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班主任怎么管理班

如题所述

  班主任的工作就是和学生打交道,帮助学生处理各种问题。因此,与学生沟通是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有效的沟通,能够帮助师生双方达到互相了解、互相信任、感情共鸣,从而有助于更好地解决问题、营造良好的班集体。要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班主任与学生进行沟通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真诚以待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师生之间,只有真实诚恳地袒露胸怀,才能坦诚相对。中学生不是三岁小孩,不是老师说一句“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你好”便会感动得痛哭流涕、遵守所有的班规校规,他们会不断地犯错误、不断地考验班主任的真心程度以及耐性。我班便有一个这样的学生:经常迟到、上课睡觉、迟交甚至是不交作业、不尊重老师……第一次我找他了解情况,他没正眼看我一眼,那不可一世、高傲自大、爱理不理的样子确实令我生气。我严肃地批评他,可他根本一点都不在乎,简直是当我透明的,我说的话他一句也没听进去。我忍无可忍,于是打电话给他父母,知道他对老师有解不开的心结,他不信任老师,把老师视为仇人。为了改变他对老师的敌意,我先委屈自己,对他故意不尊重老师的行为视若无睹;至于他不太过分的“违纪行为”,不再批评而采取了“提醒”的方式,并告诉他“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我希望能跟他做朋友”。他经过多次的试验,觉得我确实有诚意,现在不再故意捣蛋了,而且能跟我正面沟通。  需要注意的是真诚并不是放纵宣泄,无节制地流露,这样会使学生误认为班主任懦弱、甚至虚伪。我们要准确、理性、恰如其分地表达,避免学生误会或受到伤害。  二、尊重学生  人心与人心之间,像高山与高山之间一样,你对着对方心灵的高山呼唤“我尊重你——”,那么对面山谷的回音也会是“我尊重你——”教师尊重学生,把学生当作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来对待、承认学生的价值、相信他的发展潜力。学生受到尊重,才能获得一种自我价值感,才能积极主动地向老师靠近、尊重老师。尊重学生的人性和个性,会使师生生活在一种相互理解、尊重、关怀、信任的和谐气氛之中,从而真正体验到做人的幸福感与自豪感,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  班主任对学生的尊重,主要表现在教育情绪体验、教育语言、教育动作、神态及教育艺术感染力等各个方面。每一个人都喜欢和快乐的人在一起。若班主任经常板起脸孔进课室,学生在紧张有压力的气氛下,表面上或许顺从老师的意思,但其内心必然是抗拒的;相反,班主任的快乐情绪,可以快速地感染到班级,更重要的是学生觉得老师喜欢他们,这也是班主任尊重学生的表现。班主任每一个细小的动作或微妙的神情暗示,以及积极的情感特征,都会起到调控学生情绪变化,达到师生心灵与情感的沟通。因此,班主任应始终保持饱满高昂的激情和良好的心境,与学生接触时要和蔼慈祥,处处体现出班主任对学生的尊重与关怀。  三、善用温暖的语言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学生由于家庭环境、文化素质、个人心理特征、性格不一样,常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如果班主任说话不注意,用奚落、讽刺的语言当众羞辱学生,会造成师生之间的隔阂,影响了教学效果,更严重的还会使学生郁郁寡欢,造成精神创伤。因此,班主任的语言决不能是一种讽刺挖苦的语言,而应是一种如春风细雨的温暖语言。  在生活中往往遇到这种情况:学生犯错误时,会以种种借口来掩饰或推卸责任。这时,做班主任的便会大发雷霆:“你怎么这么多理由,明明做错事情还死不承认!”“我就知道你会找理由来推卸责任,这是你一贯的做法。”“我不相信你所说的,你骗过我好多次了。”这样,一开始把整个人“否定”了,还能进行沟通吗?班主任越是训斥,学生越不服气。尤其是中学生,自认是大人,有较强的自尊心,更需婉转地进行说服教育。如果这时班主任说:“你做事情前能否考虑一下别人的感受呢?假如别人做的事情损坏了你的利益,你能若无其事吗?”“虽然我能理解你为什么这样做,但是我不赞同你的行为,因为这样对你的成长不利。”“你认为这样做值得吗?如果我是你的话,我就不会那样做了。”等等,既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又给学生留有余地,保住学生的自尊,学生会从中体会到老师的期望和爱护,也会领悟到自己的错误,岂不比骂他一百句的效果好多了吗?  要知道,当错误的事情已经发生时,教师发脾气、训斥人都已经没有用了。每位活在世上的人都有强烈的发自心底的需要,需要别人的尊重、理解、关怀、帮助、信任,偶犯错误时,需要别人的原谅。班主任肩负着国家的重任——教书育人,更应有宽阔的胸怀、力戒急躁,运用“自制——冷静——引导”的公式,心平气和地和学生面对面进行交流,使问题得到妥善的解决;教育学生吸取教训,以避免同样或类似的事情再度发生。碰到不愉快的甚至令人愤怒的事情,班主任首先要在心里提醒自己:我是班主任,教育学生是我的责任,我要以教师的职责迫使自己忍耐难堪的局面,压抑发作的脾气,轻松完美的解决问题,给学生以信心和鼓励,切记勿用恶语伤害学生。  四、平等交流、倾听心声  班主任要十分重视并善于创造良好的班级教育气氛,使教育活动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中进行。平等体现在很多地方,班主任的语言、目光、动作、座位的设计等,都会影响到学生心里对平等的感受。例如:班主任采用商量的口吻说话,学生会觉得老师尊重他;班主任在适当的时候问及学生对有关问题的看法,学生会觉得自己与老师间是平等的。学生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愉悦,注意力集中,师生才能够有效地进行着情感交流。相反,有的班主任不注意班级教育中的人际关系,甚至动辄讽刺挖苦、厉声训斥,学生情绪自然就冷淡、消极、恐惧不安,即使班主任理论水平较高,讲得比较深入,学生所获也是微乎其微,印象最深的反而是老师的专制、独裁、高高在上、无法沟通。 最后,师生沟通时,相互讨论、切磋,不仅有利于师生感情的培养,更有利于班级管理。成功的交流是相互应答的过程。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如果老师先拿出架势,显出“法官”威严,或者先入为主地定好调子,学生见势不妙,说起话来就会躲躲闪闪,这样的沟通一开始就有了障碍。接下来学生要么沉默不语,要么就是针锋相对。本杰明• 富兰克林曾说过:“在言谈中,用耳朵比用会得到的更多。”如果老师先听学生解释,让他谈出内心感受,并与他进行真诚的交流,学生会放下戒心,对老师敞开心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2-25
一、班主任要有一颗“童心”  中学生处于生理发育的高峰期,一方面他们的身体长高了,变壮了,另一方面,他们的心理并没有与身体同步发展,因此他们的逆反心理特别严重,他们喜欢与同龄人交往,而对老师、长辈、家长则心理封闭,认为没有共同语言,这就是所谓的“代沟”问题.他们在一起的交往不管对与错,只看是否谈得来,这就使得他们之间的交往经常会出现误区,如果不能够及时加以引导,这一部分学生就会容易产生问题.怎么办?这时候需要班主任具有一颗“童心”,要忘记自己的年龄,忘记自己的身份,放下老师的架子,主动与学生交朋友,“打入学生内部”,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及时做好引导工作,将学生的错误化解在“想”的阶段,而不是等到“做”出来以后再去收拾烂摊子.事实上,根据我的亲身体会,只要老师采取主动,学生们是很愿意结交班主任这个“有权有势”的大朋友的.  二、班主任要有一颗“爱心”   记得有这样一句话:“教育者,爱胜过一切”.可见“爱心”对于班主任来说的重要性.这爱心包括对工作的热爱和对学生的热爱.对自己的工作有了爱才能产生工作的动力,才能在工作中倾注满腔热情,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班主任工作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有了爱你才会舍得付出.而对全班学生热爱之心是凌驾于对工作的热爱之上的,爱学生体现在以真诚、平等、信任的态度对待学生,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真心实意地热爱、尊重和关心每一个学生,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田.在班级中既是学生的"大家长"又是学生的知心朋友.用爱感化学生、教育学生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就能把班主任工作做好.当然,对学生的热爱不是无原则地溺爱与迁就,而是严格要求,真正做到严与爱的有机结合.  三、班主任要有一颗“公心”  常听同学们在背后悄悄地议论说某某老师看面子,成绩好的同学犯了错轻描淡写的批评一下,成绩不好的同学犯了错大骂特骂……听到这些议论我就会想到陶行知先生的"小孩歌"——小孩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小,你比小孩还要小.作为一个班主任,我们应该知道每个班级总是有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组成的,在你不知不觉的工作中宠坏了一半,同时也失去了另一半.  现代学生因为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合理造就出了不少以自我为中心的“小皇帝” .他们如果觉得“老师对我好”了,还能认真学习,彬彬有礼,一旦觉得老师有失偏颇了,则往往立即会露出撒泼的一面,轻则蛮不讲理,胡闹一通,严重的则会“躺倒不干”,甚至会干出离家出走,轻生寻死的荒唐事,这一类教训不在少数.因此,班主任要特别注意工作的“公平性”:对待成绩好的和差的要公平一致;对待家庭经济条件好的与不好的要公平一致;对待家长是干部的和普通百姓的要公平一致;甚至对待长相漂亮的和一般的也要公平一致…….这里所说的公平一致包括平时的表扬、批评、参加班级或学校的活动、评比先进 ,甚至有的学生连老师的眼神、说话的语气都很在乎.说实话,要做到这些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只要我们真正拥有一颗公正之心,学生会看出来的.当然,对于那些确实有这样或那样特殊情况的学生(比如学困生、特困生等),有时候班主任适当运用一下“偏心”,往往还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呢.  四、班主任工作要有“耐心”   调皮是孩子的天性,正因为班主任面对的是一群活蹦乱跳的孩子,才有了班主任工作的复杂性和挑战性.一个好的班主任往往就是一个解决问题的高手,但是即使是最优秀的班主任,也不可能一次将一个非常调皮的学生彻底教育好――因为这一类学生往往有一个共性,那就是“记不住”.前两天看到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封信》里有这样一段话:“当学习困难的儿童跟能力较强的儿童在一起上课学习的时候,需要对他们加以特别的关心和有耐心.不要有一句话,不要有一个手势使得这种儿童感到教师已经对他的前途失掉信心.”对于自制能力强的学生和自制能力弱的学生来说,不是与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学习困难儿童与能力较强的儿童”的道理是一样的吗?老师对于自制力不强的学生 ,千万不要因为一时失去耐心而“有一句话”、或是“有一个手势”让他们感到老师的冷漠和放弃,当然更不能出言不逊甚至大打出手,因为这样很可能将这名学生推向你的对立面,甚至将他推向犯罪的边缘.“耐心”与“毅力”是教育这一类学生的两大法宝.  五、班主任工作要注意“细心”   细心就是用心细密.做事细心,就会认真周密地考虑各种问题,精益求精地把事情做好.工作中有细心就能及时发现出现的问题,防微杜渐,避免事态扩大;工作中有细心就能帮助我们全面分析问题和正确处理问题;工作中有细心还能够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避免出差错.班主任工作有细心体现在日常工作中处处留心,做有心人;体现在他对全班同学的细观察和详细了解,如某一学生的突然缺课;某位同学的迟到、突有的变化;班级的风气等等.细心注意自己的每一个学生才能真正地了解他们,从而正确地引导他们.  班主任工作是一件以“心”换“心”的工作 ,当你用你的真心换来学生的信任之心的时候,你才会体会到班主任工作的甜蜜,你才会感受到现代学生的可爱之处。

多关心多理解,站在孩子的角度多想想.不要用强硬的方式去逼迫他们,这样结果反而会与你的本意背道而驰.望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12-25
就应该对学生要张弛有度的进行管理,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来引导学生,现在的孩子都讨厌说教,却喜欢你跟他说一些和他们生活相贴近的事情,时刻掌握学生的心态,对于学生喜欢的进行最大限度的支持,如果孩子们的想法过于偏激 ,作为一名班主任,你应该用她们的思维方式进行引导,多带孩子们做些活动,增强他们的凝聚力,让他们彼此之间活络起来,注意是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哦,我觉得既然你担任班主任就该努力和孩子们打好关系,能揉入他们的生活,同时又能树立你作为老师的威信,这个尺度就需要你来掌握了,孩子们虽有时会叛逆,但也还是会喜欢那些真心对他们好的老师,所以,既为人师,就该尽自己的一份力,让他们健康成长!!!祝您成为受人爱戴的好老师。管理学生也要分层次的,首先,要确定一个好的班长和班委成员。这里不是指学习好,而是要聪明,大胆,敢说敢为,加上你的指导和帮助,可以基本保证班级大体平稳。其二,永远不要让学生知道你下一步要干什么。不要去做让学生都满意的班主任,有这一想法就错了,而是要做自己心里无愧的。其三,对问题学生没必要要求太严格,要给他们一个缓冲的时间,商定一个底线。让他们去坚持。不要太静静计较。适当宽容。其四,要让有前途的学生明确自己的目标,严格要求自己,而不去计较他人。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