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宋江是怎么死的?

如题所述

宣和四年(1122年),宋江起义被宋将折可存镇压下去,宋江等人遭到残酷杀害。

宋江(约1074-1122)山东郓城县水堡乡宋家村人,是施耐庵小说《水浒传》中宋江的历史原型。公元1119年宋江领导了一次农民起义,不过,与同时期的方腊起义相比,规模要小得多。宋江投降后成为征讨方腊的马前卒。

1121年初,宋江率领起义军挺进江苏地区,后被张叔夜设伏。宋江虽率部勇猛拼杀,给敌人以重创,但面对重围,船只着火,退路已断,向张叔夜投降接受招安。

扩展资料:

宋江是北宋宣和年间民变首领,后来投降宋朝。此事成为后来章回小说《水浒传》主角。宋江在小说中是梁山泊义军之首,为天罡地煞排名第一位的天魁星。字公明,绰号呼保义,又号及时雨

为人重义,名扬江湖,受各地草莽的仰慕。宋徽宗赵佶,是历史上有名的享乐天子和昏君。可以说,他天资甚高,吟诗咏赋,能书会画,对玩乐尤为嗜好,声、色、书、画、奇花异石、飞禽走兽,乃至蹴鞠等等,无所不好。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宋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20
第2个回答  2014-09-12
历史上根本就没有宋江这个人,当然在那个时代确实有过小股,农民起义到后来还是被朝廷给镇压了。
第3个回答  2014-09-12
宋江是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原为郓城县押司,后因私放晁盖等人,被阎婆惜捉住把柄,以至于杀了阎婆惜后连夜逃走,辗转周折上了梁山。晁盖死后继任梁山大寨主,接受朝廷的招安,接连出征辽国、田虎、王庆、方腊等,屡立战功,最后被蔡京等奸臣设计害死。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5
  宋江的结局
  宣和元年宋江正式起义后,不久便离开了梁山泊,转战山东、河北、河南之间,“横行河朔、东京,官兵数万,无敢抗者。”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宋江率领起义军由沭阳乘船到海州(今连云港),海州知州张叔夜派上千名官兵埋伏在海州城郊,用轻兵临海挑战,引诱起义军弃船登陆。义军登陆后,旋遭伏兵包围,张叔夜派兵烧了义军的船只。起义军陷入重围,退路已断,损失惨重。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宋江率众投降了宋朝官兵,并接受朝廷的招安,成为宋军中的一员。
  宋江接受招安以后,又干了些什么事情?关于这一问题史学界争论颇大,主要围绕宋江有没有去征方腊的问题展开。
  宋史上有关宋江的记载总共有三段,分别是:本纪二十二徽宗四,宣和三年有“二月庚午,……癸巳,赦天下。是月,方腊陷处州。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河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
  列传一百十二张叔夜传,“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声言将至,叔夜使间者觇所向,贼径趋海濒,劫钜舟十余,载卤获。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距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
  列传一百十二侯蒙传,“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命知东平府,未赴而卒,年六十八。”
  从上面的史料可以看出,第一、宋江投降应该是在宣和三年二月以后的事情。第二、宋江一度还是挺嚣张的,“官军数万无敢抗”,但属于流寇性质。第三、宋江人马不会很多,张叔夜用了卧底和千名死士设伏加上少量“轻兵”、“健卒”就搞定了宋江,而宋江则是在副手被擒大势已去的情况下才被迫投降的。第四、侯蒙(时任毫州知州)曾经建议宋江去打方腊,但朝廷似未接纳。
  那么宋江到底有没有参加了平定方腊的战争呢?我们再看看其他资料,据毕沅的《续资治通鉴》宋记卷九十四,宣和三年所发生的有关事情按时间顺序如下:正月,“方腊陷婺州,又陷衢州,守臣彭汝方死之。”二月,“降诏招抚方腊”。“方腊陷旌德县及处州。步军都虞候王禀复杭州。”同月,“淮南盗宋江以三十六人横行河朔,转掠十郡,官军莫敢撄其锋。知亳州侯蒙上书,言江才必过人,不若赦之,使讨方腊以自赎。帝命蒙知东平府,未赴而卒,又命张叔夜知海州。江将至,叔夜使间者觇所向,江径趋海滨,劫巨舟十馀,载卤获。叔夜募死士得千人,设伏所城,而出轻兵距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三月,“方腊再犯杭州,步军都虞候王禀等战于城外,斩首五百级。官军与贼战于桐庐,败之,遂复睦州。”四月,“童贯、谭稹前锋至清河堰,水陆并进。方腊焚官舍、府库、民居宵遁,还青溪帮源洞。贯等合兵击之,腊众尚二十万,与官军力战而败,深据岩屋,诸将莫知所入。王渊裨将韩世忠,潜行溪谷,问野妇得径,即挺身仗戈直前捣其穴,格杀数十人。庚寅,擒腊以出。世忠,延安人也。忠州防御使辛兴宗,领兵截洞口,掠为己功。诸将并取腊妻子及伪相方肥等五十二人于洞石穴中,杀贼七万馀人,其党皆溃。腊之乱,凡破六州、五十二县,戕平民二百万。所掠妇女,自贼洞逃出,裸而缢于林中者,相望百馀里。”八月,“方腊伏诛。”
  续资治通鉴的记载与宋史完全吻合,有些文字也完全相同。宋江宣和三年二月投降。而同月官军对方腊的战事也开始占据主动,“复杭州”,三月“复睦州”,四月方腊被俘,基本被平定,八月伏诛。没提到宋江同平定方腊有任何关系。
  宋会要辑稿有关评定方腊的记载中,也没有提到宋江。
  在野史中倒是有所提及,据李[上直下土]的《皇宋十朝纲要》卷一八,“宣和三年二月庚辰,宋江犯淮阳军,又犯京东、河北路,入楚州界。知州张叔夜招抚之,江出降,……,六月辛丑,辛兴宗、宋江破贼上苑洞。”前半段同宋史和续资治通鉴的记载基本符合。后面则提到六月份辛兴宗同宋江破贼上苑洞。宋史和续资治通鉴都提到了辛兴宗参与平定方腊,却没有提到宋江。可见即便宋江参加了平乱,这支部队也是可有可无的,最多是一支偏师。
  徐梦莘的《三朝北盟会编》曾引用《中兴姓氏奸邪录》和《林泉野记》中有关宋江征讨方腊的记载,但这毕竟不是第一手史料,所以不能做数。
  而于1939年出土的宋将折可存的墓志铭中,明确记载折可存平定方腊后,“班师过国门,奉御笔:'捕草寇宋江',不逾月,继获” .另外,时任大名府元城县尉的李若水(后官至礼部侍郎,靖康二年与徽、钦二宗一起被俘,拒绝金国高官厚禄劝降,不屈就义,谥“忠愍”)的《忠愍集》卷二有诗一首:“去年宋江起山东,白昼横戈犯城郭。
  杀人纷纷翦草如,九重闻之惨不乐。
  大书黄纸飞敕来,三十六人同拜爵。
  狞卒肥骖意气骄,士女骈观犹骇愕。
  今年杨江起河北,战阵规绳视前作。
  嗷嗷赤子阴有言,又愿官家早招却。
  我闻官职要与贤,辄啖此曹无乃错。
  招降况亦非上策,正诱潜凶嗣为虐。
  不如下诏省科徭,彼自归来守条约。
  小臣无路扪高天,安得狂词裨庙略。“
  著名宋史专家邓广铭先生据此考证出,历史上宋江虽曾招安投降,但并无征方腊一事,后又叛,被折可存在平定方腊余党后所镇压。
  无斋主人倾向于邓老先生的结论,综合上面的史料,宋江投降不会早于宣和三年二月这点是肯定的,而此时方腊基本大势已去,方腊被俘是在宣和三年四月。而李若水的诗,有明显的时间要素“去年”、“今年”,也就是说到了宋江投降后的第二年宣和四年,宋江等人的作为是不令朝廷正统看法满意的,否则就不会“招降况亦非上策,正诱潜凶嗣为虐”这么说了。若是宋江投降后,作为主力去镇压方腊,李若水断不会这么写。从这个角度看,宋江基本上不可能去平定方腊。
  因此,我们基本可以得出结论,水浒上所谓宋江率梁山大军打方腊建功的故事纯属子虚乌有。即便按野史的说法,宋江投降后参加了这次平乱行动,顶天了也就是在方腊被俘之后带了一支小部队参与镇压方腊的残余势力。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