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溺爱孩子的影响有哪些

如题所述

家长溺爱孩子会产生以下一些不好的影响:
一、容易形成“宠坏”的心理,孩子认为他们可以以任何手段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他们会认为自己可以掌控一切,他们不会学会计划和安排,不会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二、容易懒惰,因为家长会为孩子做他们能做的事,孩子不会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他们不会学会发展自己的能力和技能。
三、容易情绪激动,孩子会过度依赖家长,他们不能承受失败和挫折,缺乏自信心,不敢冒险,害怕处理复杂的问题。
四、缺乏责任感,家长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小宝贝”,把一切都责备自己,不会让孩子承担责任,孩子不会学会尊重和付出。
五、容易缺乏社交能力,孩子不会学会和他人沟通交流,也不会学会经历失败,获得成功的乐趣,也不会学会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友谊。
所以,家长溺爱孩子会产生很多负面影响,家长应该尽量避免溺爱孩子,而不是宠坏他们。应该给孩子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培养孩子自立自强、坚强自信的精神,使他们健康成长,能够在未来的每一步都自信满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2-09
所谓“子不教,父之过”,家长[微博]什么样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并最终决定孩子人格的养成是怎样的。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家长都孩子都疼爱有加,有的甚至无条件满足孩子的需求,导致孩子永远都“长不大”。
父母常见的溺爱方式
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的宝宝小霸王一样,挑食偏食、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而有的孩子则是胆小怕事,什么事都不敢碰……这些问题大多是因为家长过于溺爱孩子而造成的。
一、那么,父母对孩子的溺爱,通常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呢?
1、买贵重电子产品送孩子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小朋友接触到高科技产品。走在街上,坐在公园里,你会发现很多小朋友手中都拿着平板电脑、电子游戏机等,由于孩子的好奇心重,他看到其他小朋友在玩,就希望自己也能拥有一台。
于是,无论自己家庭经济条件如何,孩子都吵着闹着希望父母能够买一台给自己。父母想到自己就只有那么一个孩子,于是,就顺应孩子的要求,也让孩子拥有名贵的电子产品。
2、只要孩子喜欢的玩具都会买
孩子好玩是天经地义,但是孩子对事物的新鲜感有限,所以,孩子买了东西后,不久之后就为成为弃物。当孩子见到自己感兴趣的玩具,就千方百计让家长买。
有位妈妈告诉我们,自己的孩子看完《熊出没》以后,看到街上的小店有一只抢是会发出“站住,光头强”的声音,就吵着要买回家。其实,儿子的玩具已经堆积如山,关于动画片里面的玩具多不胜数。
3、只要想吃的都要求
孩子对自己的节制能力较差,见到喜欢的食物都控制不住。很多小朋友放学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求家长买零食。
特别是有老人的家庭,这种情况就更加严重。很多老人告诉我们,孙子孙女在路边看到想吃的东西,就一定要吃到为止,大人是哄、骗,还是用其他的方法,都无补于事。
二、溺爱孩子的危害
现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每个家长都希望给孩子最好的,买东西要买最贵的,上幼儿园要上最好的,其实,对孩子过度的关爱并不好。
父母过分溺爱孩子,凡事包办代替,使孩子失去了成长的空间,结果造成孩子的“无能”,遇到问题不会解决,只会退缩和求助,甚至以自我为中心。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自私自利
现在,许多家庭都是6个长辈喂养一个孩子,于是,宝宝一出生就犹如众星捧月般的让全家人爱到心坎里。看到宝宝哭闹、不小心跌伤,父母都心痛不已。
但是,许多家长对于宝宝想要的东西从不舍得说不,如果宝宝长期得到特殊待遇,处处优先,只要提出要求就会得到满足,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宝宝,容易忽视别人的需求,以自我为中心。
2、胆小怕事
我们经常看到,父母害怕自己的孩子受伤,因此不让孩子到公园玩,不让孩子和同年人玩游戏。而当孩子遇到问题或困难时,家长就立刻伸出援手,不给孩子解决问题的机会。
长期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下,在爸妈“不许摸这,不许碰那”的管教中,孩子不能独立解决问题,容易养成胆小怕事的性格,稍有不适就惊慌失措。
3、称王称霸
父母的过度溺爱,无条件满足孩子,容易使孩子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进而提出更多不合理的要求。
而大部分家长,只要一看到宝宝哭闹,就会无条件满足宝宝,甚至是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导致宝宝没有好恶之分,像个小霸王一样,认为别人的东西也是属于自己的。这种孩子,在幼儿园也容易和别的小孩发生矛盾。
4、偏食挑食
在许多中国家庭,我们都会看到妈妈拿着一碗饭在孩子后面追着跑,好像求孩子吃饭似的。有的父母担心孩子吃不饱,就算零食也照样给孩子吃,对宝宝“唯命是从”,宝宝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
久而久之,宝宝养成这种习惯后,就开始挑食偏食了,这对宝宝的成长发育非常不利。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12-09
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将会让孩子失去自主学习的激情和自食其力的能力。
第3个回答  2017-12-09
叛逆,目中无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