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未出户而知天下三分,怎么做到的呢?

如题所述

诸葛亮未出茅庐就料定天下三分之势,这是诸葛亮作为一个政治家对汉末形势的洞察与分析而得出的结果,与他的出身和自身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一,出身名门世家。

诸葛亮出山前并不是一个只会苟全性命于乱世的农夫。他出生于一个琅琊郡的官宦世家。诸葛氏从西汉开始就在朝为官,是当地的名门望族。其父诸葛硅曾出任泰山郡丞,相当于一个县长。他的父亲在诸葛亮很小的时候去世,诸葛亮又在叔父诸葛玄身边成长。诸葛玄是袁绍的下属,官至豫章太守,也算是一方行政长官。诸葛亮的父亲和叔父都是经历过汉末动乱的人,又都是朝廷官员。这样家庭背景和当时的社会形势,使诸葛亮从小志向高远,并对社会的走向有切身的体会和认识。环境造就一个人,父亲和叔父的耳渲目染,使年轻的诸葛亮对汉末的动乱有具体的认知的思考和自我的分析。这为日后提出《隆中对》战略,起到了关键的一步。

二,躬耕南阳时刻苦学习,结交当时的名士,使诸葛亮能够更好的了解时局变化。

诸葛玄死后,年仅十六岁的诸葛亮失去了依靠。在汉末军阀混战的情况下,年轻的诸葛亮选择了隐居南阳。虽然是隐居,可诸葛亮并不是如自己在《出师表》中所说那样:“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反而是借隐居为名,刻苦学习各类典籍,常常自比管仲乐毅。表达了自己希望辅佐王道,争霸天下的志向。此时的诸葛亮虽然只是个农夫,但他拥有强大的社会关系网络。他的岳父黄承彦是当时的名士,岳母是军阀刘表妻子的亲姐妹。同时,当时的士族司马徽,庞德公等人也十分欣赏他,又与徐庶,崔州平,庞统等人是好朋友。这些人随便挑出一个来都是东汉末年的牛人。正应了那句俗话,朋友多了路好走。何况身边的朋友都是各方面的翘楚俊杰。

在这种有利的朋友圈中,这群名士经常聚在一起畅谈天下大势,诸葛亮更能从各方面了解和思考时局。诸葛亮的内心台词应该是这样的:“我并不是自甘堕落,我只是躲起来努力用功,等待时机。”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他等来了刘备。多年来对各路诸侯优劣的研究和对时局的变化的掌握,使三分天下的预测自然而然的出现在诸葛亮心中。

三,三分天下的预测并非诸葛亮首创,早有人有类似的预测。

由于诸葛亮对后世官方和民间都有极大的影响力,使后人都认为诸葛亮第一个提出三分天下的战略,然而鲁肃早在隆中对七年之前就有相似的预测。

鲁肃在历史上也是一个很有谋略的人,并非《三国演义》中软弱仁慈的老好人。孙权刚承继江东时,他曾这样建议孙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06
因为当时诸葛亮所处的地方没有兵荒马乱。所以说许多文人都来到这里,并且诸葛亮的交际圈是非常高的,所以说他可以从这些人口里得知天下。
第2个回答  2020-12-06
他是通过自己预测而做到的,因为他其实也很强的预测能力,而且能够知道未来发生的事情。
第3个回答  2020-12-06
当时诸葛亮每天要搜集情报,然后对天下局势作出分析,这样诸葛亮对天下形势了如指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