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美学的人生纬度?

如题所述

刘彦顺:论后现代美学对现代美学的“身体”拓展——从康德美学的身体缺失谈起一、康德的三重过滤与两大难题
康德哲学力图批判传统形而上学,因为传统古典形而上学着重讲的是灵魂不灭和神学问题,在《纯粹理性批判》中,他认为知识只存在于经验的领域,而传统形而上学的僭越体现在:理性在知识领域超越经验的界限,拿经验知识的形式把握超越经验之外的无限,只能得到一些理念,但是绝不可能在经验界找到对象与其对应。在批判了传统形而上学的僭妄之后,康德集中阐述了经验知识何以可能与合法。这也是康德美学走向现代的一个基本的特征。二、没有香味的玫瑰花可能吗?
如果说,康德的美学使得在现代意义上作为一门合理合法的美学知识得以确立的话,康德美学就只是关于艺术美的知识。自此而言,我们丝毫不能抹杀康德的伟大贡献,就像卡西尔在《人论》中所说的:“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第一次清晰而令人信服地证明了艺术的自主性;以往所有的体系都是一直在哲学或道德生活的范围内寻找一种艺术的原则。在这两种解释下,艺术不可能具有自己的独立的价值”。康德关于审美判断的四个契机尤其是关于“审美无关利害”的命题,在审美作为一种生活或者说作为一个事件、行为的意义上可以得到更为准确的理解,因为这一命题并不是针对艺术作品的本体论的,也不是针对创作论的,而是针对包含了审美活动的一切因素,尤其是包含了审美主体、审美客体、审美时间这三个混溶而不可分离的因素的审美生活。可以说,康德的美学思想使得美学摆脱了以古希腊为代表的侧重于认识论的美学倾向,也摆脱了以中世纪美学为代表的侧重于唯灵论的倾向。三、康德之后:后现代美学的身体复苏
美学如果不能确立明确的研究对象,或者研究对象范围过大或者过于狭窄,那么,它就必然走向谬误;而且,对象的更新或者说新对象的出现,必然会导致新美学的产生,或者说会导致美学中新知识的产生——这种“新”往往并不是局部的,而是涉及美学作为一种形而上知识形态在整体与全局上的变化。从对生态美学的探讨来看,也同样出现了类似的问题,面对生态学诸学科的长足进步,我们意识到生态危机必然与审美相关,但是直到今天对于生态美学的探讨仍然摆脱不了这样的叙述方式:合乎良性生态要求的就是美的,有利生态的思想就是美学思想,但是,合乎良性生态要求的对象可能是属于生态伦理学、生态经济学、生态文化学等的,“美”与“审美”并没有明确地出现,因而,在对象尚在模糊的印象之中时,一种真正形而上意义的生态美学也不可能产生,也就不可能在美学知识体系中落实自己的位置。对于良好生态的吁求与审美的联结点在于“身体”的“空间性”所在,良性的空间景观对于身体快感的重建就是对于身体的审美关怀。
因而,在康德之后,“身体”概念理应成为建立一个更具有理论张力的美学知识体系的核心生长点之一,在此,美学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