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有三个阶段,我们怎样才能正确认知历史?

如题所述

著名意大利哲学家、史学家克罗齐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后续再中国,又有无数历史专家,如马未都之流说了另一句话:历史没有真相,只有道理。当代,真相,道理!这三个词才是历史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根源,可是这根源过后,又有几人真正读懂历史?

在谈这个之前,先说说曾经的流行风尚!曾经大红大紫的畅销书《胡雪岩》,就是作家高阳立足于现代商业经济的时代,用特定时代分析清朝胡雪岩的一生,进而成了人生指导书籍,一句“经商当学胡雪岩”顿时红遍大江南北,成了90年代那个特殊时代的流行风尚。同样列子很多,如为官当学曾国藩,做人当学杜月笙,无不是用当代史解读历史人物著名书籍,延伸出的产物。

而这其实是中国传统史观延续而已,没有现代参考价值的历史,除了叙述事件之外的历史,是没有受众的。

这个传统的生成不是现在才有的事情,而是有着广泛的历史深度和历史传统的。

就如史学之大家,一著述《史记》留名青史的司马迁老爷子也是其中翘楚。

在著述《史记》时候,司马迁的初衷一句话就说明白了。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究,通,变之后,一个适用于汉朝的史学经典《史记》出现了。究的是什么?天人之变的本质就是历史规律和深度,还有曾不断出现的历史教训。通的是什么?通古今之变的本质就是在研究历史后,用历史经验和教训,指导今日所作所为。

至于成一家之言,则是司马迁对于自己的谦词而已,历朝历代史书,唯一一个为一人著述而成千古名篇的,唯有《史记》。

司马迁当时写史记的时代背景,正是汉武挥鞭的高峰期,当时的汉朝强盛无比,可是因为穷兵黩武造成的问题也很多很多。

民不聊生,困顿无双,还有汉武帝的独断专行说司马迁对汉武帝没意见,那是不可能的。

也因此在史记中,对于汉武帝同代名将,如卫青霍去病,司马迁并不感冒,反而对这帝国双壁,微词颇多,几乎指着鼻子骂他们是通过裙带关系成事的小人。

这即是司马迁的一家之言,或许也是同时代无数人的本性认知也说不定。

一家之言的背后,何尝不是无数人非议的集合。

同样,后世的宋朝大拿,《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也是如此!

为什么司马光会撰写帝王书集大成的《资治通鉴》,除了是对自己才华的尽情释放外,更多是对于宋朝困顿时局的思考,还有对未来帝王修养和治国理念的担忧。

基于自身需要,还有时局需要,在同僚们致力于党争时刻,司马光毅然辞去官职,在洛阳专注修撰《资治通鉴》,十二年寒暑困顿,一个风度翩翩老爷子,书成后,成了颤颤巍巍的病夫子。

形销骨立背后,是一个时代思考者对于时局的思考担忧,还有他致力于解决万世困局的办法。

那就是著书立说,成一家之言,全万世之基,《资治通鉴》当得起如此评价。

以上所有,都是古往今来无数文豪墨客的故事,他们在历史中明悟己身,最后再洞察古今后,渐渐顿悟,结合当时时局,记述自己观点,用文字影响意识形态,进而成就了自己的历史地位。

思考、顿悟、立足当下,就是真正有影响力的史书,最该做的事情。

也是爱好历史的所有人,最该有的态度。只有拥有了这样的态度,历史才能成为人成长养分。

所有的文章也好,历史故事也好,无一不是以猎奇,悬念,情色,为主题,才能成豹纹。

抱怨一点,没有其他意思,看或不看我都在那里,不增不减,因为不靠这个为生。

那么历史真正给予人的是什么?

无数畅销书流行下,无数人认为,历史给予人的是为人处事,看透人心,进而在社会上如鱼得水的快感。这算动机初衷。

真这样读史,你真的会有进步,至少阅历在历史加持下,延长了生命的长度,收获也不少!

可是,这只能算读史中级阶段而已,因为历史的真正作用,不是让你学会为人处事,看透人心,那样的社会经验,不夸张的说,只要被生活压迫过的,在职场摸爬滚打过的!

不要太长时间,仅仅两三年,你就会融汇冠通。

这样的门槛其实并不高,只需要经历社会,进而思考就够了。如果看书甚至爱好历史,仅仅只着眼与这样的层次,大多数人的一生,其实早已注定。

那么历史真正给予人的智慧到底是什么?这是涉及到更高的层次!

那就是司马迁所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这句话简而言之,就是在历史长河中倘佯过后,能透过历史变化的表象,通过思考,找寻到其中的道理,这道理就是所谓的历史规律,很多时候,也能理解为社会的运行规律。

为何说历史规律和社会运行规律两个概念。这又涉及到了两个点,那就是道理和大道理。

道理,人人懂,那就是明悟,进而思考,最后掌握历史规律,这算爱好历史的中级阶段。

可是大道理就非人人都懂,这需要的不仅是思考,还有悟性,算爱好历史指导生活的关键。

这个大道理就是历史规律和现实的结合。

由此可见,爱好历史的初级中级高级阶段其实各有侧重。

初级阶段,仅仅是流于形式,甚至于娱乐为主的时代。

无数人都醉心于于古代人士的风流韵事,皇室野史,他们除了一笑而过,更多的是享受读故事时候的微微一乐,这就有点流于浪费时间的层次了,因为你并没有成长,也不会有任何思考发生。

中级阶段,则是用历史观点,开始指导人生的阶段。

这个阶段的人,有个特点,就是真的爱好,而且用历史中的经验教训指导人生。他们会为了所谓的为人处事小道理或者伪鸡汤,感到非常受用,进而感动自己。

说学习让人进步。那么这道理有用吗?

当然有用,因为这样的人很多,而且大家际遇相同,这道理就会人人都懂。

可这一切的行为话术,手腕,太多人懂,就会成社会“潜规则”。他存在于文化基因中,你不用,别人会说你不通人情世故,或者说你啥都不懂,连历史八卦都不知道,估计酒局之上,吹牛你都底气不足。

可这道理,并没升华,反而落于俗套,原因简单,门槛低而已,如何能成人和人区别的开始?

那么真正高层阶段的读史,史又是什么样子的?

这个时候的历史,对爱好者,或者学习者而言,不在仅仅是故事叙述,而是深层思考后,看透社会,看透规律,进而指导人生的利器。

我妈曾经在我成年后,不断跟我抱怨。

哎,当时要是多买几套房子就好了,那个时候有闲钱,不买房大错特错,最后则会自我安慰自己,人没有前后眼,又如何看的到未来!

呵呵,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说别抱怨了,因为那个时候我的思想境界还太低,要是我长大一点,这个错误就不会犯。

此话何解?

原因也很简单,其实就是通读历史经验之后的人,才会明白真正的社会运行规律。

房地产的爆发,还有非理性发展,其实都是历史曾经用别样的方式记述过的事件而已。

近的有80年代的日本疯狂扩张时期,那个时候的日本经济繁荣发展,地产也随着经济的发展,成了无数人的投资渠道。这是邻国日本经验。

稍远一点则有美国罗斯福新政之后的经济振兴,无数基础设施的建设,除了带来了大量工作岗位之外,也带来了地产的跨越式发展。

更远的案列也有很多!

每一个新生帝国,都会在初始,有段平和稳定发展期,持续数十年稳定发展后,迎来盛世,最后物价波动。而这就是隐藏于历史中的社会规律,甚至经济规律。

如此列子数不胜数,几乎史书不绝,可是真真看透的又有几人?

而那些真正看透的,都在后续成了搭上经济快车的相对成功人士。

当无数人感叹这就是命的时候,其实更多的应该反思,在命运机会来临的时候,为何会错过!

五千年文明史规律告诉我们,华夏文化传承特色,并没有多大变化。

首先:华夏文明自成一脉,几乎和无数亚非欧的文明都有区别。这是我们思考维度和大多数异文化区域人有区别的关键,那是根植于历史中的传统和自傲!

其次:我们的文化虽然经历无数次传承,可是从未有过彻底断绝,反而在困顿中薪火相传,无数的更迭背后,核心并没变化。

再次:我们文化曾勇武,曾温润,曾中庸,各种特性加诸一身,由此才有多样的人格特质,可是骨子里的东西几乎相同。

最后:我们的文化在近现代落后,因此才有无数怀疑出现,如封闭保守,文弱无力,固执己见,不善创新。

这里我说这么多,首先其次再次最后。目的不是说废话,而是找寻历史规律。

中原文化自成一脉,他是自信的,骄傲的,即便改朝换代无数次,可是他依然顽强存在,核心从未变过,只是这未变的核心之外,有着无数民族性格的杂糅,最后却在近现代迷失了方向。可是这迷失的方向,只是暂时的,因为曾经的规律并不会变化,而核心也不会变化,唯一变化的不过是和现代科技的融合而已。

那么,这一切都告诉我们一个大道理。

历史规律并不过时,我们依然是用农业社会的本质,在熟人社会的范畴内,配合新经济规律去完成一切。

面对老瓶新酒味不变的时代,多读读史书,多思考规律,绝对不会吃亏。

到真正变局发生的时候,你就不会哀叹宿命,哀叹为何当年没买房了!

世界在变,道理甚至大道理一直未变,这就是基于人性的历史观,进而延伸出的历史规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