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不同文化背景的谈判对手,应采取怎样的原则态度?

如题所述

谈判语言和一般的语言表达有着明显的区别,谈判是双方意见、观点的交流,谈判者既要清晰明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又要认真倾听对方的观点,然后找出突破口,达到说服对方、协调双方的目标,争取双方达成一致。要想掌握、运用好谈判语言,首先应该了解谈判语言运用的基本准则。

谈判的动力是需要和利益,谈判双方通过谈判说服对方理解、接受己方的观点,最终使双方在需要和利益方面得到协调和适应,因为这是关系到各方利益的重要活动,所以语言表述上的准确性就显得至关重要了。谈判双方必须准确地把己方的立场、观点和要求传达给对方,帮助对方明了自己的态度。如果谈判者传递的信息不准确,那么对方就不能正确理解你的态度,势必影Ⅱ向谈判双方的沟通和交流,使谈判朝着不利的方向转化,谈判者的需要便不能得到满足。如果谈判者向对方传递了错误的信息,而对方又将错就错地达成了协议,那么,就会招致巨大的利益损失。

谈判无所不在,谈判对象也各有不同,要取得谈判的成功,谈判者就必须遵循针对性原则,要针对不同的谈判对象,采取不同的谈话对策,因人而语。谈判对象由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性格、兴趣等的不同,接受语言的能力和习惯使用的谈话方式也完全不同。男性运用语言理性成分较多,喜欢理性思维的表达方式,而女性则偏重于情感的抒发;性格直爽的人说话喜欢直截了当,对他们旁敲侧击很难发生效用;而性格内向又比较敏感的人,谈话时喜欢琢磨弦外之音,甚至无中生有地品出些话里没有的意思来。

如果在谈判中无视这种个人差异,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势必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进而影响谈判的顺利进行。除了个人差异之外,谈判双方还要注意老幼尊卑、亲疏远近、上下左右等各种关系的差异,谈判者在谈判中还要考虑各种差异对语言应用的影响。跨国谈判更要注意语言的针对性,不同的文化背景决定了对语言的不同理解。所以,在谈判时必须考虑对方的接受能力。

灵活性

谈判过程中谈判双方你问我答,你一言我~语,口耳相传,当面沟通,根本没有从容酝酿、仔细斟酌语言的时间。而且谈判进程常常是风云变幻、复杂无常,尽管谈判双方在事先都尽了最大努力,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制定了一整套对策,但是,因为谈判对手说的话谁也不能事先知道,所以任何一方都不可能事先设计好谈判中的每句话,具体的言语应对仍需谈判者临场组织,随机应变。

谈判者除了要仔细倾听对方的话,从话中分析反馈情况,还要善于察言观色,从对方的眼神、姿态、动作、表情来揣测对方对自己话的感受,考察他是否对正在进行的话题感兴趣,是否正确理解了得到的信息,是否能够接受自己的说法。然后,根据考察的结果,谈判者要及时、灵活地对自己的语言进行调整、转移或继续话题,重新设定说话内容、说话方式,甚至终止谈判,以保证语言更好地为实现谈判目的服务。如果谈判中发生了意料之外的变化,切不可拘泥于既定的对策,应该以不变应万变。不妨从实际出发,在谈判目的规定性许可的范围内有所变通,以适应对方的反应。

适应性

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什么时候说什么话”,就是告诉人们,说话一定要适应特定的言语环境。所谓言语环境主要是言语活动赖以进行的时间、场合和地点等因素,也包括说话时的前言后语。言语环境是言语表达和领会的重要背景因素,它制约并影响了语言表达的效果。掌握谈判语言艺术就一定要重视言语环境因素,如果谈判时不看场合,随心所欲地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仅语言不能发挥效果,甚至还会引人反感,产生副作用。因此,要根据不同的场合随时调整语言表达的策略,采用与环境最为契合的表达方式。如果发现环境根本就不适合谈判,就要及时换个环境或者改变谈判计划,甚至中止谈判,以免谈判失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6-10
谈判原则肯定是要坚持自己的底线,策略上可以灵活一点。
第2个回答  2020-06-10
应该去了解自己谈判对手的单位情况,个人的文化背景,生活习好,以及工作和生活的情况。只有这样,在谈判时才可能得心应手。
第3个回答  2020-06-10
尊重他们的文化习惯,但是坚持自己的原则
第4个回答  2020-06-10
你好,那首先就是不卑不亢的原则,我们一定不能因为他的国家强大,他的文化多怎么样就对他啊,比较软弱,我们一定要去坚守自己,然后相信我们的民族是最伟大的民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