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是不是以前一直都叫重庆?后来1954年才和四川省合并?后来什么时候又分开了,什么时候成为直辖市

如题所述

重庆以前叫渝州(北宋崇宁元年改名恭州),所以重庆又简称渝。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宋光宗先封恭王,后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得名。元明清重庆都属于四川管,民国十八年(1929年)设重庆市,民国二十八年升为行政院直辖市,民国二十九年成为国民政府陪都,1949年解放后-1954年为川东行署驻地,1954年川东、川南、川西、川北行署合并为四川省,重庆市降级为四川省省辖市。直至1997年恢复为直辖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22

重庆得名,始于南宋。

公元1189年,偏居江南,苟且偷生的南宋皇帝宋孝宗赵昚,某一天突然心灰意冷,决定提前让位,宗室赵惇戏剧性的被选中。

唐宋时期,皇家宗室一般都会象征性的“遥领”一块封地作为“食邑”,但也仅是一种荣誉加衔,并不具有实际管辖权。南宋,由于中国北方早被金人占领,宗室“食邑”多选择“川峡四路(即四川)”辖区内某个地方二级政区城市。地方一级政区城市通常为“路(省)”行政中心所在地,直接隶属朝廷。宋代的“州”分为“都督、节度、观察、防御、团练、军事”六等,重庆当时叫恭州,是地方二级政区中最末等的“军事州”,曾是宗室赵惇“食邑”的象征性封地。

赵惇刚升恭王,接着就被选秀做了皇帝(即宋光宗),自然高兴得忘乎所以,遂将“恭”改名“重庆”,意欲“双重喜庆”之意。按照礼制惯例,赵惇曾经“食邑”的象征性封地,跟着鸡犬升天成为“潜藩”之地而改称“府”(即重庆府),以示尊号。不过,因“恭州改重庆府”属“最末等军事州奢府名”,有尊号而无尊位之实,所以仍标旧制,重庆府原有属县并未因改府而升其地望为次赤、次畿,重庆及属县依然隶属奉节“夔州路”管辖。

本以为,这是一个“双重喜庆”,结果却是一场国家悲剧!

这个赵惇,不仅不忠不孝,历史口碑极差,更悲剧的,还是个精神病。史书载,此人“性好猜忌”,只做了2年皇帝就疯了,成为天下笑柄。宋绍熙五年,其父宋孝宗病死之时,他竟然也不去服丧,这在古代可谓是大逆不道的恶行!天下人都在看赵家的笑话,导致国家局势不稳。赵家宗室赵汝愚、赵彦逾等人被迫秘密联络,发动宫廷政变,废除了赵惇皇位,由他儿子赵扩即位,即宋宁宗,改年号庆元(1195年)。不久,这短命皇帝赵惇就一命呜呼了。 “重庆”在宋代就成了一个笑话!

不过悲剧还没完,赵惇这个即位的儿子宋宁宗,又是一个智障,史书载,宋宁宗“不慧”,智商低下。宋朝江山,一直被外族韩侂胄、史弥远2个权臣操控。

国家就这样被玩过来玩过去,宋朝赵家最终灭亡已是历史必然!所以说,重“庆”其实是国家和个人的一场重“悲”。



附:【魏晋以降,历代重庆行政区划归属】

南北朝,重庆叫巴郡,隶属巴东郡三巴校尉府(治今三峡奉节县)。

隋朝,重庆开始叫渝州,隶属信州总管府(治今三峡奉节县),故此常自称“巴渝”。

唐朝前期,重庆渝州隶属夔州都督府(治今三峡奉节县),后期改隶东川节度使司(治今四川三台县),前后蜀隶属武信节度使司(治今四川遂宁市)。 

宋朝,重庆改名恭州(后改重庆府),隶属夔州路(治今三峡奉节县),“重庆”由此得名。 

元朝,重庆改名重庆路,开始隶属四川行省(治今四川成都市)。 

明朝,重庆改名重庆府,隶属四川布政使司(治今四川成都市)。 

清朝,重庆延续重庆府,隶属四川省(治今四川成都市)。 

民国北京政府时期,重庆还名巴县,隶属四川省(治今四川成都市)。 

民国南京政府时期,1929年重庆改省辖市(县级),隶属四川省(治今四川成都市);1939年抗战期间,国民政府被迫内迁四川,重庆因置陪都而破格升级院辖市(省级),直属行政院,首次脱离四川省。

第2个回答  2018-07-20
1189年,宋光宗赵惇先封恭王再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重庆由此得名。
有省以来,重庆一直属于四川省
直到1939年,重庆市将原有的6个区改设为12个区,5月5日,将重庆升格为甲等中央院辖市(即直辖市)
1954年7月,西南大区北碚市并入重庆市,重庆直辖市被撤销,重庆与四川合并,重庆从直辖市降为副省级市
1997年3月14日,中国第八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撤销原重庆市。
1997年6月18日,重庆直辖市政府机构正式挂牌。 重庆至此在历史上第三次成为直辖市。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07-20
1997.6.18直辖
第4个回答  2019-01-29
开始是秦国合并,内江广安南充都是重庆一带,成都为蜀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