴趣和以此作为职业是完全不同的,你看一部电影很好玩,但是背后的过程一点都不好玩,反而还非常繁琐复杂甚至痛苦,你要看自己是否能经受得了这个过程。

就我自己来说,当我萌发想做电影的想法时,我非常清楚自己没有条件做这一行,我学的专业是国际金融,没有专业技能,人脉关系跟电影圈娱乐圈八杆子打不着,更重要的是家里家境普通,没钱没势,所以只能把这个想法藏在心里,踏踏实实做自己该做的事。等我30岁以后想改变自己的生活,思考自己剩下的人生应该有一份怎样的事业的时候,我又想到了自己的电影梦。我觉得自己有从事这一行的内在条件:我1岁半就开始登台表演,学生时期一直是文艺积极分子;我3岁就开始画画,美术方面有一定功底,曾尝试做自己的漫画连载;我7岁进入市少儿合唱团,年轻的时候在唱片公司干过,差点出道当歌手,音乐不在话下;文字功底也还不错,在学校得过一些奖……现在我也具备了一些外部条件:经过10年左右的职场生涯,学会了在行业生存的技巧,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有了自己的一些高端人脉圈子,虽然和电影圈还是不相关……我经过2年认真仔细的思考,规划好了未来的道路,才开始向这一行转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