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薪和月薪的区别是什么?

如题所述

今天想和大伙分享的,主要是关于职业生涯规划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吧,当然,在座比小编厉害的肯定大有人在,如果您觉得有道理,那小编倍感欣慰,如果您觉得小编瞎编,那您大可以忽略,下面是小编的个人经验分享

首先,自爆家门,小编2014年毕业于广东一家普通本科大学,学的专业和现在从事的互联网行业没有半毛线关系,现在在一家国内知名手机厂商的某个互联网部门做运营经理,坐标深圳,月薪税前18K,毕业3年,这个薪资在深圳说不上高薪,但在同龄人也算比较不错的

刚毕业的时候,我就不想做本专业的工作(因为觉得本专业是很传统的理工科行业(食品),实在是很难出头),但也想不出做什么行业好。

所以我首先选择了城市,那就是充满活力的深圳,原因很简单,就是喜欢,选择好城市后再选择行业,为啥呢?因为一个城市的支柱行业就几个,我的想法是在一个城市最好能做它的支柱行业,这样发展机会更多,所以,我从深圳的几个支柱行业(互联网,金融,贸易,文化产业)中选择了互联网,理由很简单,第一,互联网会逐渐成为一个最基本的东西,就像一台电脑不能没有系统一样;第二,互联网在未来的10,20年不大可能会走下坡路,未来很多行业或者新的行业都是从互联网衍生出来的,所以这是一个欣欣向荣的行业;第三,当然是这个行业的平均薪资高,可以创业的可能性高,个人发展空间大,选定好行业之后就要选择职位,我的想法很简单,做一个行业就一定要做它的核心岗位,那互联网来说,核心的位置就3个,产品,运营和技术,技术我肯定是做不了啦,产品和运营可以尝试,毕竟这两个职位对于科班出身要求不是特别高,所以我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了运营这个职位,至此,我的职业生涯初步规划就出来了。

接下来就是做简历面试,关于简历制作这块小编在之前的一篇文章有专门做介绍,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出门左转去瞧瞧呗,所以我就找了很多互联网公司投简历,大小公司都有,结果相信大家也猜到了,大公司沓无音信,小公司偶有面试,但招你进去做运营,并且有人从0带你做运营的几乎没有,理由也很简单,大公司对学历,专业要求很高,第一我不是名校,第二我不是本专业,第三我没有想过互联网实习经验,小公司大多都是让你去做销售,培养你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应届生对他们来说成本太高了,老实说,那段时间对于我来说真的很煎熬,迷茫,不自信,各种心理挣扎,最后我打定主意,无论如何我要先入行,然后在行内找机会转到我想要做的运营岗位。

所以我找了一家我当时觉得最适合自己的中小公司去做销售,公司是一家乙方公司,帮甲方做海外互联网广告推广的,至此,我算是入行,那会的工资是2100底薪加提成,一个月扣完五险一金后到手的底薪的1876,这是我第一个月的工资,接下来就是在销售的这个岗位上战战兢兢的做事,那会是做电话销售,每天打电话找客户需不要做海外互联网广告推广,我觉得自己作为一个新人想做出成绩的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勤奋,所以我每天的电话量都是部门的第一名,几个月过去了,虽然我的业绩不是最好的,毕竟做销售是很需要积累的,但我的上司挺看重我的,觉得我做事很认真,那段时间,公司刚好被一个集团收购了,这些有一些运营的岗位出来,所以我就很诚恳的找我老大说出自己的想法,我老大也挺好的,就帮我在公司内部争取到了这个机会,所以他是我职业生涯的第一个贵人,工资也翻了一翻,有6K多了,后来在公司做了一年半觉得实在没什么可以学习了就离职了。

当然我不是裸辞,我是面试的也是一家乙方互联网广告推广公司,这家公司在国内乙方互联网广告名气挺大,所以我就想着可以做个跳板,为啥说是跳板呢?因为我的职业目标是做运营,但老实说,在乙方公司你很难做真正的运营,原来有,第一,乙方公司更多时候是甲方意志为转移的,就是听甲方怎么做就怎么做,更多的是执行方面的工作,不是决策;第二,乙方公司对整个项目的了解更多时候是横向的,并不是纵向的,你很难打通从前端的产品、运营到后端的技术这整条链条的东西,所以第二家公司对于我来说就是跳板,一来可以让自己懂得更多渠道推广方面东西,二来可以为自己下一步跳到大的甲方公司做准备,那会的工资也有10k了,在第二家公司做了一年多一些之后,我觉得又遇到瓶颈了,所以果断选择跳槽,同样的,也不是裸辞,这次,终于跳到我如愿的大的甲方公司做真正的运营了,为啥说如愿呢?第一,现在做的项目是一个全新的项目,所以有比较大的空间可以发挥,第二,可以接触到从前端的产品运营到后端的技术的所有东西,有助于我对整个互联网的深入了解,第三,团队成员之间关系也挺好,大家目标一致,我也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

最后我总结一下自己,在我3年的职业生涯中,2次跳槽或许都有一定的运气成分在,但我觉得你自己的目标感和对未来的规划也同样重要,我的选择顺序的:城市,行业,职位,都选择好了就努力做吧,比身边的人多一点努力,加班多一点,开会的时候多一些表达自己的想法,工作尽量做好一些,无形中你就比别人多一些机会了,一起加油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2-27

快到下班的时候了,老高和小雯正在办公室讨论最新的营销方案,突然两人的手机屏幕都亮了。

老高划开屏幕一看,原来是本月的工资到帐了。老高笑着对小雯说:“昨天就听你念叨,说怎么还不发工资,这下你又可以造作了。”

“造作啥啊?刚刚还了信用卡,已经没了。”小雯一边拿着手机进行还款操作,一边回答老高。

“不会吧?只听说过有月光族,你这是秒光族啊!刚到帐就光了?厉害啊!这个月剩下的日子你怎么过呢?”

“刷卡呗!信用卡刷完了,还有花呗、白条啊!先用了再还呗!”

“还是悠着点儿吧,有空研究一下理财吧,别成了卡奴。”

“唉!”小雯叹了口气,“这点工资理什么财啊!你是不知道女孩子有多少花钱,这从头到脚都要花钱啊!”

还没等老高说话,小雯瞟了一眼门口,凑近了小声说:“听说公司副总以上的领导,月薪比我年薪都多。”

“嗯,差不多,还没算年终奖呢!”

“唉,你说都是上班,差距咋这么大呢?”

“你还别说,我专门研究过像公司曹总、刘总这些职场高手和普通员工的差异,真是有规律可循的。”

小雯睁大了眼睛,“快说来听听。”

“首先,我觉得职场菜鸟和高手最大的区别在于,高手有着清晰的目标,而菜鸟只知道瞎忙。并且把忙当成一种荣耀。”

“是啊,朋友圈里经常晒加班的都是普通员工,老总们好像从来不晒加班!”小雯若有所悟的说。

”对!”老高点点头,“老总们关注的是目标是否达成,是以结果为导向,是这一阶段的营销活动、kpi指标、各种任务有没有达成。如果没有完成,加再多班也没有意义。所以你看领导们如果发朋友圈,也是说目标达成,感谢大家努力!而普通员工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没功劳也有苦劳’,觉得加了班了就是付出了,却没有关注目标结果。”

“嗯,你这么一说,好像真是这样。高手关注的是目标和结果,而不是瞎忙,也不是加了多少班,而是有没有完成目标。”小雯也点了点头。

“第二,职场高手做事情非常有规划,总是先做重要的事。而普通员工的工作状态常常是瞎忙,忙到哪儿算到哪儿。”

“是啊!我常常就是一忙起来就昏天黑地的,一看时间要下班了,也不知道自己忙了些啥。”

“所以,我们工作之前一定要分清楚轻重缓急,做好优先级的排序。还记得我之前跟你说过的四象限工作法吗?”老高问道。

“记得,不过平时也不常用这方法。”

“光懂道理有什么用,你要用啊!每月、每周、每天都要把手头的事情拿出来,捋一捋,排出优先级,先做那些重要的和紧急的。”

老高说着说着,看见小雯嘟起嘴,觉得自己可能语气太重了,笑了笑。

“当然了,这些习惯要慢慢养成,等你养成了习惯,自然而然就会去用这方法了。我们来说第三个不同,高手懂得合理分配资源,懂得取舍,他们通常做的是减法。而职场菜鸟、普通员工总是分不清重点,平均分配时间和其他资源,所以很难把事情做出彩。”

“我记得你之前跟我讲过二八法则,是不是应该把80%的资源分配到20%重要的事情上去?”

“对,就是这个意思。”

“还有一个重要区别,就是职场高手不光是关注现在,同时也放眼未来。”老高停了一下,看了看不雯,“这句话听起来有点虚,举个例子吧。如果两份不同的工作摆在你面前,让你选择。一份是收入比较高,但是未来没有什么发展前景;另一份是收入比较低,但是可以有更好的成长空间。你选哪个?”

“我估计会选工资比较高的,因为钱总是不够花啊!”小雯苦笑了一下。

“这就是差别。其实从起点来看,绝对值的差别并不大。但如果成长速度不一样,那将来的差距就大了去了。打个比方,同样都是出行。你骑上单车就出发了,我花了点时间找到了一辆汽车。就算你领先了一段路,又如何?我赶上你,超过你只是时间问题。”

“是啊!这么一说,还真是。同一级别的岗位,工资差别再大也没多少。但是如果到了高管这一级,可能就是十几倍的差别了。”

“职场上打拼,能收获的除了工资收入,就是自我的成长。如果你现在的收入不能让你自己满意,那就利用你在这个职位上所能学到的所有东西,让自己最大程度的去成长。下一个岗位,下一份工作,会补偿你的收入。网上有句话说得好:在这个动态的世界里,请不要静态的生存!”

“唉,我的工资一直是静态,好久没长过了。”小雯又叹了口气。

“与其焦虑,不如选择迎接新事物新变化。马云说过:大多数人输在对新生事物的态度,第一是看不见,第二是看不起,第三是看不懂,第四是来不及!”

“我还是比较接受新事物的,有什么新款的化妆品啊,新款服装,我一般都很乐意接受。”小雯说着自己也笑了。

老高没有理小雯,接着往下说,“大多数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如果你选择挑战,拥抱机遇,主动学习最新的技能,让自己不断成长,就能领先一大批人。不光要低头赶路,还要抬头看路。有时候因为选择了错误的道路,再努力也没有用。不是有句话,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其实也就是说的要好好选择战略。”

看着小雯的眼神有点迷离,老高说道:“今天啰嗦的有点多,有好多我自己也是在学习和修炼中,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嗯嗯,我还知道一点,就是要学习和模仿高手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有你这个高手指导我,我一定好好学习,好好成长!”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儿,我是欣星,想知道更多的职场技能和成长心得请关注我!

第2个回答  2017-12-27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物价水平的上涨,虽然经常被平均,不可否认的是做一份工作的工资相较于以前是有了一定的提升,回忆起十多年前刚刚毕业的时候找了一份1000元月薪的工资就已经很开心了,但是现在,1000元只能叫杯水车薪!特别是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以前激动人心的“年薪十万不是梦”的号召力也没那么强了。

但是拿了年薪或月薪上万就真的代表自己有了一份高收入吗?对于一般工薪族来说,什么日子最开心?当然是发工资那天。但是其实真正决定你收入高还是低的不是年薪,也不是月薪,而是时薪!

举个例子:

乡镇老师月薪5千,企业经理月薪1万,显然,从月薪角度,经理远高于老师。

但是,从时薪角度,那可就不一定了!

销售经理每天奔波于业务之中:工作时间一般超过9小时;卖力冲业绩的时候甚至达到12小时以上,甚至双休日都没有。尤其是在互联网行业,很多都是996上班制的有木有?而老师不仅寒暑假、双休,每天备课加授课的时间不过才三四个小时不到。

假设:

企业经理月薪1万,工作320小时;老师月薪5千,工作80小时;

企业经理的时薪是31元,而老师的时薪却达到了40元!

所以,年薪、月薪看起来诱人无比,但千万别被欺骗了,真正有效的工资是时!薪!

找工作的时候记得算一算账哦!

觉得有用的,请自选以下套餐动作(之一)刷刷你的存在感:关注/点赞/转发/赞赏!

第3个回答  2017-12-27

有多少人,知道早起运动的好处,却按下闹钟在床上继续挣扎?又有多少人,买了一大堆书籍,却整天刷着手机?还有多少人,明明不喜欢这份工作,却不思改变?也许你总是想拒绝平凡,想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和事业,但基于种种客观和主观原因又安于现状。大多数人出身平凡而又不甘平凡,但真正能够做到不平凡的人却寥寥无几。

人,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去全力以赴、竭尽全力去努力奋斗,一点错都没有,但我们不能忘记初心,但是如果初心错了,就算没有忘记,也终归走向一个错误的方向。平凡,从我们一出生就如影随形,而可笑的是我们的一生都想摆脱平凡,当我们为了变得不平凡而不断努力,不断颠覆自我的时候,当一切风起云涌、风云变幻、风雨兼程过后,你会发现你所追寻的不平凡,亦是平凡,亦或是真正的不平凡。

第4个回答  2017-12-27

看看你周围的人,他们有的冷静沉着、做事有条不紊,每天早上花十分钟把当天的工作列在电脑桌前的标签上,轻重缓急,由难到易,做完一个划一个勾,直到下班,未完的事项,留下来,如此往复,很快便得到老板的赏识,步步高升;

而有的人则潇洒得多,从九点踩着点到公司,点开QQ,点开新闻,从头条,到娱乐,到体育,到游戏,到社会……轮流点开那一个个吸引自己眼球的新闻标题,然后登陆微博,甚至眼瞅着老板不在,在浏览器里打开淘宝,看看最近有没有促销的要买。

还有人呢?很早就来了,很晚才走,但是你不知道他在干什么。他们好像很忙,走路在小跑,经常加班,加班的时候必发朋友圈,一边发一边配一篇鸡汤文,感动自己,但他们却能将一份最重要的文件给忘掉,能将报告里的标题给敲出一个错别字。看着他们忙碌的身影,你在想,他们到底是怎么工作的?

毕业两年,为何你的同学年薪都十万,而你还是月薪三年,问题出在哪里呢?

如果你还在读书的话,告诉我,是不是那个成绩超级好的,却不是最努力的那个。是不是那个成绩很好的学霸,体育也不错,篮球打得好,还参加学生会,学生工作做得也好,甚至可能还有些小众爱好,摄影,写作,看话剧什么的。

而那些天天被老师骂,不写作业,调皮捣蛋的,除了学习一窍不通之外往往还爱哗众取宠,脏话连篇,对老师不尊重,好像做什么都一般!

活了二十几年,才发现,这个规律在每个年龄段都有,在很多行业中都存在,哪里都有“年薪十万与月薪三千”的差别存在。即优秀的人往往什么都优秀,一般的人,好似什么都很普通。这就印证了那句话,优秀是一种习惯。

撇开智商,容貌以及你有一个王思聪他爸那样的好爹以外,最能区分一个人的,就是习惯了。

根据正态分布曲线来说,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我们假定忽略上述的几种先决条件的差异。

你想想,这到底是为什么?是什么制造了人与人最后的那个不可逾越的鸿沟与不平等呢?努力?坚持?自我认知?聪明与否?习惯?

诚然,这些很重要,但如果只能选一个的话,我选习惯。

做事之前先想怎么做这个事儿,理清自己的思路,这比盲目去行动要好得多,这跟智商无关,这是习惯;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讲,边听边思考,举一反三,这也是习惯;做作业的时候把重点和难点还有易错点记录下来,印在脑子里,当考试的时候出现这类问题,条件反射就能知道这是陷阱......这些都只是小习惯而已,稍稍注意,就能很好提高工作效率的一件事。

习惯经过时间的累积,会裂变释放出不可估量的能量。

头悬梁,锥刺股,你可以悬一天,你可以锥一个月,但这种行为本身就暗示了这是背弃人意志的行为,需要人与自己的意志作斗争,让你不舒服的一种行为,这不是可持续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冲动从来就不会让你的生活有丝毫的改变。

习惯与刻苦、坚持这些字眼最大的区别是,习惯就是顺其自然的一件事,而刻苦、勤奋、坚持需要克服重重阻碍,习惯是一马晴川,奋斗是翻山越岭。

小时候,村里跟我长大的一个朋友,他长我几个月,我们的父母都很要好,我们上同一个班,成绩也半斤八两,甚至他是那个八两,我是那个半斤。我们在一起做同样的游戏,同样的老师,同样的环境,甚至吃喝拉撒也都差不多,但有我比他爱看书。我认为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慢慢的从初中,到高中,渐渐有了差距,我上了大学,他高中没读完就打工去了,工厂的流水线,一个月休一天,每天上12个小时,三千块。上了大学我依然会看书,我甚至都不知道为什么要看书,大概就跟同宿舍的他们打游戏一样,这成了本能,没事的时候就看,没事的时候就写,几年之后又和周围的人有了些许差距,后来毕业坚持看书,进了事业单位,来到了一个新天地,遇到了很多很厉害的人,985的研究生,还有博士,也有清北毕业的,我们同一个单位,甚至同一间办公室,差距被一点一点的磨平。

再回过头来看,跟当初的那个发小,还真不是勤奋,不是坚持,不是智商造成了这种差距。很多年后,当你回去,跟他再也没有多少共同话题的时候,当他只能用羡慕的眼神看你的时候,你知道,这巨大的鸿沟,是积年累月的习惯在起作用。

人生就像是在过马路,你穿过了一个接一个的绿灯,而有的人或许因为慢了一步,仅仅的一步就被那个红灯挡住,经年累月,你再转身的时候,那个人已经不见了。你们开始有了不同的生活,也有了不同的方向,但请记得,红绿灯只是巧合,重要的是,你从未停下的脚步,你一直在奔跑。你无论何时都不会放弃自己的好习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