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性物质有哪些?

duodian yueduoyuehao jiafen

主要有两类酸,是根据经典酸碱理论和路易斯酸碱理论得来。

第一类,经典酸碱理论认为,能够提供氢质子的物质,称之为酸(Brønsted acid)  ,也称之为质子酸,如硫酸(H2SO4)盐酸(HCl)等

第二类,路易斯酸碱理论认为,能够接受一个电子对的物质,称之为酸(路易斯酸)  ,如三氯化铈 三氯化铁,氯化镁等。

相应的,酸性也就有这两类描述。

在第一类酸中,又有很多种分类方式,比如根据物质特性来分为 有机酸、无机酸;根据物质能够提供质子的多少来分: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多元酸等;根据物质的酸性强弱来分:强酸、弱酸。

而路易斯酸碱理论择则与软硬酸碱理论关系密切,但一般不做分类。

扩展资料:

酸的通性 

对于酸的定义,我们说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H+。这里我们要特别注意的是“阳离子”、“全部”、“H+”几个关键字。下面我们以常见的硫酸和盐酸为例来说明酸的通性。

(1)在‘金属+酸→盐+氢气’中,酸通常指的是稀硫酸和稀盐酸,不能是浓硫酸或硝酸。因为浓硫酸或硝酸都有强氧化性,与金属反应时不能生成氢气而生成了水;金属是指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的活泼金属,排在‘氢’后的金属不能置换酸中的氢。

(2)通过金属跟酸的反应情况导出金属活动顺序表: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位置越靠前,活动性越强,反应越剧烈,所需时间越短。

(3)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通常用它作为干燥剂。硫酸还具有脱水性,它对皮肤或衣服有很强的腐蚀性。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切不可把水倒进浓硫酸里,如果把水注入浓硫酸里,水的密度较小,会浮在硫酸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会使水立刻沸腾,使硫酸液向四处飞溅,容易发生事故。

判断方法:

1.不同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成酸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则酸性越强。如非金属性Cl>S>P>C>Si 则酸性:HClO4>H2SO4>H3PO4>H2CO3>H2SiO3

2.同种元素的不同价态含氧酸,元素的化合价越高,酸性越强。如酸性:

 , , ,

3.同一主族元素,核电荷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氢化物酸性越强,如酸性:

 

(六大无机强酸之一)

4.非同一主族元素的无氧酸酸性,需靠记忆。如酸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酸性物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2-09
好吃的东西几乎都是酸性的,如:鱼、肉、米饭、酒、砂糖等,全都是酸性食物,相反,碱性食物如海带、蔬菜、白萝卜、豆腐等多半是不易引起食欲但却对身体有益的食物。外行人的想法,以为酸的东西就是酸性食物,诸如一看就会令人流口水的草莓、柠檬等,其实,这些东西正是典型的碱性食物,麻烦也就在这个地方。
可以参考食物中的钙、磷的含量来判断,钙质多的就是碱性食物,磷质多的就是酸性食物。所以我们应该好好检讨自己平日所吃的东西,是否有酸性过度的倾向。
白米饭是典型酸性食物,以此为主食的中国人,如果没有摄取相当量的碱性食物,就容易变成酸性体质。尤其是近年来,工业发展而引起环境污染、果菜类的农药污染、化学性加工食品等危害,变本加厉,加上土壤的酸性化导致食物中的钙也相对缺少。此外还有一种酸性体质的原因,那就是都市人精神上的压力反应。从外面而来的压力,透过间脑而传到副肾和脑下垂体,以荷尔蒙分泌再传达到各器官,此时,若测定血液中的钙离子,一定会比正常值下降,也就是压力使血液中的钙离子降低,使血液变成酸性化。总之,环境污染及不正常生活及饮食习惯,使我们体质逐渐转为酸性、生活步调失常会造成酸性体质、情绪过于紧张、动手术之身体的负荷都易让体质变成酸性。
1、保持良好的心情、情绪对体液酸化影响很大。适量运动以及杜绝抽烟、酗酒等不良嗜好。
2、不吃消夜:通常晚上八点过后进食就称之为宵夜。因晚上人体活动力低,且大部分处于休息状态,因此食物留在肠子理会变酸、发酵、产生毒素,使体质变酸。
3、要吃早餐:人体在凌晨 4 : 30 体温达到最低点,血循会变慢,如果睡太晚再加上不吃早餐,血液循环变慢,氧气减少,形成缺氧性燃烧,会使体质变酸。
4、调整饮食结构,酸碱食物的比例建议为 20 ∶ 80 。多喝碱性离子水,少喝酸性水,如可乐、各种碳酸饮料等。如果体质偏酸性,可多实用碱性食物,例如糙米、蔬菜水果,另外海藻类食品也是很好的选择。体重反应身体健康,身体的健康与否,在于您平日的保健,多一分关心,将多一些健康。
第2个回答  2013-12-09
酸性物质    酸性物质通常是指具有提供质子的能力或接受电子的能力的物质。   酸性物质分类较多:如酸(H2SO4),酸性氧化物(SO2),酸式盐(NaHCO3)   应注意酸性物质不等同于酸   酸性物质的PH值为0~6,PH数值越低,酸性越强。   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根据物质特性来分:有机酸、无机酸。    根据物质能够提供质子的多少来分: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多元酸等。   根据物质的酸性强弱来分:强酸、弱酸。   1. 碳酸: 糖、脂肪和蛋白质在体内彻底氧化可产生CO2。成人每天约产生300~400升CO2。这些CO2与水作用生成碳酸后,可释出H+约15~20mol;红细胞、肾小管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内含有碳酸酐酶,能催化这一反应。 由于碳酸随血液流经肺部可再分解成CO2呼出,故碳酸是挥发性酸。   2. 固定酸: 体内糖分解氧化产生的丙酮酸和乳酸,脂肪酸分解氧化产生的乙酰乙酸和β-羟丁酸,磷脂和核酸分解代谢产生的磷酸,含硫氨基酸分解氧化产生的硫酸,嘌呤分解代谢产生的尿酸等都不具有挥发性,故称非挥发性酸或固定酸。糖、脂肪、蛋白质在体内分解代谢产生了大量的挥发酸和固定酸,因此是成酸性食物。这些酸都经肾随尿排出。体内的固定酸绝大部分由代谢产生,小部分是经消化道摄入的酸性物质。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4-20
从化学的角度讲, 有机酸、无机酸、酚类等能在水溶液中电离出氢离子的物质都属于酸性物质,如工业三大酸,硫酸、盐酸、硝酸,还有磷酸,有机酸如草酸、甲酸、乙酸丁二酸苯甲酸等等,酚类物质如苯酚等。
第4个回答  2020-07-24
主要有两类酸,是根据经典酸碱理论和路易斯酸碱理论得来。
第一类,经典酸碱理论认为,能够提供氢质子的物质,称之为酸(Brønsted acid)[2] ,也称之为质子酸,如硫酸(H2SO4)盐酸(HCl)等
第二类,路易斯酸碱理论认为,能够接受一个电子对的物质,称之为酸(路易斯酸)[3] ,如三氯化铈 三氯化铁,氯化镁等。
相应的,酸性也就有这两类描述。
在第一类酸中,又有很多种分类方式,比如根据物质特性来分为 有机酸、无机酸;根据物质能够提供质子的多少来分: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多元酸等;根据物质的酸性强弱来分:强酸、弱酸。
而路易斯酸碱理论择则与软硬酸碱理论关系密切,但一般不做分类。
相似回答