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数咏物诗中,为什么骆宾王的《咏鹅》流传最广?

如题所述

《咏鹅》诗一出,多少孩子牙牙学语之时便开始用稚嫩的声音“鹅鹅鹅”地吟诵?今天咱们就好好讲一讲这首看似简单,其实背后大有文化深意的《咏鹅》诗。

《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这首诗的意思不难理解。

鹅啊,鹅啊,鹅啊,你弯曲着脖子向天歌唱,白色的羽毛浮在绿水之上,红色的鹅掌波动着清波。

但纵然是令人惊艳的后两句,其实只是对对子的水平而已,为什么这样一首普普通通的咏物诗反而成为中国流传最广泛的诗歌之一呢?这要从从古自今的“神童文化”说起。

古人认为,皇权天授,而顺理成章地,但凡有所成就,官位显赫,学识通达的人都与普通人不一样,他们天赋异禀,从小就与别的孩子有区别。所以翻阅各种人物传记,往往能看名人在幼时便有惊人之举,我将之成为“神童文化”。

例如,李白七岁的时候,便吟出“李花怒放一树白”的句子,因此取名为李白;

张九龄很小的时候便能用对对子的方法戏耍成人;

王勃六岁就能写好文章,九岁就能指出《汉书》中的错误;

古人似乎特别喜欢夸耀自己孩子的独特之处,但凡有些不一样的举动,都会被长辈亲属四处宣扬,津津乐道,有时候也因此有夸大的嫌疑,记录进史书之中也只能当逸事来看待。

言归正传,《咏鹅》诗正是“神童文化”下的产物,民间传说这首诗是骆宾王七岁时所做,当时有客人来家中做客,客人为了试探骆宾王就让他对着池塘里的鹅作诗,骆宾王因此创作了此诗。

完整地看待这个故事你会发现有很多巧合,恰好有一个小孩子(骆宾王),这个小孩子恰好做了一件出人意料的事(写诗),又恰好有长辈客人在场,按照中国古人的性格,这件事一定会到处宣扬,顺便给骆宾王冠上一个“神童”的头衔。天和地利之下,这首诗不火都不成。

其实现代的父母心理和古人一样,喜欢到处夸耀自己的孩子,只不过想要成为现代的神童要求比古代高了太多!另外,现代的神童很容易被证伪,因此我们才很少听到谁家的孩子是神童这样的说法。

最后,放上一首《咏猫》供大家取乐。

《咏猫》

猫,猫,猫,见人它就挠。

上蹦又下跳,让人找不着。

只写有趣的文章,欢迎关注诗词趣读,不好玩你来找我!看完点个赞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