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有百家争鸣,思想家、哲学家辈出,为何后来没有这样的局面出现?

如题所述

百家争鸣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中国两千多年以前出现的以儒、墨、道、法为代表的诸家学派“百家争鸣”,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对后世中国人的心理、观念、习惯、行为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形成了汉民族独具的文化传统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焚书坑儒,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结束了。后来到了汉武帝,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新政策,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

此时的儒家思想已经过改造,将儒、道、法、阴阳诸家学说融为一体,相互吸收、融汇合流。其后,儒家学说又不断被改造,出现了宋明理学、陆王心学、乾嘉朴学等,这些都对中国人的心理、观念、习惯、行为方式产生了较大影响。 受这些思想的影响而产生的人道精神和人格理想,重视现实、关注社会、主张经世致用的理性态度,乐观进取,舍我其谁、勇于奉献的牺牲精神等等,都曾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感染、教育和激励过无数仁人志士,是值得珍视的文化瑰宝。

 但由于这种文化长期处于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地位,也不免带有专制主义、禁欲主义、等级主义的色彩。至于不偏不倚、明哲保身、怨而不怒、逆来顺受等在中国人中常见的的心理特征和处世之道,更是长期受到传统文化熏陶的产物。由于过于强调入世现实,便相对地忽视、轻视甚至反对科学的抽象思辩,这对中国科学和思维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迟滞作用。 春秋战国出现“百家争鸣”的根本原因 中国历史上,西周以前学在官府,东周以后,学逐步走向民间。

春秋战国时代,王权衰落,奴隶制度解体,奴隶主贵族独占文化的局面被打破。诸侯争霸,各国开放政权以延揽人才,又因为人口的增加,土地分配困难,社会发生剧变。这一时期有思想的知识分子,面对现实的社会问题、人生问题等,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和思想。个人利害与国家之间的利害交互运用,相互影响,标新立异。

各种学说,思想纷纷出现。所谓诸子百家,或者叫百家争鸣。春秋后期已出现颇有社会影响的儒家、道家、阴阳学说、法家、墨家等不同学派,而至战国中期,学派纷呈,学说丰富多彩,为中国文化发展奠定了宽广的基础,中国术语上把这一时期称为“诸子百家”或者“百家争鸣”时期。司马迁《史记》引述了司马谈对学术流派的见解,他把先秦以来的学派总归纳为六家,即:阴阳学说、儒家学派、墨家、法家、名家、道家。

班固在《汉书》中则把先秦以来的学派归纳为十家,即: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  因此,只有存春秋时有"百家争鸣",说明社会处于变革中,才是根本原因。我的看法,A 和B 都不对 ,根本的原因是当时还没有出现“独尊儒家” ,汉朝“独尊儒家”后,中国也出现过大分裂的战国时代 ,为什么就没有出现春秋那么多思想家呢? 因此 ,根子在“独尊儒家” 。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07
后来连国家都不统一了,人们所写所作也就不一样了
第2个回答  2019-10-06
当时统治者们都需要人才,各种思想百花齐放,所有人都支持!
第3个回答  2019-10-05
因为战乱时期出英雄是有道理的后来稳定后事情也少了思想也观念也退化了。
第4个回答  2019-10-05
因为这些对国家有用的学者不被大家尊重了,就没有学者都不出来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