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子杀手》:李安”少年派”后的中年”漂流”,能否撑起国庆档?

如题所述

李安几乎“总是想拍些新东西”,无论题材、类型,还是技术。2000年,他执导了人生第一部古装武侠动作片《卧虎藏龙》,也成了唯一一部全华人阵容的奥斯卡获奖电影;2003年,他又尝试拍摄第一部超级英雄商业片《绿巨人浩克》;2005年,李安推出一部同性恋题材电影《断背山》,这部先于美国同性恋法案10年作品,社会意义深远。

  透过这些作品,李安在观众心目中,树立了一个擅长讲述“社会关系”和“人与人相处之道”的形象。因此,当他尝试用3D拍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借助《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在大银幕上首次实现3D、4K、120帧/秒的制式,也都出乎了大多数人的意料。如今,第二部3D、4K、120帧/秒的制式电影《双子杀手》,由李安带进银幕,也将再一次借助技术探索电影的宽度,为电影重新定义。

 痛苦造就伟大,李安似乎正是通过不断自我设限,完成了他电影事业上一个又一个飞跃。

李安不怕冒险,他更深知冒险的意义。

  在柴静对李安的采访中,曾提到一个细节,“以往你曾摸着你的肠胃说,除非我这里有感觉,否则我不会去拍一部电影”。这种感觉是什么?或许是对拍电影这件事的一种“饥饿感”,而维持这种“饥饿感”最好的状态,或许就是不停的突破和冒险。李安经常形容自己,“对电影以外的事物都不太灵光”,甚至不会用智能手机,但如果和电影相关,“那么我马上就学会了”。

  对新技术的执迷,似乎也源于此。


 李安真正意识到,“技术”会是自己下一个冒险的时候,是在《绿巨人浩克》的拍摄时期。这部电影虽然票房和口碑平淡,但作为李安导演生涯中极少数的探索失败之作,却为他今后的拍摄方向和创作心态,提供了无可比拟的养分。到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虽然影片在商业性和艺术性上大获成功,但李安却深刻感受到传统24帧标准撑不起3D,“电影要变了”,继而开始了他对电影未来的思考。

夺观众,新技术正在冲击传统的观影习惯。李安知道,电影必须从观看体验上进一步革新,才能继续保持它的优势。因此,3D、4K、120帧/秒制式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应运而生,这种“仿佛和片中演员一样置身于其中”的技术,让观众看到了电影未来的样子。

  如果说,《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在120帧/秒的技术应用上,是先驱式的。那《双子杀手》则到了成熟的时候,不同于《比利》的战争题材,《双子杀手》此次选择的是具有未来感的动作片。一方面,基于《卧虎藏龙》的成功,说明李安在动作片的掌控上,有着丰富的经验;另一方面,动作片作为载体,也更容易3D、4K、120帧/秒技术的优势。

 而最近,《双子杀手》宣布定档,即将于10月18日在内地上映。彼时正值“后国庆档”,《攀登者》、《中国机长》、《我和我的祖国》等影片已经开画两周有余,主旋律霸屏接近尾声。市场和观众经历了国庆档献礼片的集中爆发之后,审美疲劳,亟需商业大片变换口味,既有3D、4K、120帧/秒技术的新鲜感,又有“我与‘我’对话”的哲学深度,《双子杀手》有望凭借强情节、快节奏、大明星等元素,延续国庆档大盘热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17
他是一个懂得大众需求的导演,因此出来很多精品佳作,看好李安
第2个回答  2019-09-17
国庆档的电影这种题材的很少,肯定会火!
第3个回答  2019-09-17
这部影视作品的反响非常好,应该能撑得起国庆档。
第4个回答  2019-09-17
肯定撑得起来,李安导演的电影每次都让我很期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