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害怕跟别人一样,又害怕跟别人不一样”

如题所述

害怕和别人不一样
我们经常说,人是社会化的。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社会化究竟意味着什么,其实社会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群体会提供无形的规范,这些规范又反过来指导着人。
很多时候,这些规范为人们提供了标准,当我们把自己当作被注意的客体(自我知觉self-awareness),我们一般会按照标准来调整自己,因为这些标准的达到意味着某个群体的归属。而这些标准没有达到,则会遭到群体的排斥。在很多校园霸凌(bully)中,受害者往往具备了与群体不同的特点,比别人长得胖了一些,比别人长得漂亮了一些,甚至只是考试没有作弊。
因为这些标准,才构成了群体,因为某种一样,我才能成为群体的一份子。所以,我们害怕的不是和别人不一样,而是群体标准下的不一样。一个党员不害怕自己的腰围与其他党员不同,而害怕入党申请书的中心思想与别人不一样,因为这个才是你成为党员的必要条件。
根据埃里克森的自我发展阶段理论,归属感的需求在青年时期较为强烈,我们需要通过融入群体来获得安全感和自我认同,文化不同造成的表现可能不一致,但动机差距不大,比如参演话剧,参加篮球队。
当人们归属感的需求并不强烈也没有巨大的外界动机,或者有着更高的普遍标准(比如,我们不应该作弊),或者并不认同群体。一方面,这些原因本身就会为特立独行提供动机,即我不害怕与你们不一样;另一方面,这也表明,这些内在自我意识(internal self-awareness)更多,也可以称为private self-consciousness更高的人,会更注重自己的内部特征和感受,对和别人一样还是不一样不是特别注重。
同时,从众也是一种这样的现象。原因有两点,一是采取被群体所认同的观点和行为,可以避免被排斥和孤立;二是正确性模糊的情况下,需要依靠大多数人来避免错误,体现为一种认知行为,也减小了一个人承担代价的风险,体现为最小成本原则。
害怕与别人一样
很多动物在求偶的时候,会手舞足蹈,甚至用光鲜亮丽的外表来替代保护色,很容易想到它们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样有更大的概率吸引到异性来完成交配。而且也很容易想到,这种行为带来的生存价值比维持自己的保护色,或者与群体保持一致的生存价值更大。
事实上,处在竞争环境下,我们会倾向于表现自己,而不是淹没在集体。为了有限的资源,人们不仅是害怕自己真的和别人一样,而且还害怕自己表现的和别人一样,同样的,这种竞争条件下的“一样”也有着限定,是用来区分自己和他人来获得优势,而“一样”则会付出代价,而不会有心理收益。比如,一个应聘者面对问题结结巴巴,另一个应聘者就不希望和他一样。那么,反过来呢?
具体的来说,即使在某些方面我们与群体成员保持一致(害怕与别人不一样),在另外一些方面我们与群体成员也一定要有所不同(害怕与别人一样),因为不仅有群体之间的竞争,也有群体内部的竞争。竞争的情景千千万万,追求异性,选拔性考试,奖学金,公司业绩,参演话剧中的不同角色,竞争使得我们害怕与别人一样,而我们害怕与别人一样的心理也几乎是由于潜在的竞争心态所引发,只是这种心理不一定会被意识到。
基于以上两点,我们不难理解,不仅我们有时候会害怕和别人一样(或者不一样),侧重于知觉情境,而且我们会害怕和别人具备某些相同点(不同点),侧重于知觉特征的不同方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4-06
我也有同感…但是只有面对…才能战胜自己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