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七部能引人深思的电影,有你想看的吗

如题所述

《被松子嫌弃的一生》:被嫌弃的松子,这样的女子如果真的生活在你身边,也许她就是你的女友,也许你也不会像电影的阿笙那般,想见她一面。她性格中的确埋藏中让人难以忍受的因子,她的光亮是要在旁观她一生之后才能感觉到的。不,或者,如果你瞥见过她的眼泪,她也许不是我所想的,那么对生命不自觉。在她看见父亲留下的日记的时刻,在她回到家乡与年幼阿笙相见的时刻、在她面对那条和家乡一样的河流痛哭的时刻,我有理由相信,那一刻的她,清醒、冷静、而且无比尖锐地看见了自己身上发生的悲剧。只是她已经习惯了拿鬼脸、哄人开心的鬼脸去面对这个世界,于是我们就罔顾了她的努力让人开心,而是记住了这个女子的怪异。
《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有着典型的北欧电影风貌,安宁的小环境以及几个人平凡的生活景观。从学徒开始就在工厂工作的欧维,在59岁的门槛上,被辞退了。他回到家里,看着自己曾经作为社区主席悉心维护半生的小区规则也被逐渐无视,新搬入的年轻人们觉得这个倔强的老头像个甩不掉的麻烦。一切不顺遂,只有每天去妻子墓前献花聊天的时候,他才觉得舒服一些。所以,他决定去死。从上吊到猎枪,一次次尝试都被中途打断,他一边咒骂着周遭,一边和新旧邻居艰难地磨合。这个被动的过程中,却意外地让他们重新认识了彼此。电影把每一次濒死的幻觉都变成了一段回溯,映衬着人们口口相传当中的,死前的瞬间,一生都在眼前流动而过的想象。如果说,当下现实的部分是呈现欧维倔强的“结果”,那么那些回溯的幻象部分则是交代他如何变成这个样子的“过程”。
《海边的曼彻斯特》这是一个多么悲伤地故事,随后两人离婚,妻子再嫁,而Lee离开海边的曼彻斯特,来到了波士顿,重新开始了自己的生活,只不过这一次,他独自一人。而当观众知道这一切背后的故事时,影片已经行进60分钟,导演用细碎的生活片段拼贴起一个沉默寡言、墨守成规、又极易爆发的人物形象。再用一个简短的闪回交代这种性格的成因,这样克制的材料编排,需要极大地勇气,和对自己编剧技巧极大的信心。片中角色或多或少都曾经挣扎于痛苦的泥潭之中,他们有的深陷,有的逃离,但一样的是,都带着一身泥泞,继续前行。影片冷感的色调贯穿始终,从惨白的雪景,到雾蒙蒙的口中呼气,都将海边曼彻斯特的冷冽展露无遗,与影片故事的气质不谋而合。而在某些闪回片段中,又有着洒满阳光的的金灿波澜,预示着曾经美好的生活。
《夜行动物》仿佛一段包装精致、设计巧妙的醒世恒言,它用最美丽也是最残酷的方式告诫观众:如果有幸拥有一位灵魂高度契合的爱人,千万不要为了金钱或世俗之见而放弃他。身为时尚帝国的创建者。电影是岁月的定格,是光影的凝聚;电影一旦拍完,便成为了无法碰触的存在。正因如此,镜头前的一切都很神圣,真正的艺术应当是永恒的。苏珊与现任丈夫感情出现裂痕,在她的生活如同一潭死水时收到了几乎二十年未见的前夫爱德华寄来的小说手稿。阅读故事的苏珊陷入了对往事的回忆之中,手稿所描述的惊悚情节与现实交织在一起,小说的男主人公托尼与她印象中的前夫爱德华吻合得天衣无缝,而托尼所遭受的那些心碎与折磨,似乎正是她当年背弃爱德华的完美镜。
《狗镇》葛瑞斯最后明白了那个真正傲慢的人是她自己。她把道德的标尺沉重地压在自己的肩头,她以为宽恕别人的罪孽是最大的善,她把这个世界想得太美好,把善和恶撇得太清。最终她害了自己,也害了别人。但我一点也不同情任何一个人。她恶狠狠地惩罚那个侮辱过她的女人的方式是杀光她的孩子,一个接一个,就当着那个女人的面,就像她曾经折磨她的方式一模一样。这是不是正确一点也不重要。这是公平。如果电影不是以这样的方式结束,我想我们所有的人都会怪罪拉斯·冯·特里尔的。这部电影就像一片荆棘林,所有对这个世界抱着天真幻想的人都应该历受它的考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8-09

“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引人深思的电影更容易让观众直面现实。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二者都是佳作
有图有真相求采纳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