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学的孩子都有那些心理问题呢?

如题所述

1、问题行为多
研究表明,儿童的问题行为与学习障碍并存,约有1/3的厌学儿童存在问题行为,甚至有进一步导致犯罪行为的可能。因此,儿童的厌学往往与其反社会行为有着密切联系。

2、存在情绪障碍
大量研究表明,厌学儿童存在较多的情绪障碍如学习和考试焦虑、睡眠障碍、对自身能力过分担心等。曾有报道说有35%的厌学儿童有抑郁心理,并对学校存在不满情绪。因此,由厌学引起的情绪障碍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3、社交能力低
社交能力包括社交意识、伙伴关系、社交技能和社会适应等问题。研究表明,厌学儿童对社交能力和社交重要性的意识较低,社会适应能力普遍较差。
02

厌学心理内涵

厌学心理是指青少年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认为学习活动单调、枯燥、乏味、没劲对听课、做作业、复习考试等感到厌倦,并将学习看成是一种生活的沉重负担,不能从事正常的学习活动,经常逃学或旷课,严重的导致辍学。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曾在全国做过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大型调查,发现因“喜欢学习”而上学的初、高中生仅为10.7%和4.3%。厌学心理作为当前青少年学习心理障碍中最常见的一个问题,它与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健康发展格格不入,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同时这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解决的问题。

3

,厌学心理的产生过程

虽然,厌学在学校教育中普遍地存在,但对于学生个体来说,厌学并非从来就有。儿童来到世界以后,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学习和探索的欲望。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探知未来世界是儿童的天性,儿童的“打破沙锅问到底”就是很好的诠释。儿童在幼儿园中几乎不存在厌学问题,到小学一二年级也很少有学生的厌学问题,只是到了中高年级、初中、高中,学生的厌学问题才逐渐增多。而且即使是厌学的儿童,他们也并非对学校的所有生活都厌倦和厌恶,有的厌学儿童,对课外活动、校外活动或技术性课程、工艺性课程很感兴趣,甚至有某些专长,他们在文化课的课堂里,常常注意力分散,频频出现离位行为,可是对某些活动却表现得十分投入,注意力稳定而集中。可见,学生厌学是学生走进学校生活以后而逐渐形成的。那么,厌学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当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厌学心理,如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水平很低,缺乏自信等。厌学心理是逐步形成的,一般要经过四个阶段,即焦虑阶段、怀疑阶段、恐惧阶段和自卑阶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