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如何利用“经济洼地”

如题所述

  安徽现处于经济洼地,是公认事实,本文不想追究原因,只想谈谈如何更好利用洼地资源。首先,水往最洼地流,而不是高处,那哪处最洼?农村,安徽为农业大省,农村产业不能更新或升级,农民生活上不去,谈其他都是空话。而现状是,农村剩下都是老弱病残,偷懒躲滑,投机取巧和,制假贩假和政府既得利益集团,(有不出去理由的实干者除外)指望他们建设不了农村。我们首先应鼓励先出去的农民回来创业。他们在外面学到经验、技术,也能带回一笔资金,他们是最可靠、最了解家乡的建设者。而事实上,我们的政府只想招大项目,大资金。不能给他们财政、政策税收等优惠措施,不能把他们召回来或把他们堵在门外。我们安徽现在贫困的只剩下人和土地,而大部分却走了,政府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就像父母照顾不了子女,子女出去打工,我们反而却高兴得不得了,说我们有多少多少人出去打工。应学习浙江人,在只剩下人(土地少)发展民营经济,搞资金少见效快产业,搞小商品生产批发,搞农产品初加工和深加工,搞畜牧养殖等一系列面向农村的产业。温州财富百分之九十五来自民营企业。他们是在一无国家产业政策,二无交通便利靠自己发展起来的。而我们扪心自问是支持的多还是伸手要的多,如果安徽在把广大的农村市场丢失,而没有培育出自己的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那只有给人打工的份了。农村有很多能人得不到政策资金扶持,,政府吃拿卡要,产业萎缩,我印象中的农村和十几年前差不多,只是多了几台拖拉机,做农活舒服点。其次,无为而治。农村有句俗话愣妈妈养个能儿子,只要不做违法犯罪的事,不过多干涉。而 时间已证明政府无能、无力,应在某些方面退出,应让水流向该流的地方。每每提到合肥总让安徽人颜面丧尽。笔者经常坐火车提到安徽或不知道或说脏乱差,大都知道蚌埠和芜湖。合肥象一个各届政府蕴育的畸形儿,让很多正常较快发展的地区失去宝贵的机会。纵观各省市,经济重心在沿江,沿铁路线,沿海。合肥既不沿江也不沿海,京广、京沪铁路也不通过。但却投入大量财力物力仍然见效不大。现还听说建千亿元商圈,向外辐射,这是典型官本位思想和计划体制思维。靠什么,既没有南京的地理位置,也没有南京的人才优势(南大、东大、河海等),南京现在都落后苏南,况且南京建一小时经济圈,囊括马鞍山,芜湖,合肥优势何在?苏州经济中吴江、昆山、常熟依靠自己的特色地方经济,靠辐射也只能是部分原因。而沿江和沿京沪铁路线城市却长期得不到重点扶持。政府应向服务型政府转变,该做的是为发展搞好基础建设,教育(做的也不成功,地方性大学、学院太少,其他省都有地方性综合型大学,我们省呢),人才培育(大都走了),人才引进(笔者到蚌埠一高校应聘,主任说他每前进一步很难,教师排外,每进一教师就会让其他教师课时减少影响收入;其他省经常到一流大学选调省、市、县各级各领域领导,待遇很高,却看不到安徽身影 ),社会治安,环境治理,尤其是干部作风建设(这一块最差,报纸经常看到领导贪污,杀死小情人,搞形象工程,这比贪污杀人更严重,动则几千万、亿资金搞形象工程。听说亳州用了一亿多又在搞市政府大楼,这些官都应枪毙,这也反映用人机制问题。他们不是人民公仆是主公,农村看不到他们身影,在政府机关,娱乐场所,赌场,笔者据可靠消息,听说一乡党委书记经常在市里陪有钱人打牌,一晚上都几万输赢。搞的安徽每每上报很少有好消息,同学说安徽太差别回去,严重影响安徽人声誉,则对招商引资极为不利。人们印象中的安徽穷、官员贪污严重,说到这还想说几句,很多人认为安徽部分人很有钱,动辄几万,几十万,非常慷慨,哪些人我不知道,向各位求教。再次,政府制度创新,每论及安徽,官员都谈及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税费改革脸都不红。农民为什么革新?还不是被逼的,从理论到实践,从政府到民间;但相反,体制创新却从民间到政府,政治风险却由农民承担,政府严重缺位。据北大经济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03年安徽新经济发展能力排全国28位,包括创新能力。我们已经边缘化。综合实力倒数,已渐渐在江西、河南之后。深层原因恐怕是政府官员没有三个代表思想,经济发展于我何干,我要的是升官发财;制度创新于我何用,搞到钱最有用。无言在谈安徽,已令在外学子和游子不愿再提,呜呼!羞愧,哀哉,安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