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古文中称自己为?

如题所述

古文中称自己的词很多,不同阶层不同身份的称呼各异:

国君的自称有:寡人、孤;

皇帝的自称有:朕;

官员在皇帝或比自己官阶高的人面前谦称有:微臣、下官;

自己的谦称有:在下、鄙人、不才、老朽、晚辈、小人等;在师长面前谦称有:生(学生、晚生、生员等;

另外还有:予、余、吾等。

女人的自称有:老身、妾(小妾、贱妾、妾身)、奴、小女。

拓展资料:

自己:自身、本身。出自《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初, 弘景母梦青龙无尾,自己升天。" [唐]蒋贻恭 《咏虾蟆》:"坐卧兼行总一般,向人努眼太无端,欲知自己形骸小,试就蹄涔照影看。" [明]李贽《杂说》:"夺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垒块。" 或者属于某人自身的或某物本身的。

【词目】自己

【英文】Oneself;Self;Own;One's own

【基本解释】自己,本人,自身,我自己

【示例】1.一个人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发现别人与自己有多大的不同。2.我自己的父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2-06
古文中称自己的代词有很多,在不同场合用不同的词语。
最普遍的是:余、予、吾、我。它们也存在一些差别。
余:只表示我自己,不能表示“我们”。
予:与“余”同。《康熙字典》:郑康成注:余、予古今字。
吾:可以只表示“我自己”,也可以加“辈”、“侪”、“人”、“属”等,表示“我们这些人”。吾,是普遍意义的“我”。 
我:是相对于其他人时所言。《说文解字》,我,施身自谓也。意思是将自己放在你、他或对方的环境下的自称。例如,相对于别人的见解,说“我见”;相对于敌方,说“我方”;相对于其他国家,说“我国”。如“敌我不分”不能说“敌吾不分”。
在长辈、兄长、朋友面前,自称用:晚辈、小可、鄙人、敝人、愚等。
在皇帝面前,自称用:微臣、小臣、老臣(自己的年龄和资历高)等。
在上级面前,自称用:下官、末将等。
在官府中,自称用:小民、小人等。
在老师或学问高的人面前,用:学生、小生、晚生等。
在比自己小的人前面,用:愚兄、小老儿等。
具体的说法还有很多,总的特点是“谦”。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3
古文中称自己的词很多,不同阶层不同身份的称呼各异,国君的自称有:寡人、孤;皇帝的自称有:朕;官员在皇帝或比自己官阶高的人面前谦称有:微臣、下官;自己的谦称有:在下、鄙人、不才、老朽、晚辈、小人等;在师长面前谦称有:生(学生、晚生、生员等;另外还有:予、余、吾等。女人的自称有:老身、妾(小妾、贱妾、妾身)、奴、小女,王后自称:哀家。不一而足。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12-21
用古文中称自己的代词有很多,在不同场合用不同的词语: 最普遍的是:余、予、吾、我。它们也存在一些差别。
余:只表示我自己,不能表示“我们”。
予:与“余”同。《康熙字典》:郑康成注:余、予古今字。
吾:可以只表示“我自己”,也可以加“辈”、“侪”、“人”、“属”等,表示“我们这些人”。吾,是普遍意义的“我”。 
我:是相对于其他人时所言。《说文解字》,我,施身自谓也。意思是将自己放在你、他或对方的环境下的自称。例如,相对于别人的见解,说“我见”;相对于敌方,说“我方”;相对于其他国家,说“我国”。如“敌我不分”不能说“敌吾不分”。
在长辈、兄长、朋友面前,自称用:晚辈、小可、鄙人、敝人、愚等。
在皇帝面前,自称用:微臣、小臣、老臣(自己的年龄和资历高)等。
在上级面前,自称用:下官、末将等。
在官府中,自称用:小民、小人等。
在老师或学问高的人面前,用:学生、小生、晚生等。
在比自己小的人前面,用:愚兄、小老儿等。
第4个回答  2018-11-01
用古文中称自己为:
鄙人:古人称呼自己的谦词
在下:古人自称
愚:对自己的称呼,谦词
奴家:古代女子自称
晚生:一般是书生在比自己资历高的人面前自称
卿:古时高级官名;古时君称臣;古时夫妻或好朋友之间表示亲爱的称呼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