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历史上还有哪句话能和这句话媲美?

如题所述

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

这句话出自万历朝鲜战争胜利后明神宗朱翊钧颁布的《平倭诏》

明神宗朱翊钧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驾崩,10岁的朱翊钧即位,年号万历,也叫万历帝。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1588年,日本丰臣秀吉基本统一日本后,因国内矛盾激化,决定对外出兵,以获得更多土地资源。1592年,丰臣秀吉共调动九个军团14万人渡海至朝鲜作战,由宇喜多秀家为指挥。战前资源一切准备就绪后,丰臣秀吉以朝鲜拒绝攻明为理由,4月正式对朝鲜发起战争

 

战争初期日军势如破竹,一个月攻下朝鲜京城,再破平壤。驱逐朝鲜国王李昖,日军所到之处,焚烧劫掠,仅晋州一地,军民被屠杀者6万人。李昖遣使向明朝求援,明朝认为倭寇进攻朝鲜,真实意图乃是中国,救朝鲜等于救自己。不久之后出兵援助朝鲜。初次救援,因粮草不急,地方情况不明,加上指挥权不专,第一次援朝并不顺利。

于是明朝集结辽东军及三千戚家军约4万人由宋应昌、李如松统领,再奔赴朝鲜作战。日军在平壤之战大败后后撤,而明军因兵力也无法进行大规模作战,在碧蹄馆之战后双方开始议和。在1595年,战争第一阶段基本结束。

 

时隔两年1597年,日军在发14万大军侵略朝鲜。朝鲜二次求援,明朝再次议定援朝。明朝初次调集4万兵力赴朝救援,后续不断增兵,最高至7万。稷山大捷蔚山之战、鸣梁海战彻底粉碎了日军称霸的意图,加上丰臣秀吉死后日军军心涣散,难以为继,遂全部从朝鲜半岛撤退,至此朝鲜战争彻底胜利。

1599年四月,明军班师回朝,万历帝接受的百官朝贺。次月,颁《平倭诏》诏告天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3-24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我觉得只有这句话才能够深切的表达出这种感情,才能媲美!
第2个回答  2020-03-24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句话,还有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句话。
第3个回答  2020-03-24
不知道“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算不算历史中的这句话?也许这句话就是根据古代那句话演变而来。我觉得还是成吉思汗的那句话最适合这里了,“尔要战,便战 ”。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