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夫转境不转心,圣人转心不转境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意思:平凡的人改变自己的环境而不改变自己的心镜,圣人改变自己的心迹而不转换环境,
任何时候,与其抱怨环境,还不如改变自己对于环境的看法,让自己适应环境拿出积极的态度。
  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告。

————古德禅语

有一位非常虔诚的信徒,她每天都从自己的花园里采些鲜花,捧到附近一家寺院里供佛。有一次,她在供花时,碰巧无德禅师从法堂出来。无德禅师看到鲜花缤纷,闻到清香满堂,非常欣喜,于是说道:“你每天清晨赶来,以鲜花供佛,如此虔诚,令人赞叹。根据佛经所说,常以香花供佛者,来世当有庄严相貌的回报。”

这位信徒非常欣喜,向禅师合手施礼,说:“师父啊,这是我应该做的。可是,一回到家中,就没这么好了。全家上下都要照顾,家务繁忙,心就烦乱了。我一个家庭主妇,如何在烦嚣的尘世中保操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呢?”无德禅师微微一笑,反问她:“你以鲜花献佛,在自家的花园里栽培花草,相信你对园艺多少有些了解。我现在问你,如何才能保鲜花的新鲜?”

信徒回答说:“那就要每天换水,并且最好还要把腐烂的花梗剪去一段,这样水分才容易吸收,花朵就不容易凋谢!”无德禅师都亲切地对她说:“与此类似,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道理也是一样的呀,我们唯有不断净化自我的心,并且不断忏悔、检讨,改正陋习和缺点,剪掉腐烂的‘花梗’,才能不断吸收到大自然的食粮,使得心灵的花朵纯净开放。”

信徒听到如此的启示,满心清凉,于是欢喜作礼,感谢禅师说:“多谢师父开示,希望以后有机会过一段寺院中的生活,安心修行,在钟声和菩提梵唱中享受修禅的宁静。”

无德禅师哈哈大笑:“你的呼吸是梵唱,脉搏跳动是钟声,两耳就是菩提,只要心之所在,无处不是宁静,又何必一定要在寺院中生活呢?”

是呀,只要自己抛开杂念,平息妄念,又何处不是寺院,哪里不可以宁静呢?如果自己的妄念不除,就算住在深山古寺,也一样无法让心安定。

慧律法师说得好:“魔心”,叫你看什么都不顺眼;“佛心”,叫你看什么都顺眼。日日是好日,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

当你心中有美时,你眼中的世界会大不相同;当你的心能自主时,别人便干扰不了你;当你心意坚定时,赞扬与批评左右不了你。拥有丰富内在的人,能够享受孤独的美与好。

有一地方官去拜访白隐禅师,请示佛门中常说的地狱与极乐是真实还是一种理想,并希望禅师能带他参观一下真实的地狱与极乐。白隐禅师立刻用脑中所能想到的最难听的话辱骂他,让这位长官十分惊讶,刚开始时基于礼貌,地方官并没有回嘴,最后实在忍不住了,就随手拿起一根木棍,并大喝:“你算什么禅师?简直是个狂妄无礼的家伙!”说着抡起木棍就朝禅师身上打去。

白隐跑到大殿木柱后,对着面露凶相、在后面追赶的地方官说:“不是要我带你参观地狱吗?你看,这就是地狱!”恢复理智的地方官察觉自己的失态,急忙跪地道歉,请禅师原谅他的鲁莽。白隐禅师说:“你看,这就是极乐!”

《五苦章句经》上说:“心取地狱,心取饿鬼,心取畜生,心取天人。”这就指出了天堂地域都在一念取舍上。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有人片面地理解“世间一切苦”这句话,认为苦是注定的、无法摆脱的。什么是苦?是疾病、贫穷、离别么?要知道,健康的人不懂得珍惜,富有的人贪欲不断,相守的人彼此吵闹,还是苦!你若明了无常之法,知道世间一切都不是恒定的,健康和疾病、贫穷和富有、相聚和离别,都在无常变幻中,你就会惜福、知足了。

有句很著名的禅语道:“凡夫转境不转心,圣人转心不转境。”你不能纠正世界上每一个人,使天下太平,正如你不能移去全世界的石头和荆棘,使所有的路径平坦。要走得平坦,就得穿一双鞋子;希望得到内心的和平,就要学习控制自己的心态。

有一个小和尚好几天独坐寺内,闷闷不语。师父看出了其中的玄机,也不语,微笑着领着弟子走出寺门。

门外,是一片大好的春光。

师父依旧不语,怀抱春光,打坐于万顷温暖的柔波里。放眼望去,天地之间弥漫着清新的味道,半绿的草芽,斜飞的小鸟,流动的河水。小和尚深深地吸了口气,偷窥师父,师父正安详地打坐在山坡上,心中空无一物。小和尚有些纳闷,不知师父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过了晌午,师父才起来,还是不说一句话,不打一个手势,领着弟子回到寺内。刚到寺门,师父突然跨前一步,轻掩上两扇木门,把小和尚关在寺门外。小和尚不明白师父的意思,独自坐在门前,纳闷不语。很快,天色暗了下来,雾气笼罩了四周的山冈,树林、小溪、鸟语、水声也渐渐变得不明朗起来。

这时,师父在寺内朗声叫他的名字。小和尚闻声进去后,师父问:外边怎么样了呢?“小和尚答:“全黑了。”“还有什么吗?”“什么也没了。”小和尚回答说。“不,外边还有清风,绿草,花,水,一切都还在。”

小和尚明白了师父的苦心,这些天笼罩在心头的阴霾一扫而空。人生往往如此,有的人活得很暗淡,并不是因为他的生活中没有春光,而是暗淡的心境早已把所有朝向春光的窗户悄然关上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6-21
凡夫改变环境而不改变自己的心,圣人改变自己的心而不改变环境
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金刚经》
世事无常,何必强求环境改变?你无法改变整个世界,但是你可以改变你自己,企图改变世界的人是愚蠢的,奥巴马也没能改变世界,美国最强,为了政治有时候仍需低头,没有人能够折服全球的人,强中自有强中手,一山还有一山高,不要和恶人争斗,不要和小人较劲,不要和伪君子讲道理,降伏敌人和降伏自我,都需要智慧,相由心生:
世事无相,相由心生,可见之物,实为非物,可感之事,实为非事。——《无常经》
三世一念:
三世(过去、现在、未来)为一念,合前九为十世也。如是十世以缘起力故,相即复相人而不失三世。如以五指为拳不失指,十世虽同时而不失十世。" (智俨:《华严一乘十玄门》)
无碍的时间观:
)《华严经·离世间品》中也有记载:"菩萨摩诃萨有十种说三世。何等为十?所谓:过去世说过去世;过去世说未来世;过去世说现在世;未来世说过去世;未来世说现在世;未来世说无尽;现在世说未来世;现在世说过去世;现在世说平等;现在世说三世即一念。" (《华严经·离世间品》卷三十七)
当初惠能大师在世时, 有二僧论风幡义,一曰风动,一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观幡悟动,实为妄动,皆是相对运动,究竟是妄心取像,心外争风——离了风则不见幡动,离了幡则风不见动,离了心则不知何为动,可见究竟是相随心解,遇到本空。
因此,金刚经说: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  以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所以,佛法求得的涅磐才是最重要的境界,什么是涅磐?我们可以看看 中观根本慧论 之 第二十五 观涅槃品:
 不生亦不灭, 是说名涅盘。

祝愿您早日福德智慧圆满。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