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象州县寺村重晶石矿床

如题所述

一、矿床概况

1.矿床名称

广西象州县寺村重晶石矿床。

2.地理位置及中心坐标点经纬度坐标

矿区位于象州县东20km,交通方便,属罗秀公社管辖;地理坐标为109°50′00″,24°00′00″。

3.矿床类型、矿种、资源储量、规模、品位、勘查程度、开发情况

该矿为风化(残坡积)型重晶石矿,广西壮族自治区第7地质队对该矿进行了勘探,提交了《广西象州县寺村重晶石矿区详细勘探地质报》。该矿床为大型重晶石矿床。

共查明脉状、扁豆状矿体87个、堆积矿体11个。脉状、扁豆状矿体产于下泥盆统四排组之张性断裂带中,矿体长一般200~500m,厚0.20~24.22m,平均含硫酸钡44.84%~85.91%;堆积矿常分布于脉状、扁豆状矿体周围,矿体面积2151~502828m2,一般厚1~1.5m,平均含矿率1.297~1.905 t/m3,平均含硫酸钡77.42%~98.51%。

4.所属Ⅲ,Ⅳ级成矿区带

ⅢBa-19桂中北成矿带(III-86-②)。

5.区域成矿条件

本区位于湘中-桂中被动陆缘盆地(Pz1)与贺州-衡阳断陷盆地(Pz2)交汇处。

区内中泥盆统应堂组(D2y)下段和下统四排组(D1s)分布有原生重晶石矿,矿层埋深浅,地理位置适合矿层风化。

二、矿床地质特征

1.矿区地质特征

本区位于大瑶山西侧桐木大断裂带中部,重晶石堆积矿体产于第四纪残坡积层中,随着原生脉状矿体的分布和产状的不同而呈带状和面状分布(图7-3)。古兰岭、火把岭和上山三个矿段堆积矿面积分别为0.3km2,1km2和1km2。堆积矿厚度3~5m,含矿率一般0.5~1.8 t/m3。矿石块度大小不一,粒状、砾状均有,最大块度直径可达4.30m。堆积矿石多出露地表,覆盖土极少,一般产于低缓的山丘,利于开采。原生矿经地表风化后,二氧化硅及碳酸盐流失,矿石品位相应提高,BaSO4一般可达95%以上,最高达99%。

2.矿床特征

(1)矿体特征

目前已探明11个矿体,其分布的总面积1.35km2。其中Ⅶ号矿体最大,面积0.53km2,厚度0.30~6.35m,平均1.60m;含矿率0.237~3.275 t/m3,平均1.395 t/m3,BaSO4含量37%~96.57%,平均80.10%。矿体一般裸露地表,覆盖物极少。

(2)矿石特征

矿石大致保持原生矿的结构构造,但具比较多的空洞,少量金属硫化物已完全氧化而变为相应的表生矿物。矿石呈棱角状,块度小的仅数毫米,大的数十厘米,一般3~15cm。

三、矿床成因

风化(残坡积)成因的重晶石矿石受到了原生和表生两次富集作用,所以品位一般较高,且埋藏浅,易采。

图7-3 广西象州县寺村重晶石矿区地质图

(据汤继新的重晶石资料修编,1985)

1—第四系;2—应堂组上部角砾化硅质岩;3—应堂组下部厚层灰岩;4—四排组上部页岩夹灰岩;5—四排组下部砂页岩;6—重晶石分布范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