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在实行的是什么货币政策财政政策

如题所述

我国现在实行的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稳健的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是以比较平稳的货币供应量增长来实现稳健的货币政策操作的。

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即增加政府支出来扩大社会总需求. 包括增加政府购买、增加政府转移支付、降低税率。

坚持相对宽松的财政政策,主要为支持供给侧改革与经济增长。而货币政策以币值稳定为目标,正确处理防范金融风险与支持经济增长的关系,在提高贷款质量的前提下,保持货币供应量适度增长,可支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拓展资料:

货币政策也就是金融政策,是指中国人民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用量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的总称。货币政策的实质是国家对货币的供应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而采取“紧”、“松”或“适度”等不同的政策趋向。

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市场利率,通过市场利率的变化来影响民间的资本投资,影响总需求来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调节总需求的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为法定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和贴现政策。

财政政策是国家制定的指导财政分配活动和处理各种财政分配关系的基本准则。它是客观存在的财政分配关系在国家意志上的反映。

在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又是国家干预经济,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工具。一切剥削阶级国家的财政政策都是为着维护其超经济的剥削关系。当其统治者处于上升时期时,往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采取较为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财政政策。但随着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财政政策会变得越来越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从而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百度百科_货币政策百度百科_财政政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7-26
  1、我国现在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保持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2、积极的财政政策。2015年,中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在经济处于“三期叠加”和新常态阶段,政府稳健的宏观政策、灵活的微观政策、社会政策托底的总体思路,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实现了经济稳定增长与推进结构调整的平衡,保持了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中央政府稳步推进经济体系市场化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型,打破了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在产业发展中的管制和垄断,促进了要素市场化,支持了私有经济发展,推动了教育与研究改革、鼓励人力资本投资,提升了要素生产率水平。
  3、稳健的货币政策。2015年,央行审视“新常态”的阶段性含义与特征,长远且动态的看待金融稳定和系统性风险问题,在加快结构转型和缓解增长过快下行之间取得了平衡。总体来看,受货币政策宽松推动,2015年固定资产投资放缓速度慢于之前预期,但是其他一些因素的负面影响超出预期,最重要因素是在房地产下行和传统的采矿、制造业去产能周期中,国内银行体系出现了自主性信用收缩。因而,依然维持之前的经济预测,GDP同比增速由2014年的7.2%回落至2015年的6.9%。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6-02-11
  1、我国现在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保持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2、积极的财政政策。2015年,中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在经济处于“三期叠加”和新常态阶段,政府稳健的宏观政策、灵活的微观政策、社会政策托底的总体思路,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实现了经济稳定增长与推进结构调整的平衡,保持了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中央政府稳步推进经济体系市场化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型,打破了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在产业发展中的管制和垄断,促进了要素市场化,支持了私有经济发展,推动了教育与研究改革、鼓励人力资本投资,提升了要素生产率水平。
  3、稳健的货币政策。2015年,央行审视“新常态”的阶段性含义与特征,长远且动态的看待金融稳定和系统性风险问题,在加快结构转型和缓解增长过快下行之间取得了平衡。总体来看,受货币政策宽松推动,2015年固定资产投资放缓速度慢于之前预期,但是其他一些因素的负面影响超出预期,最重要因素是在房地产下行和传统的采矿、制造业去产能周期中,国内银行体系出现了自主性信用收缩。因而,依然维持之前的经济预测,GDP同比增速由2014年的7.2%回落至2015年的6.9%。
第3个回答  2012-06-07
  松的财政政策和适度放宽的稳健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主要包括信贷政策和利率政策,收缩信贷和提高利率是“紧”的货币政策,能够抑制社会总需求,但制约投资和短期内发展,反之,是“松”的货币政策,能扩大社会总需求,对投资和短期内发展有利,但容易引起通货膨胀率的上升。财政政策包括国家税收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增税和减支是“紧”的财政政策,可以减少社会需求总量,但对投资不利。反之,是“松”的财政政策,有利于投资,但社会需求总量的扩大容易导致通货膨胀。
  2012年根据我国现有情况我认为:总体是双松,但货币政策放松必须是步伐缓慢,可以通过在放收结合中达到适当放松。财政政策则需要放松。
  1.GDP增速从2011年一季度的9.7%下滑到二季度的9.5%和三季度的9.1%。2012年国家将经济增长目标定为7.5%。经济增长减缓,会引起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主要为失业及由失业导致的社会稳定等一系列问题,通过货币政策的适当放松达到提振经济,解决就业,稳定职工收入,稳定社会的目的。但放松货币政策引起信贷规模的一定增长,一是解决企业的资金链问题,在民营中小企业为主体GDP创造者的当今,可能效果不会明显;二是在高准备率的环境下,金融机构通过金融工具的创新等已形成一定的绕过货币政策的做法,货币政策实际效果已打折扣。
  2.地方财政债券的发行等财政政策的实施,挤占了货币流动性的释放,扩大了投资但减少了消费。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混合使用,使市场利率水平保持稳定,在CPI高位情况下,存贷款利率不宜作大的松动,否则会使今年的调控(特别是对房价调控)付之东流。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是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客观要求和必要条件。但两大政策协调配合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正确确定两大政策的搭配方式及其具体操作,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外部环境的协调配合。例如,需要有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外贸政策、社会福利政策等其他政策的协同;有良好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内社会政治环境;有合理的价格体系和企业(包括金融企业)的运行机制;还需要有各部委、各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支持配合。
第4个回答  2018-05-23
我国目前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稳健的货币政策及积极的财政政策。
坚持相对宽松的财政政策,主要为支持供给侧改革与经济增长。而货币政策以币值稳定为目标,正确处理防范金融风险与支持经济增长的关系,在提高贷款质量的前提下,保持货币供应量适度增长,可支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