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几天的风俗是什么?

如题所述

1、扫尘

年前忙年主要是以除旧布新为活动主题,扫尘是年前除旧布新习俗之一。民谚称“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年末廿三/廿四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称“扫屋”。

2、祭灶神

农历十二月廿三或廿四日祭灶,是日入夜后要把灶台刷干净,把旧的灶君取下烧掉,至除夕日早晨把新像贴上,一送一迎,都要摆置酒肉、糖果、甘蔗、米果等,烧香、点烛、放纸炮等。

3、做豆腐

民谚称:“腊月二十五,磨豆腐。”一些地方还有在除夕以前吃豆腐渣的风俗。个别地区有这样的传说:灶王上天汇报后,玉帝会下界查访,看各家各户是否如灶王所奏的那样,于是各家各户就吃豆腐渣以示清苦,瞒过玉皇的惩罚。

4、照田蚕

照田蚕也叫“烧田蚕”、“烧田财”,是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民间祈年习俗。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将绑缚火炬的长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来占卜新年,火焰旺则预兆来年丰收。有些地方在年三十举行这一活动。

5、赶乱岁

送灶神上天后至除夕才迎回,其间人间无神管辖,百无禁忌,民间多嫁娶,被称为“赶乱岁”。乱岁是民众为自己设计的调节社会生活的特定时段。岁末年终,人们有了闲暇与积蓄,对于平时难得有精力操办大事的人来说,这是一个闲暇娱乐好时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19

1、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做豆腐”有象征性的意义。中文“腐”与“福”有相似的发音,做豆腐也就意味着“在新年收获幸福以及福气”。

2、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在过去,许多人承受不起肉食,所以他们很期待新年年夜饭能吃上一顿肉。在传统理念中,肉食代表财富。最具盛名的节日肉食就是“红烧肉”。

3、腊月二十七,宰鸡赶大集。中文“鸡”与“吉祥”的“吉”有相似的发音,中国人会保留一只完整的鸡(鸡首、鸡尾、鸡脚都保留),这代表着团聚的意义。

4、腊月二十八,把面发。二十六、二十七两天准备好了过年要吃的肉食,到了二十八这天,就该准备主食。

5、腊月二十九,去打酒。由于在过去的几天中,食物都已经准备就绪了,那么中国人会在这接下来的日子里准备些酒。大家可以看到这里写的是“打酒”,而不是“买酒”。这是因为在旧时代,许多人承受不起买瓶装的酒。他们用自己的瓶子或者塑料袋,去酒家里买酒,那里的酒会放在一个大容器里。

扩展资料: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传说早在尧舜时就有过“春节”的传统。在发展及传承的过程中,春节形成了一系列较为固定的习俗。

从传统意义上来讲,春节是指农历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九。在这期间,全国人民都要举行形式丰富多彩庆祝活动。在除夕之前,人们主要以打扫房屋,置办年货为主。在除夕的这一天,人们会摆上菜肴、倒上美酒,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以此报祭祖先的恩德。

除夕这天的晚上,人们在吃完团圆饭后,会全家聚在一起守岁。从正月初一开始,人们会举行舞狮、放爆竹、拜年等活动。而每年的正月十五日,民间还有赏花灯、猜灯谜、闹元宵等庆祝活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4-19

腊月二十四民间有扫尘的风俗,我们山东的习俗也是“二十四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中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

腊月二十五民间有做豆腐的风俗。民谚称:“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 有趣的是,一些地方还有在除夕以前吃豆腐渣的风俗。

腊月二十六民间传统民俗是 “炖猪肉”。民间谚语称:“腊月二十六 ,杀猪割年肉。”说的是从这一天起,就要开始置办年货了。

扩展资料:

我国过年历史悠久,在传承发展中已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习俗,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如买年货、扫尘、贴对联、吃年夜饭、守岁、拜岁、拜年、舞龙舞狮、拜神祭祖、祈福攘灾、游神、押舟、庙会、游锣鼓、游标旗、上灯酒、赏花灯等。

传统的节日仪式与相关习俗活动,是节日元素的重要内容,承载着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底蕴。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