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海西塘造园艺术有何特色?

如题所述

澄海西塘全园建筑面积约230平方米,虽仿苏州园林样式而建,却不失潮汕地区建筑特色。澄海西塘楼台、亭榭、假山、塔、洞、象形石、松化石、荷池等巧妙安排。

在有限的空间营造无限的美境,使得山水相连,林木相间,亭台楼阁各得其宜,创设了“三步一无我,五步频回头”的艺术境界。

西塘造园艺术高超,结构精巧,包奇荟胜,独具一格,其造园尊崇自然的理念,体现出我国传统园林的思想。明清时期的粤东传统私家园林,以西塘最具代表性。

澄海西塘总平面结合地形和使用功能把园内空间划分为入口门厅小院、前部宅居院落、中部庭专栏名园、缸园和后部书斋4个部分。

在庭园外门,迎客的是一堤婆娑翠竹半池荡漾碧波,至正门前,见门楼匾额上刻着正楷“西塘”两字笔画端庄平易落款为“嘉庆四年六月吉旦”。但不署名。

庭园正门东向,门内为一封闭小院,由于在小院正中开辟了洞门,人们透过圆洞门可远望庭园假山和重檐六角亭,宛如一幅古画。

通透的门洞改善了小院的封闭感。门洞的处理使小院与大院的联系紧密而又过渡自然既增加了空间的层次感又使小院空间起到了欲扬先抑的效果。

通过小院的圆洞门,大院的右侧为居住部分,住宅厅堂为三开间建筑,是一明暗平房,厅面隔扇及室前窗柩,细木装修纤巧精丽。大院前后有廊前廊,附有拜亭,其院落布局规整、开敞疏朗。

住宅通过拜亭的檐廊瓶门与庭园联系。拜亭前用红黑小石铺成“双凤朝牡丹”图案的庭院地面,迎面是西塘庭园的主景叠石假山,整个庭院文雅清静。大院中部庭园植遍竹木,一湾水池雕栏围绕,狭窄之处为卧式平桥,与宅风檐廊相通。

穿过厅堂风檐廊的花瓶形侧门,则步入山下卧式小石桥。在桥头前,雕塑有一石状鲤鱼,跃起之势,栩栩如生,名为“鲤鱼跳龙门”。每当月圆立于桥顶。可见左右两边池水皎月双印,所以名为“西塘印月”。

桥东荷塘后门,有水亭一座,置于池中底面,用石板架出水面,呈六角状,有石刻诗云:

云水浮空崖,树木问飞阁。

胜迹清以幽,吟啸资逸乐。

假山之下有一幽深岩洞称为“鹤巢”原养白鹦鹉据说鹦鹉能吟简短诗句十分逗人喜爱。岩洞之上。奇石峥嵘石壁上刻“秋水长天”四字苍劲俊秀。

山下石路迂回曲折。在小桥旁边,植有数竿金丝竹,低拂着一片山石,上刻“挹爽”两字。

沿小石径,可登假山。叠石假山,有山脚下洞。进洞内攀石级可达山顶,山顶上立有重檐六角亭,称“碧螺亭”。亭边石山耸立,如狮似马、似狮似鹿,谐趣横生。周围配猴、狗、鹿和马诸形态山石。假山北面,楼阁临池,飞檐映水,恬静清幽。

临池西面,设有琴形石桌,称为“琴台”。琴台右侧,为九层景塔,迎风矗立塔前,有一方石旁,栽含笑、夜合两边梨树、榆树挺立林荫覆盖清风徐来树影婆娑。

池南有重檐尖顶的芳亭,耸立于水畔。在六边形的水阁后面正中,一石壁立,高约人余,西南是厅堂,陈设清雅,可闻鸟语花香。

在水阁前的厅堂内,悬挂着洪元记曾经斥巨资采购的明代著名书画家唐寅、清代同治状元陆润庠、清代著名书画家何绍基名家的墨宝真迹,并珍藏了《二十四史》一部。厅堂对面,芝兰飘香,山茶竞艳。

园内后部的书斋是一幢两层的楼阁建筑,与庭园内假山相通,楼阁临池飞瞻映水巍然屹立起逸空际大有飞凌碧波招揽风月之势。四周环绕小廊,上层可直接通往假山。顺石级登楼只见园外宽阔的池水波光闪烁,倒映着远处群山和农舍。

庭园边界利用假山、楼阁为界,而不专设围墙,把园外空间景色引入庭园,不仅扩大了瞭望视域,还增加了庭园的开阔感。这充分体现了庭地小,建筑比重大,援引庭外风光入景的特点。

在庭园围墙绿瓷窗下,有两根木化石,立于绿荫丛中,斑驳苍老,别致幽然。处身“西塘”之中,确如已赴苏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