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相盆地与陆相盆地对比分析

如题所述

1.3.2.1 东部陆相断陷盆地沉积或沉降中心就是生烃中心,海相层系生烃中心并不是沉积或沉降中心

我国东部陆相中新生代断陷盆地往往具有如下特点:①多期成盆;②多凹共生、同步演化;③多物源、多类型沉积;④多元复合成烃;⑤复式油气聚集(表1-6)。而海相碳酸盐岩层系发育的古生代盆地,海相层系的生烃中心并不是沉积或沉降中心,往往是发育于陆棚斜坡或台内凹陷的滞流沉积环境中的暗色细碎屑沉积物。油气具有多源、多期生烃、多期运聚成藏及多期调整与改造的特点(表1-6)。

表1-6 我国陆相沉积盆地与海相沉积盆地的差异对比

1.3.2.2 东部陆相断陷盆地以陆源碎屑岩储层为主,海相层系以碳酸盐岩储层为主

我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沉积主要为河湖环境控制下的碎屑岩沉积,因此储层类型以砂岩为主(图1-15),尤其是三角洲沉积环境常常是优质的储层系。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隙,流体运动总体上服从达西定律

古生代海相沉积盆地中,主要为台地与台地边缘的碳酸盐(生物礁、滩、白云岩等)沉积,储集类型多样(图1-15),除早期受沉积环境控制外,后期成岩演化的作用对碳酸盐岩储集体的改造强烈,储层非均质性强,储集空间类型多样,孔、洞、缝及其复合体常形成优质的连通储集体。流体运动往往并不服从达西定律。

1.3.2.3 中国陆相断陷盆地多为单旋回盆地,海相沉积盆地多为叠合改造盆地

东部陆相断陷盆地主要受控于太平洋构造域的陆内拉张活动,因此,盆地发育主要呈地堑式或半地堑式,整体演化为早期断陷—晚期坳陷的单旋回型。虽然晚期构造出现反转,但盆地结构相对简单,以伸展正断层发育为特征。

图1-15 渤海湾盆地、塔里木盆地台盆区生储盖组合柱状对比图

古生代海相沉积盆地早期受控于特提斯构造域演化,盆地经历多期拉张—缩短旋回,往往存在由被动大陆边缘到前陆盆地的演化过程,因此盆地多为叠加改造型盆地。尤其是晚期受燕山—喜马拉雅构造运动的影响,叠加了陆相沉积盆地,海相沉积盆地多卷入变形活动,形成了构造残留盆地,盆地结构复杂多变,构造样式多以逆冲断层及相关褶皱为特征,并往往叠加了后期的构造形变。

1.3.2.4 陆相沉积盆地保存环境与海相层系保存环境存在明显的差异

我国陆相沉积盆地与海相沉积盆地由于抬升剥蚀、断裂发育、地下水活动强烈程度的差异性,在油气保存环境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图1-16),表现在:①西部油气藏破坏类型多样,各种破坏类型均有,主要以油藏抬升、流体冲洗、断裂活动破坏类型为主;②中部以油藏抬升破坏型为主,其次是断裂活动破坏型;③东部以断裂活动破坏型为主,仅在盆地边缘由于油藏抬升、水动力冲刷、沉积不足而形成稠油油藏。

图1-16 中国东部、中部、西部油气藏破坏类型统计对比

从整体保存环境看,我国陆相沉积由于形成时间晚,成岩演化适中,泥质岩往往成为主要的直接盖层与区域盖层,尤其是东部断陷盆地由于欠压实作用,常常形成超压封盖作用,形成油气的良好封存环境。而我国海相碳酸盐岩形成时间早,经历多期构造作用,成岩演化过程常导致泥质岩盖层的成岩作用较强,可塑性变差,在受应力作用时容易发生破裂,造成封盖能力的降低而使油气发生逸散与改造。我国海相沉积分布区常常见有古油藏的残存,如贵州麻江古油藏、四川天井山古油藏等的形成,就是构造隆升剥蚀作用导致封盖环境失效的结果。而在大面积分布的中下三叠统膏盐岩区域盖层的封盖下,四川盆地海相层系天然气藏得以保存(图1-17),形成了我国的主要天然气生产基地,所以在我国海相层系油气评价中应特别重视膏盐岩层对油气保存的重要作用。

图1-17 四川盆地膏盐岩盖层分布与天然气分布关系

1.3.2.5 东部陆相盆地油气晚期成藏,海相层系多期成藏晚期定位

我国东部陆相沉积盆地主要是在中、新生代发育的断陷盆地,因此盆地多具断-坳二元式结构。在古近纪与新近纪之间应力场有一个明显变化,这一变化不仅使早期裂陷伸展形成的生油凹陷得到了新近系沉积的披覆,为烃类转化、运移提供了温度、压力条件,还对油气向圈闭运移、聚集和保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油气成藏期晚。油气藏分布有以下规律:在凹陷外环带发育有披覆背斜油气藏和潜山油气藏;在凹陷边环带发育超覆油气藏、不整合油气藏、残丘山和冲积扇油气藏;在凹陷内环带分布逆牵引油气藏和断块油气藏;在凹陷中央凹陷带主要形成了生油岩体中的岩性油气藏和断块油气藏;在凹陷中央隆起带发育浊积岩岩性油气藏和披覆油气藏等多环式油气藏。

现今南方海相油气田(藏)的分布、保存与中国印支期以来构造运动的叠加、改造关系密切相关,大量油气藏主要是在喜马拉雅期定型成藏的。因此,晚期调整成藏是海相沉积盆地成藏的一个特色。典型油气藏解剖说明,川东、川西的天然气藏(田)形成具有多期成藏、油气转化(燕山期—喜马拉雅期以来的相态调整)、晚期调整、动态平衡聚集成藏特点。

塔里木盆地海相下古生界油气藏具有多时代油气供源、长距离、跨时代运移和聚集、多期成藏特点,可分出早海西期、晚海西期、印支期—早燕山期、晚燕山期及喜马拉雅期5个时期,根据油气的生成演化及成藏规模确定海西期及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期是塔北最重要的成藏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