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被史书所骗,要怎么样解读历史人物才客观?

如题所述

历史虽然讲述的都是过去发生的事情,但许多类似情况却往往还会在大家身边不断重现,我们生活中所遇到的很多问题都能在历史事件中找到最佳答案,因此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这句话毫不夸张。

不过许多人都知道,史书上的很多资料都是真真假假,尤其在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方面,更是让后人难辨是非。正所谓“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一个历史人物的白与黑,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书写史书的那批人决定的。

许多人在谈到历史的时候,往往喜欢以正史中的资料作为依据。与野史相比,以官方名义编著的正史确实更加权威,更具可信度。那么正史说的都是对的吗?答案是否定的。事实上,正史中夹带私货的情况比比皆是,下面夜读史书就来举几个《宋史》中的例子。

三朝贤相的真面目

韩琦是宋朝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贤相。他历仕三朝,官至宰相,宋神宗为他御撰“两朝顾命定策元勋”碑,宋徽宗追封他为魏郡王。《宋史》中评价韩琦:“相三朝,立二帝,厥功大矣”、“卒安社稷,人服其量”。然而翻遍宋朝历史文献,却很难找出韩琦有什么过硬的功绩。抵御西夏却以失败告终,庆历新政他只是众多参与者中的一个,真正算得上政绩的只有在地方治理期间成绩尚且不错,但这与三朝贤相的名号比起来,那就实在是太不匹配了。

那么韩琦为什么会在宋朝历史上拥有这么高的地位呢?秘诀就是他在宋仁宗没儿子可继承皇位的情况下站准了队伍,拥立宋英宗(宋仁宗堂侄)为帝,将原本与皇位无缘的濮王一脉拉上了皇帝宝座,这才是韩琦的真正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韩琦家族世代为官,到他这一代达到顶峰。他在家乡的田庄大到看不见边际,在他家打工的农民不计其数,连岳飞早年都曾是韩家的雇农。虽然我们没有证据可以证明韩琦有什么贪赃枉法的事情。但从常理推断,宋朝公务员的工资收入再高恐怕也不可能达到这个程度。

晚年的韩琦坚决抵制“王安石变法”,原因很简单,因为变法的核心原则是:济贫困、抑兼并。说得通俗点就是,牺牲权贵阶层的部分利益,让底层百姓能得到更多实惠。韩琦不想舍弃自己的利益,所以便腆着老脸一次次地给皇帝上书陈述变法的种种不是。“三朝贤相”真不知贤在何处。

大宋名臣的“獠牙”

《宋史》中类似韩琦这样的“名臣”还为数不少,比如韩琦的同僚文彦博。文彦博历仕三朝,出将入相五十余年,他一生的最大功绩是率军平定贝州王则起义。晚年时期的文彦博闲居洛阳的超大型豪宅中养老,文府内亭台楼阁,山景水榭一应俱全。虽然规模比不上开封府的皇宫,但布局的精巧程度却有过之而无不及。

后来文彦博看到“王安石变法”危及到了他们这些权贵阶层的利益,于是便和韩琦一样去游说皇帝。他对宋神宗说:“官家,您要知道,您是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而不是与百姓共治天下!”一句话就怼得宋神宗哑口无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句话对这些名臣们来说都非常熟悉,可是他们造福百姓的前提却是不能影响到自己的丝毫利益,否则便会露出凶狠的“獠牙”。如此“名臣”治国,难怪宋朝连个小小的西夏都搞不定。

他是奸臣?

上面列举了两个“名臣”,下面再来说说《宋史》中一个著名的“奸臣”是什么样的,他的名字叫章惇。

章惇是《宋史》中的铁杆奸臣,排在《奸臣传》的第一梯队。那么章惇究竟干了哪些丧尽天良的事情呢?夜读史书就来列举几件。第一,他是“王安石变法”的极力拥护者,新党(支持王安石变法的大臣)核心成员;第二,他在拜相执政后发动了对西北的军事行动,征服青唐吐蕃,剿灭西夏主力,拓边千里;第三,他在治理黄河、改革官制等方面都卓有成效;第四,他对旧党(反对王安石变法的大臣)展开清算;第五,他反对端王(宋徽宗)继承皇位。

什么?这样的人会是奸臣?是的,这就是《宋史》上排名第一梯队的铁杆奸臣。一生功勋卓著,晚年贬死湖州。绍兴五年(1135年),宋高宗下令章惇“子孙不得仕于朝”、“诏下,海内称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9
要解读历史人物应该要以积极,正面的态度客观看待历史发生的事情,可以通过思考来客观解读。
第2个回答  2020-11-29
建议每个人都要把史记和二十四史这两本书多读几遍,只有这样才能把历史人物了解的比较全面。
第3个回答  2020-11-29
想要了解历史人物,必须身在他们的角度去考虑事情才能了解,不能一味看史书,因为史书上的内容可能也被修改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